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驥
【摘? ? 要】小學數學對學生來說特別重要,學好數學,對學生以后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推算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給學生一些基礎的數學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如何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本文就探討如何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升教學效率,以此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60
小學數學知識總體上來講是比較基礎的,但是對于學生來講,剛開始學的時候,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最普遍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過關。可能有很多基礎好的學生,語文功底比較好,能夠快速理解題目的含義,所以他們學起數學來很輕松。相反的是,有的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不強,他們很難理解題目的意思,做起題來非常困難。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所以,要想讓班上的學生都把數學學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
一、重視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合作學習,共同監督
計算是數學學習過程中比較基礎的一個環節,同時也是學生容易出錯的一環。數學中計算能力的培養就像語文中認識字的學習一樣,是最基本的。不認識字,語文學不好;計算能力差,數學也同樣學不好。教師應該多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就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例如,教師按照合作學習小組進行分組,組織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算術題目。一個小組一起完成,一起比賽,看誰做得又快又準確,每天小組的前三名都有獎勵。像這樣的練習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確保每一位學生都有足夠的練習量,同時也可以給學生一定的壓力,有壓力就有動力,可以形成一種攀比的心理,學生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最快做好的一位,久而久之,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少的困難,教師可以在一些細節的地方做一定的修改。在實施該過程的時候,可以做一定的摸底調查。如果班里的學生數學計算能力比較平均,那么可以隨意分組,如果班里的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差距比較大,則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水平,分成不同的組別,選擇練習的口算題目難度也應該有差異。另外,建議教師在分組時,應該注意一個小組的人數,大致6~10個學生最好,組內學生過多的話,學生參與的機會就會減少,教師也不容易控制以及指導;組內學生過少,則不能起到合作學習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選擇組長也是有策略的,教師可以實行輪流制,每天哪位學生在該小組獲得了第一名,第二天就可成為組長,負責監督小組成員,這樣的措施其實也是一種激勵策略,可以讓學生更有動力。
二、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通常小學生的學習方法存在很多的問題,他們的思維混亂,做題沒有清晰的脈絡,這就造成了學生完成一些任務會比較困難,他們無法快速從題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面對這樣的問題,就需要教師合理地利用和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注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文學科一樣,通常就是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不能把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楚,這樣肯定會影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出現這種說話沒有條理,做題順序混亂,答非所問,表達不清楚的情況,最根本原因是學生沒有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就是讓學生之間多溝通交流,在交流中,逐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從大體上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思維訓練到跳躍式思維訓練,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逐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比如說,在具體思維的訓練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例如,將小組成員兩兩配對,兩兩一組,每天都給對方設計一道題目(像應用題一類的題目),同時也回答對方設計的題目,大概持續進行三周左右。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慢慢提升學生表達和思考的邏輯能力,逐步過渡到跳躍式思維模式。還要鼓勵學生設計一些帶有陷阱的題目,像一些文字類題目字很多,需要學生提取關鍵信息和數字,今后,當學生再次面對應用題題目字很多、步驟很煩瑣時,也能夠有正確的思維能力,在處理有很多陷阱的應用題時也更加得心應手。
三、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學習,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人是群居動物,是處在一個交流圈里的,沒有人是單獨的一個人,我們不可避免地需要交流合作,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也同樣如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夠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我們在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學習時,應該注意明確任務。比如說,現在的課堂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演示的方式來明確合作學習需要達成的目標。在一個合作小組中,小組成員之間是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幫助的,以期達成一個共同的目標。在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中,即使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他們也會產生心理壓力,會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想要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動力,以此普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更好地提高學習效果。
合作學習小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新課程改革中也多次提到了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掌握合作學習的技巧,能夠把握整堂課的節奏和走向,充分利用和發揮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這樣才能保證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中應用得非常廣泛,起到的效果也非常顯著。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學習能力偏弱一點的學生,大家一起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在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大大減輕教師的工作量,也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發言的機會,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及邏輯推理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當然,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妥善處理競爭關系,在必要時,應該設置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獎勵和懲罰機制,教會學生學會溝通交流,制定完善的合作學習的方案。
參考文獻
[1]詹志毅.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4(012):60.
[2]李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整體實現課程目標——觀《確定位置》教學有感[J].貴州教育,2019(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