

摘要:在校園足球改革的背景下探索更有效的教學設施以提高足球教學質量。通過實驗法、問卷法、統計法對改進前后的球門進行對比,選取實驗前后基本技術、練習效率、教學比賽的射門指標及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來進行教學實驗對比。
關鍵詞:足球設施;足球門;改進足球門;教學效果
一、前言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足球門使用率較高,而通常情況下,射入的足球會留在門內,學生撿回網內的球時處于安全因素,撿球學生必須離開球門才能進行下一個或下輪次的射門練習,因而降低了教學效率。改進足球門為一種使球自動滾出的足球門,射入門內的足球可以自動滾回,節約了時間,消除續后學生射門時球打撿球人的危險隱患。本研究試圖證明改進足球門在提高足球教學效果等方面優于傳統足球門,為這種教學設施的功能提供理論支撐。
二、改進足球門設計結構及工作原理
改進足球門:就是在現有的普通足球門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以增加或提高其原有功能。在現有的普通足球門兩后門柱之間加一固定水平連桿,固定水平連桿距離地面有一定高度,兩個邊底桿間加一固定細連桿,水平連桿與底部細連桿兩端固定連接。在掛足球網后,足球網中間固定于連桿,底部固定于細連桿,形成一斜面網。這種足球門可以使練習者踢入球門的足球自動滾出球門。
工作原理:改進球門的底部是一個較大角度的斜面,與傳統球門左右及后部球網連接,使球門內部形成“>”形,大力射入的足球無論是打到側面網還是頂部網幾乎都會經網繩緩沖落到底部的斜面,再經過斜面滾出球門。
本試驗中的普通足球門為七人制的標準足球門,即長5m×高2m的足球門,本文稱傳統球門。
三、研究方法
(一)實驗法:選擇南京江寧校園足球男隊員為實驗對象,本組共計75人,經健康檢查無任何疾病史,實驗組38人,對照組37人進行實驗。實驗主要選取實驗前后基本技術的考試成績、練習過程中的效率、教學比賽的射門指標及對設施的體驗認知評價四大指標來進行對比。
(二)問卷調查法:對學生練習的有效性感受、興趣與態度、自覺性及參與程度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便對實驗設施的教學進行體驗和認知的綜合評價。
(三)統計法:實驗中的各種教學測試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四、實驗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前后測試成績的對比
在足球個人基本技術能力的評價中普遍統計較為簡單的踢準數、踢遠、過桿后球前滾射門、球回滾射門等指標,也是教學大綱的重要內容。(見表1)
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技術水平,是課堂教學的目標。實驗后對實驗對象基本技術能力進行測試,由表2看出實驗組的各種客觀指標均值均高于對照組,過桿射門得分均值也高于對照組。
由于實驗前兩組學生各方面條件一致,試驗中又進行了條件的控制,從而能夠斷定,兩組學生試驗后成績效果的顯著差異主要是由于采用了兩種不同的足球門造成的,即改進球門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球門。
(二)試驗前后集體組織射門教學過程的效率對比
足球訓練教學改革的有效性是現代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核心問題[1]。[2]教學改革就是根據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找出教學中不足之處,創造性的提供各種有效的教學設施和方法,為教學提供便利的條件,以克服教學中的各種不利因素,達到提高教學過程的有效性目的。在使用5個足球時,實驗組的練習也超過了對照組使用19個足球的練習效率,但兩組之間差距相對較小;在使用8個足球練習時,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練習效率同時都有增長,但兩者之間練習效率的差距在加大;在使用13個足球練習時,對照組的練習效率與使用8個足球時的練習效率幾乎一樣,也就是說,這種方法練習時傳統球門在使用8球時就已達到了飽和狀態。而實驗組的練習效率在繼續增長,兩者的練習效率幾乎相差達到一倍,說明球數增加時,使用兩種足球門練習的效率增加幅度不一樣,改進球門增加幅度高于傳統球門。等使用足球數達到13個時,其效率差距達到最大,也標志著改進球門在使用13球時達到了飽和狀態。總體說明使用改進球門比傳統球門能更有效地提高集體過桿射門教學效率,也為足球少人數多的課堂集體組織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條件。
在校園足球教學中,組織集體練習過桿射門和二過一戰術射門是教學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傳統足球門的射門練習效率又非常低,組織集體射門教學效率亟須得以提高,而這種改進球門在校園集體教學效率方面超過了傳統球門的作用,又解決了安全問題,因此傳統足球門改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非常明顯。
(三)教學比賽射門情況的對比
在實驗結束后對兩組實驗對象的課內教學比賽進球總數、射正球門數和射門次數進行統計分析。進球數、射正球門數、射門次數這些指標都能較好地反映射門在比賽進攻中的價值,也是決定比賽結果的關鍵環節,它與創造射門機會的能力有關,也是實力水平的一種體現。實驗組的比賽進球數、射正次數、射門次數都高于對照組,射門次數雖然差別不大,但射正差別卻很大,也就是說對照組的無效射門較多;比賽的進球數更能說明兩個班級的實力水平,對照組的進球數少于實驗組,說明使用改進球門進行教學其比賽關鍵環節、創造射門機會的能力強于傳統球門。
(四)學生對設施的教學評價對比
對75名實驗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兩種球門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調查中實驗班和對照班完全一致的全部選擇了改進球門在集體教學效果和個人教學效果方面優于傳統球門。實驗班通過親身體驗獲得良好感受和成績,對照班通過觀察對比認識到改進球門的優點。從表中看出無論是集體教學還是個人練習,改進球門的教學效果的優勢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這是教學改革中對教學手段的對比評價,對教學效果的充分肯定。
以上是對教學效果和手段的肯定,那么肯定的具體程度如何呢,調查采用了“改進球門對校園足球教學效果作用大小”來評價肯定程度的大小,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人選擇作用很大,沒有一個認為這種足球門沒有用,充分說明改進球門對于大學生來說它是具有較高教學實用和鍛煉價值的,也反映出傳統球門改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這種有效的教學設施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反映在學生主動參與良好體驗上和認知水平上,他是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必要因素。[3]對哪種球門有興趣與愛好是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動力與源泉,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鍛煉的基礎。
五、結論與建議
使用改進球門進行教學,教學效率、練習負荷、安全感、學生主動鍛煉的程度等方面優于傳統足球門,學生更易掌握足球基本技術動作;教學比賽的各種射門指數、技術的靈活運用能力強于傳統球門;學生鍛煉的興趣更高、態度更加積極、需求和自覺參與效果更高;改進球門造價低,易普及,教學效率高,它的使用實現了學校投入少、學生受益大的教改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范運祥,夏漫輝,馬衛平.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及其診斷與矯正[J].體育學刊,2013,20(3):69-74.
[2]李平.足球比賽中影響補射成功率諸因素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0,14(3):105-107.
[3]王慶龍.高校學生體育興趣的研究[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6(4):390-392.
作者簡介:許靜成(1964-),男,漢族,大專,運動訓練,足球教練員,中級職稱,單位:江蘇省江寧足球訓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