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不僅能夠促進體育課程的順利開展,還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目前,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學生對體育訓練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參與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應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努力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學生體育學習效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訓練,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運動的意識。本文結合當前高校體育公共選修課開展現狀,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關于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大學;體育公共選修課;學生;興趣培養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很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對體育鍛煉和室外活動缺乏興趣,嚴重阻礙了心理和身體等各方面的健康發展。通過考察多個高校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習慣,身體素質較差,很難適應高校的體育訓練強度,以至于對此產生抵觸情緒;有的學生在社團活動和休閑娛樂中花費了較多時間,對于體育訓練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參與熱情。總體而言,高校學生對于體育訓練的興趣較低,參與時間極少,沒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這種狀況極不利于高校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
一、培養高校學生體育訓練興趣的必要性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培養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興趣,可以使學生在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從內心深處主動自發地進行體育活動,從而不斷增強自身體育運動能力,提升運動水平,養成鍛煉習慣,為身心健康打下堅實基礎。其次,只有讓學生對參與體育訓練懷有較大的興趣,才能保障體育教學順利開展[1]。在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訓練的成效直接影響到整體教學質量,學生必須在了解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熟練掌握體育技能訓練方式,而學生的參與度是影響教學活動成敗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培養學生自身對體育訓練的興趣有助于極大提升高校體育教學水平。
二、影響學生體育訓練興趣的關鍵因素
(一)受傳統觀念影響,對體育訓練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很多老師和家長眼中,孩子的學習成績永遠排在第一位,這種過度追求學習成績而對體育教育不夠重視的情況是導致大學生普遍缺乏體育活動興趣的重要原因。很多高校學生認為,參加體育訓練很累且用處不大,因此,便以各種理由逃避體育公共選修課,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寧愿把時間花費在逛街、睡覺、玩游戲上都不愿意參加體育訓練[2]。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們從思想方面進行改善,讓大家充分了解體育訓練的巨大作用,還要盡力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斷豐富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參與體育訓練改進生活習慣和學習狀態,使學生切實感受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二)地區發展差異較大,部分高校體育教學條件較差
由于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各高校的教育條件水平不等,在體育教育上投入的費用自然也是不盡相同。隨著高校擴招,學校需要容納的學生數量日益增多,以往的體育場地已經無法滿足訓練需求,各項設施設備的老化和短缺狀況也阻礙著體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3]。部分高校在分配教育資金時,更側重于投入在辦公樓、教學樓、學生宿舍以及文化課領域的建設方面,對體育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夠重視,導致體育資源嚴重缺乏,體育訓練所需物質層面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
(三)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落伍,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性
當前很多高校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仍然采用傳統的訓練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枯燥,學生沒有參與感,無法真正享受到體育訓練的樂趣。部分教師對自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充分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學生難以從教師身上體會體育學習的真正內涵。還有一部分體育教師不善于進行深度思考,沒有創新意識,對體育教學目標認識不到位,沒有將體育教學的真正意義展現出來。
三、培養學生體育訓練興趣的有效方法
(一)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體育訓練設施
高校應嚴格遵照針對體育訓練場地的相關要求,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體育教學設施設備,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訓練條件,這樣能夠極大提升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和興趣度,同時也能使體育訓練的效果得到更好地發揮。其次,學校還應積極組織各項體育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參加,通過開展集體運動,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運動的激情,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還能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體會到運動的樂趣,不斷提升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度。此外,由于大學體育公共選修課每周課時較少,難以真正完成培養學生運動習慣和運動興趣的教學目標,因此,高校應著手開發課內外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對學生課下的運動情況進行統計和管理,這樣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體育訓練意識和運動時間,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4]。另一方面,高校應加強師資培訓力度,合理配置相關資源,積極組織體育教師參加專業培訓,促使其不斷提升對教學課堂的把控力,同時,高校還應注重和周邊院校進行優勢互補,加強學校之間的溝通合作,多方位提高體育教學水平。
(二)豐富體育教育內容,創新教學方式
高校公開課體育訓練課程以實踐為主,同時也應加強對相關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體育課程完整化,而這一點,恰恰是當前高校體育教育者所忽略的。學習理論知識有助于學生更加系統的掌握體育訓練的方法和意義,因此,高校在進行體育教學內容設計時,應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兩者互相融合,以便更好地達到體育教學的目標,同時,還應側重于使學生體會到體育運動的趣味性,通過設立階段性目標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獲得較為成功的學習體驗,進而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高校體育教師應注意不斷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增強創新意識,敢于嘗試新型教學手法,還應積極關注各項賽事新聞,主動參加教師技能培訓活動,保持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增進師生感情,以身作則,為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提供正確指引[5]。具體到實際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將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化教學兩相融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中掌握體育知識和訓練技巧。此外,在安排體育訓練課程時,教師還應充分了解當前學生特點,設置更具針對性的訓練課程,以達到最佳效果。
(三)與時俱進,改進體育訓練評價機制
考核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教學成果的最后環節,也是開展后續教學工作的重大參考。在構建體育訓練評價和考核體系的過程中,應將學生的學習能力、技能水平、日常訓練狀況、身體素質、團體考核和自我考核等多項指標結合起來,使考核評價工作更加全面[6]。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應引導學生明確體育訓練的目標和意義,幫助學生增強對于體育訓練的學習信心,不斷強化體育教學的力度。
四、結語
體育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顯著提升,只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才能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貢獻力量,因此,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使學生自發自覺地進行鍛煉是當前高校開展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任務,高校應不斷完善相關基礎設施,積極革新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訓練環境和氛圍,促使學生的體育訓練水平得到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秦明昆.大學生體育行為與部分心理學指標的相關性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8.
[2]王亮.基于有效性教學的大學生體育興趣培養的實證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7):92-93.
[3]王瑩.“慢生活”理念下大學體育休閑化課程觀合理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
[4]牛猛.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培養[J].科技風,2017(06):73.
[5]潘路路.西安部分高校不同專業女大學生體育興趣的調查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6.
[6]唐旭,黃強.論綜合能力培養視野下大學體育教育理念的戰略取向[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2(01):64-66.
作者簡介:王乖燕(1975-),女,陜西人,大學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