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城 鄧政德

摘要:小學體育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合理的銜接好小學水平各階段的教學內容,關系到我國民體質與社會發展,雖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規范的體育課程管理體系,但是其對于不同階段教學內容的相互銜接沒有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以及體育教師對其理解的不同,導致各階段教學內容無法合理銜接,造成體育課程脫節或重復現象的發生,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因此本文針對問題,在基于運動技能學習層次構建下,對小學三個階段的學習內容進行了梳理與歸納,形成一套橫、縱向相結合的整體銜接設置,并提出相關的建議,以利于構成各學段學習內容合理銜接的系統化體系,使各階段體育教學成為相互聯系的整體。
關鍵詞:體育教學;小學;學習內容
一、前言
小學體育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體育的基礎部分,如何合理地銜接好小學水平各個階段的教學內容,關系到我國未來的國民體質與社會發展與建設,值得思考。雖然我國《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規范的體育課程管理體系,在選擇教學內容的彈性和空間比較大,但是由于其對于不同階段學習內容的相互銜接沒有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以及各個體育教師對《標準》的理解和知識積累的不同,導致其對《標準》中不同階段學習內容之間銜接的把握并不合理,從而使“一根繩、一條道,一個籃球運到爆”等現象的發生。因此,我們在運動技能學習層次構建的理論基礎下,對《標準》中小學體育三個水平階段學習目標的邏輯關系進行梳理和研究,找出對策,為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二、小學各水平階段體育教學內容銜接的整體設置
(一)小學各水平階段教學內容的縱向設置
根據運動技能學習層次理論和《標準》中對水平階段學習領域目標的劃分,將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劃分為:簡單符號、復合符號、邏輯符號。1.簡單符號:即是指以多種游戲方式為主選擇和設計某項運動中運用到的最基礎的單一身體動作符號,如:足球項目中的原地傳接地滾球、原地或走動中踢球、直線運球等;田徑項目中的快步走、直線加速跑、立定跳遠/高、投擲沙包/羽毛球等;體操項目中的前滾翻、側滾翻、地面爬、翻越障礙、簡易健身操等;繩類項目中的原地雙腳跳繩等;隊列隊形中的列隊、原地踏步走、齊步走、原地轉法等。使學生獲得從身體動作經身體練習體驗形成動作技能本身所具有的操作性知識,激發學生體育興趣,初步了解鍛煉對身體健康的好處以及運動安全教育等。2.復合符號即是指:以多種游戲方式為主選擇和設計某項運動中運用到的基礎的復合身體動作符號,如:足球項目中的跑動中傳接地滾球、原地顛球、跑動中踢球、變向運球等;田徑項目中的彎道加速跑、蹲踞式跳遠、跨越式跳高、投擲壘球等;體操項目中的肩肘倒立、連續前滾翻、側手翻、爬桿、爬繩、翻越高障礙、一般健身操等;繩類項目中的原地雙跳跳繩、跳長繩、簡易花式跳繩等;隊列隊形中的跑步走、正步走、隊列隊形變換等。在前期的基礎上,強調身體符號的組合,加深學生對鍛煉的興趣,以及初步了解自己的身體能力與狀態以及鍛煉所要注意的行為規范。3.邏輯符號即是指:以游戲與合作探究為主選擇和設計某項運動中運用到的動作技能,并與運動邏輯關系相結合,如:足球項目中的運球變向傳球/射門、胸/腿部停球、簡單戰術配合等;田徑中的蹲踞式起跑、背越式跳高、投擲鉛球/實心球、耐力跑等;體操項目中的頭手倒立、前滾翻分腿起、分腿騰越山羊、健美操等;繩類項目中的雙搖跳長繩、復雜花式跳繩等;隊列隊形中的齊步走轉跑步走、行進間轉法、分隊/合隊/列隊/并隊走、交叉行進等。在以往基礎上,強調運動技能本身的運動性邏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與合作能力,了解比賽基本規則、鍛煉方法。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中,應按照身體練習動作符號的簡單到復合再到結合運動邏輯遞進,在各階段的過渡時期,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設置緩沖期(即在上階段學期末與下階段學期初選擇與設計過渡內容)。
(二)小學各水平階段教學內容的橫向設置
體育教學主要是依靠身體練習,構成運動技能的基本單位是動作符號,就像語文學科中的字、詞,通過對動作符號的不斷積累,從而達到相應的運動技能層次。在構成動作符號體系繁多的身體動作中,每一項身體練習皆有不同的重點練習部位,將其結合人體解剖學中的水平面劃分,劃分為:上肢重點類動作符號、下肢重點類動作符號、全身類動作符號。上肢重點類動作符號即是指由上肢主要參與的動作符號(包括:投擲類;籃球投籃、傳接球、運球動作;乒乓球推擋動作;羽毛球發球、打高遠球動作;排球傳、墊、扣球動作等)。下肢重點類動作符號是指又下肢主要參與的動作符號(包括:足球傳接、踢、運球動作;田徑跳越動作;武術馬步、弓步動作;球類的步法動作等)。全身類動作符號即是指全身參與的動作符號(包括:體操中的爬類、滾翻、騰越、平衡類動作;田徑跑的動作;跳繩動作;足球身體停球動作;籃球運球上籃動作等)。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上,應該追求身體練習動作符號全面性,不能只練某一個部分而忽略了其他部分,要根據各個運動項目、各個動作的運動特點科學地選擇和設計教學,力求學生獲得身體全面的發展。
(三)教學內容橫、縱向設置的關系
在日常的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中,要獲得學生的全面、個性化的發展,則教學內容的縱向設置應該是直線式的,而橫向設置應該貫穿于整個縱向設置的每個環節,在每個縱向階段的橫向教學設置應前后呼應,強調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積極的身體練習體驗,使某一項運動的動作符號的學習積累并結合運動邏輯、應用意義沿著縱向發展,從而形成運動技能(見表1)。
三、結語
(一)教師要制定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教學計劃
廣大體育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上,應明確各個階段學生的身體、心理特點,以及《標準》所要求的目標、自身專項、環境因素等,制定一份科學而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一體化的教學計劃。在教學內容的整體設置上遵循總體設置縱向、橫向相結合,各運動項目的教學內容在各個階段要按照縱向進行選擇和設計,使各運動項目能沿著直線發展,避免后階段運動“斷層”的出現,使學生能獲得相對應的運動技能;而各個教學階段的教學內容也要按照橫向設置的要求,力求各階段的體育教學能全面的發展學生身體素質與能力。教學設計由整個小學教學到階段教學再到學期、每月、每周、每課時實現一體化,形成完整的一套教學計劃系統。
(二)學校體育科組應加強學科教研的實效性
體育科組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的“大腦”,應有效組織體育教師進行教研,統一思想。要避免學習內容重復、脫節、停止的現象發生,應當加強科組教研,并要求制定統一且符合實際的教學計劃,加強科組內教師的溝通,實現小、中、高年級按照線性計劃對學生進行培養。
(三)制定班級體育學習檔案
學校體育科組應對各個班級進行課程跟蹤,并制定一份體育教學檔案,包含從入學開始所學習的各運動項目內容、學生興趣情況、知識掌握情況、后進生名字、體能情況等,并及時更新。這樣即可以了解學生在前一階段的學習情況,獲得反饋后及時對教學內容和設計作出修改;又可以通過對檔案的參考從而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和停止,有利于體育教師對教學的把控,實現學校體育的良性發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鄧若鋒.運動技能學習層次構建[J].體育學刊,2018,25(1):11-16.
[2]莫卓嫻,孫英元.對大中小學新課標體育課程銜接的研究[J].學校體育學,2018,8(14):84-85.
[3]鄧若鋒.身體練習體驗的體育教學理論框架構建[J].體育學刊,2016,23(1):112-120.
[4]江筱毅.基于動作符號學習的小學體育教學內容選擇與設計[J].體育教學,2017,4(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