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摘? ? 要】小學教育中課堂教學的質量高低一部分是受課堂整體教學氛圍所影響的,所以如何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也就是我們此文中重點探究的內容。以下我將結合新時期素質教育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結合我的教學實際談談在構建良好課堂氛圍方面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氛圍? 探究?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10
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教師和學生這兩大群體,所以我們定義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時常說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活動。確實知識的傳輸和能力的塑造就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實現的,而從長久的學校教育探究來看,課堂教學互動方面始終存在問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默契缺失,互動性不高,教學陷入“填鴨式”、“滿堂灌”的刻板化模式,都是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課堂教學實際問題。而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我們更為清晰地看到這一問題,并且致力于解決這一問題,所以我們提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這里的“人”尤其是指學生,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強調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需求,明確學生的特性,針對性地展開內容的輸出和課堂的互動,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良好的課堂,形成和諧的、積極的課堂氛圍,從而在教學互動方面形成良性的循環。另外,以人為本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實現因材施教,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不同,班級特性的不同合理地安排教學模式,呈現個性化課堂,從而實現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高契合度。那么我們應當如何去圍繞課堂教學構建合適的課堂氛圍呢?
本文中我重點探究的學科是小學語文。先從小學這一教學階段來看,從教學實踐中我們能夠看到課堂教學對于學生整體學習質量的決定性影響是伴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長而呈現逐步遞減趨勢的,所以說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更加依賴于教師的講解,也就更加依賴于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學生的整體學科知識吸收效率和質量。再從語文這門學科性質探究,作為一門純文學性學科,其教學內容雖然分為語言和文學兩個部分,但是從長久的教學規劃來看,小學階段是文學思維,尤其是想象力和文學創新力打基礎的關鍵階段,而主觀性思維的構建需要的就是學生的交流和探究,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所以總體來說,小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氛圍的構建至關重要,活躍的、和諧的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帶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敢想、敢說、敢質疑等,為達到素質教育所提出的培養學生興趣、挖掘學生潛力、構建學生學科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提供動力。以下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談談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我們如何借助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力量去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一、實現內容創新,做好課前準備
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課堂上的氛圍構建更多地依賴于教師的引導。而引導的第一步就是做好教學內容的準備,實現內容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進而為課堂教學中多個環節的展開,師生之間的互動做好準備工作。
首先,在語文的備課過程中,我們要貼合教學大綱,從課本內容中找準重難點。小學語文教材在新課改之后所涵蓋的文章內容題材更加豐富多樣,寫景、敘事、狀物、抒情是最基本的組成,而字詞、語法、修辭等基礎內容以及文學分析、審美,乃至寫作技巧等都是建立在基礎的文章閱讀之上,那么在備課過程中我們就要結合教學大綱的規定,挖掘出文章中的重點,并且做好層次安排,邏輯規劃,保證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聽懂、聽順,并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從內容上為課堂教學中基礎的教學氛圍構建做好鋪墊。
其次,在備課過程中,我們要實現課內外結合,挖掘內容中的“興趣點”。所謂的興趣點就是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對于文章閱讀尤其是故事類的文章,學生具備最基本的閱讀興趣,但是閱讀之外學生思考的興趣和積極性缺乏,作為教師我們在備課過程中就要想到內容的延伸部分,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感興趣的內容拓展知識,或者預設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文章中的某一點展開討論,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二、課堂教學中啟發和探究相互配合
就如上文所講,語文是一門主觀性思維占主導的學科,更加強調學生的個性思維,并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發散能力,所以教學中我們要注重給予學生思考的自由,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啟發式教學模式,尤其是文章閱讀的部分。一開始就讓小學生自主學習不現實,我們可以以設置問題或者討論主題為依托,通過自身的引導讓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師前進,一起去探究問題的答案,并在一問一答過程中形成師生之間的互動氛圍,從而通過少數學生的參與去帶動絕大多數學生,在全班形成積極交流的氛圍。其次,語文課堂上我們還可以在思維啟發的基礎上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我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群文閱讀等方式,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小組探究中進行合作探究,這種缺少教師參與的討論,學生更容易放松心情,大膽發散思維,在學生相互交流過程中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形成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課堂氛圍。
三、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要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除教學內容和模式之外,另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師生關系。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傳統教學中我們容易將教師放到“神壇”,學生往往和教師有距離感,有敬畏、害怕,唯獨缺少“友愛”,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因為怕而不敢和教師討論,更不敢提問、質疑,課堂互動效果也就不言而喻。所以新時期,我們要和學生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也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師當作朋友,從而形成和諧有愛的師生關系。其次,在師生關系營造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尊重學生,并且做學生的鼓勵者和肯定者。尤其是語文教學涉及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我們在師生交流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個性,在不違背法律道德的基礎上肯定學生的“特立獨行”,構建求同存異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發展個性,敢于展示不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我們重視的是人才素養和能力的塑造,知識僅僅是達到這一教學目標的手段而已。所以教學中我們要從整體的教學互動出發,構建合適的教學氛圍,找到更為科學的教學模式,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高效性,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成長,更感受到樂趣。
參考文獻
[1]馬靜.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J].才智(20).
[2]章海霞.構建和諧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