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會
【摘 ? ?要】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是閱讀教學,閱讀不是一個獨立的知識面,它涵蓋了學生多方面的語文學習要素和目標,因此需要教師積極落實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基于此,本文從以下多個方面總結了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致力于培養學生出色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190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環節涉及到的內容是十分多樣的,它不僅僅包括了單純的閱讀理解,更在古詩文賞析、寫作等環節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們又不能忽視閱讀所體現的突出的主觀性和個性化特征,因此需要教師形成針對性、層次性的教學策略。而本文將從閱讀朗讀、閱讀拓展等實踐環節以及技巧分析、習慣培養等理論環節出發為學生構建具有效率、趣味和新意的教學課堂,幫助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體會不一樣的樂趣。
一、創設良好的閱讀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
語文閱讀不僅僅是技巧性的,更多的時候還需要學生和教師投入大量的感情,傾注大量的心血。而與之相對應的,教師就要創造情感化、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這種學習情感,幫助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語文的樂趣和內涵。
一方面,教師創設閱讀教學情境的時候要充分考慮高中生的學習需要。能夠激發高中生閱讀學習興趣的情境往往都具有明顯的生活化、趣味化特征。所以教師在構建情境策略的時候,需要不斷提升策略內容的豐富性和新鮮感,善于將多媒體、實踐活動、游戲互動等內容結合在其中,以此來滿足學生學習情感和學習心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師創設閱讀教學情境的時候要充分考慮閱讀模塊的特色與屬性。教師要積極采取方法來展現閱讀素材的深刻意蘊、豐富情感與獨特形式,針對不同的閱讀體裁,譬如詩歌、語言、散文等選擇不同的情境創設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語文探索和研究欲望。
二、開展語文誦讀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語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學習啟示和閱讀經驗。由于高中閱讀教學受應試教育觀點的影響較為深遠,所以許多的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往往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閱讀技巧的灌輸環節中,而較少會去考慮形成朗誦式的教學風格。因此為了提高高中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要改變這一現狀,從重視語文誦讀開始做起,幫助學生在朗誦、背誦和大聲朗讀中培養良好的閱讀語感,積累閱讀學習的信心和樂趣。
我們不妨舉例說明,《詩經》就是十分適合用誦讀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文體。教師可以采用名家朗誦視頻為引導,常規教學講解為輔導的方式,來讓學生能夠帶著情感去進行以理解為目的朗誦。在課程結束前,教師再為學生播放朗誦的視頻,讓學生感受朗誦者的情感。最后,教師再鼓勵學生融入自己的理解情感進行齊誦,在朗誦中發現作者的情感,在朗誦中傾注自己的意識。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慢慢積累閱讀的語感,并逐漸形成閱讀理解的有效直覺。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學生閱讀習慣體系
良好的習慣會伴隨并影響學生的一生。在現階段,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能夠幫助自身積累豐富的閱讀知識,并逐漸掌握閱讀學習的基本規律,從而輕松地應對閱讀理解、寫作等多個板塊的任務和難題。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給學生傳遞正確且高效的閱讀習慣,并糾正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錯誤習慣。
在學習課內文章時,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進行積極的指導,培養學生基本的閱讀學習流程和習慣。譬如教師安排學生預習和復習,并在預習的過程中進行重點句子短語標注,根據閱讀內容產生自己的思考疑問,根據文章下方的注腳查閱相關資料進行拓展補充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與方法。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要培養學生挑書、看書、評書的習慣,并對好書名著中的經典段落、句子進行摘抄和積累,為寫作提升積累豐富的素材。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辯證判斷、吸收和補充作者觀點的習慣,不斷充實自己的頭腦,最終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體系。
四、形成分層指導策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要
語文閱讀學習是一個主觀性極強的過程,學生的主觀想法、個性化觀點、個人經歷往往會影響學生個人的閱讀學習效果。這也就造成了在同一堂語文課中,在同一位教師的指導下,每一位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卻不盡相同,并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和高低層次。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僅不能夠放任這種情況繼續惡化,更要積極地尋求改進和突破的措施,以構建分層指導教學策略為主要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學習需要,實現優者更優,差生改差的基本目的。
教師先要通過對學生的認真細致觀察來了解不同學生的閱讀學習層次,主要的參考依據是學生的作業考試和課堂表現。接著教師再將學生合理地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小組,譬如成績較好的提升組,成績較差的筑基組等。然后教師再針對不同小組形成具有難度梯度、層次變化的教學策略,譬如層次化的課堂問題,分類型的作業任務,幫助不同學生在自己的需要范圍和能力范圍內獲得進步。這樣一來,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找到專屬的閱讀學習方法,從而不斷改善自己的閱讀學習效果。
五、合理地進行閱讀拓展,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面
課內的閱讀教學主要滿足的是學生升學和應試的需要,為了培養學生全面的閱讀認知,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還需要將閱讀教學的工作延伸到更加廣闊的空間內,幫助學生在課外閱讀與拓展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素養。
一方面,教師要固守傳統,針對課內素材和文章來進行補充和拓展。比如學習到某位作者的文章時,教師就可以簡單地介紹這篇文章的來源,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主要思想觀點以及生平經歷,幫助學生以更加客觀的眼光來學習和看待教材文章。另一方面,教師要敢于創新,充分利用學生所感興趣的信息技術,讓學生能夠通過QQ群或微信群進行互動式課外閱讀,即可以是線上主題閱讀活動,也可以是線上閱讀分享,更可以線上讀后感交流等,盡可能多地增加學生之間的閱讀交流,為學生創造閱讀和表達的機會。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要以盡可能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兼顧好學生多方面的需要,幫助學生在思維層面獲得提升,以及在實踐層面獲得完善。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在保持學習激情的同時,實現閱讀能力的豐富。
參考文獻
[1]楊國英.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研究[J].成才之路,2013(29):66-66.
[2]趙芳.新課改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