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易蘭
【摘? ? 要】伴隨著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成熟以及電腦等硬件設備的逐步配備普及,多媒體技術和學科教學結合度更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中我就從小學語文教學入手,談談素質教育背景下,多媒體在日常教學中帶來的教學創新。
【關鍵詞】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 多媒體教學?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28
當前,從整個社會發展趨勢來看,互聯網不論是在行業發展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都呈現出越來越大的作用,信息化成為當前全球化大環境下各個國家政治建設、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等多個方面的助力。電子化和數據化也確實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尤其是在文化建設方面,以往的文化發展和傳承基本依靠口頭傳播和書面記載兩種形式,具有一定的載體限制性和滯后性,并且使得傳播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也就是我們本文所探究的教育領域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知識的呈現方式是“二維”的,主要依賴于教師的語言傳遞,如通過課本進行講授,在黑板上寫出重點讓學生記筆記,布置書面作業等,一些理科如數理化等,輔助以少量的實驗操作。這些方式不僅限制了知識的多樣性,更容易導致課堂教學陷入講學脫離的情景,學生學習的動力更多的是依賴于教師的獎懲、督促等外部驅動力,而缺乏內部驅動力,進而導致教學效果的不穩定。而新時期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呈現則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單純語言傳遞的不足,將知識傳輸過程多樣化,知識表現形式靈活化,配合素質教育所提出的新的教學模式更能凸顯效果。
本文參照的探究案例是小學語文學科,之所以選擇小學語文,從階段來看,小學是知識學習最基礎的階段,學生雖然底子薄弱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但也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最純粹、最凸顯的階段,所以不同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教學中最能顯現出作用大小;從學科來看,語文本身就是一門以主觀思維為主宰的學科,尤其是閱讀和寫作這兩個方面需要學生發散思維,具備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傳統教學模式不容易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所以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累,學生也累,導致語文教學效果呈現慢,學生付出與回報始終不成正比。而從教學實踐來看,多媒體教學模式恰好彌補了板書教學的弱點,集視聽說于一體將課堂打造成立體式場景,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文學思維的構建,也有利于教師進行知識的引導。以下我就結合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際表現,談談新時期我們如何提高多媒體與小學語文學科更高的契合性。
一、視聽說于一體,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驅動力
就如上文所述,多媒體教學區別于傳統的“白加黑”(粉筆和黑板組合)教學形式的一大特性,是讓學生的視聽有了“流動性”而不是單純地聽教師講例子,看黑板記憶知識點。所以也就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首先,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更能發揮“十八般武藝”。尤其是對于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來說,本身小學階段需要學生學習的內容相對較少,而語文的教學基本要求是基礎的構建,尤其是文學思維的塑造,所以在備課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我們可以讓知識的呈現富有“色彩”和“聲音”,如針對不同的文章故事,插入圖片、音頻等,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形象、直觀地理解所學內容,最終讓學生感受到上課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習動力。
其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我們還可以更好地掌控教學節奏,實現知識的層層遞進。多媒體教學模式下,我們內容的呈現往往是采取PPT的方式,而基于這一技術之下,可以加入知識鏈接、通過頁面自由轉換等實現知識的及時鏈接,保證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思維的連貫性。而多媒體本身集視聽說于一體的知識呈現形式,也會讓課堂動起來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進而給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提供動力。
二、靈活呈現問題,培養學生的文學思維
語文學科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那么學生只是感興趣達不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所以在實踐中我們還要通過針對學科內容設定問題,并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形式呈現,逐步塑造學生的文學思維。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知識內容講解來進行階段性問題的設置。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中缺乏自制力,所以聽講過程中容易走神,通過電子屏幕呈現問題更醒目,同時可以伴隨音效、場景等讓學生在聽課過程中跟著教師的節奏不斷思考,最終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構建學生的學科思維。
其次,通過多媒體設備我們可以將直接的提問轉變為問題的互動。比如在課文講解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情感或者某一部分的內容拋出分析理解方面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且回答,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參與到討論中,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細致的思考,從而讓學生文學思維的構建有方向性、有目的性。
三、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教學中更傾向于一種技術輔助,尤其是結合素質教育所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具備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設備我們能夠更好地針對文章教學構建教學情境從而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如針對古詩詞,我們通過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呈現詩詞所表現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去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感受詩詞中的字詞之美,然后引導學生針對自身理解展開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多媒體教學技術依托于互聯網,所以在知識傳遞方面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不僅僅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還可以延伸到課下。如教學平臺的構建,給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提供了更為便利的通道,尤其是對于一些學習滯后的學生,可以隨時針對自身問題在教學平臺上提問,然后教師給出解答,更加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另外,教學平臺還可以開辟師生互動區域,尤其是針對語文理解表達方面的討論,更容易實現學生思維的交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總之,本文中我主要是針對學校教育展開探究,談談互聯網也就是我們日常提到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而以上所分析的教學模式都是基于個人的語文教學實踐所得出的研究結果,希望對其他教師在利用多媒體實現教學創新方面提供一定的啟發。所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伴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未來各學科的教學實踐中一定會出現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尉秀梅.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
[2]徐廷義.淺析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技巧[J].中外交流,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