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
摘要:隨著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不斷進步,體育產業和健康產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都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朝陽產業之一。體育產業和健康產業作為健康領域的主要產業,未來擁有極為光明的前景,新興的產業形態將作為一種新的產業模式存在,并可能成為體育產業的主導產業。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通過《體育產業統計分類(2019)》對健康體育產業統計分類進行研究,科學界定健康體育產業的統計范圍,為建立健康體育產業統計調查制度提供參考,完善健康體育產業結構,為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依據,從而加快推動健康體育產業發展。
關鍵詞:健康體育產業;體育產業;產業統計分類
一、健康體育產業的內涵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健康體育產業是20世紀70年代后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特殊的體育產業,是在不斷增長的社會物質基礎的前提下,在健康與體育產業的有機結合的條件下以及在廣泛的社會關懷和人民的共同參與的基礎上形成的。健康體育產業并不是脫離復合產生的又一個新興體育產業,在成為其他體育產業支撐以前已經完成了自身的一次小復合。
二、健康體育產業現狀
中國健康體育產業的產值還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它尚未成為支柱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建立較完善的健康體育產業經營體系和經營模式,沒有形成符合產業發展現狀的健康體育產業結構。但是,隨著體育產業逐漸得到公眾的認可和政策的進一步支持,未來發展的空間是不可估量的。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健康體育產業仍存在諸多弊端,如市場體系不健全,產業基礎薄弱等。相關政府部門應注意提高其發展起點,發展體育產業,優化現有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確保現代健康體育產業蓬勃發展。
三、體育產業概念及分類范圍
體育產業是指一系列向社會提供體育產品(商品和服務)和體育相關產品的制造業活動。國家體育總局于4月10日發布的《體育產業分類(2019)》將體育產業劃分為:體育管理活動,體育表演比賽,體育活動和娛樂,體育場館和設施管理,其他體育服務,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的制造,體育用品和商業代理,體育場建設等.11大類和37個中類和71個小類。
四、健康體育產業現有分類
健康體育產業,作為支撐產業提出來以后,又作為一個單獨的產業類型理論提出來,是因為健康體育產業自身擁有的特殊性質所決定的。黃曉靈版的《體育經濟學》中將健康體育產業分為七個主要產業類型。分別為:健康體育服務產業、健康體育用品產業、健康體育空間設施產業、健康體育相關流通產業、健康體育空間設施經營管理產業、健康體育產業、健康體育相關產業。
五、健康體育產業統計分類存在的問題
1.健康體育產業分類并未完全突出現階段我國體育活動的特點和我國的實際發展現狀,適應快速發展的信息科技新形勢和調整互聯網體育服務、體育智庫等體育咨詢服務內容可以使健康體育產業發展中的新業態和新模式得到更加充分的詮釋。
2.健康體育產業分類并未客觀反映各級各類群眾體育組織發展現狀,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體育產業統計分類(2019)》中明確說明了各級各類群眾體育組織和相關機構組織的活動,具體包括:體育總會、基層體育俱樂部、文體活動機構、體育類社會服務機構等。
3.體育產業統計分類內容不斷拓寬,活動涉及的國民經濟行業小類從130增加到178個,增加了37%。健康體育產業分類較體育產業分類相比不夠詳細,2019年剛頒布的體育產業分類分為11大類,健康體育產業僅僅將產業分為7大類,中類更是有37類,小類有71類。
六、建議
1.積極調整和構建中國健康體育產業體系框架,確立健康體育產業體系目標,拓展健康體育產業中體育服務業的統計范疇,促進健康體育產業結構優化。立體構建健康體育產業的產業鏈和生態圈,更好的為我國健康體育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2.提高政府部門對于我國健康體育產業體系的重視程度,健康體育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環節,相關部門應加強重視,國家應加強宏觀調控,合理規劃,加大對于體育產業的投融資支持力度。
3.細分健康體育產業,突出健康體育產業體育活動的特點與實際發展現狀,結合體育產品制造和銷售等產業鏈內容,進而創新健康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模式,為國家制定相關產業政策提供必要依據,有助于促進提升體育產業治理能力,形成拉動內需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動力源。
參考文獻:
[1]邊江娥,姚輝波,姚輝瑞.我國健康體育產業發展策略研究[J].科技資訊,2018 (8):218-219.
[2]胡精超.我國健康體育產業的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2(19):128-130.
[3]查圣祥,張立敏,劉東升.我國體育產業與健康服務業融合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9):106-108.
[4]黃曉靈.體育經濟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產業統計分類(2019)[EB/OL].www.sport.gov.cn/n319/n4835/c902124/cont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