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
【摘? ? 要】新課改之后,英語學科教學中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尤其是口語交際能力。本文中我就結合素質教育所提出的以人為本教學理念,談談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應當如何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充分發揮英語語言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 口語? 教學探究?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29
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科教學中最為基礎的四個組成部分,也是形成系統性的英語思維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根基所在。而從我國英語教學的發展歷程來看,雖然教學目標中一直強調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教學,但是以往在實際教學操作過程中受到應試教育考試為本的教學理念影響,教學的重心幾乎都放在讀寫兩個方面,并且更加傾向于書面的閱讀和寫作,也就是我們通俗意義上所說的“答卷做題”。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從義務教育階段開始到高中教育,乃至部分大學教育培養出的基本都是做題能手,而不是語言運用人才。這不僅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也丟失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最基本的交際、表達作用。所以在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當前,我們對于英語教學的理念和目標進行了徹底地糾正,將英語學科的語言性質凸顯,強調教學中聽說讀寫四方面素養的培養,包括語言素養和文學素養,并且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從而真正發揮英語交際媒介的作用。
從當前小學英語所呈現的現狀來看,一方面,雖然強調口語交際能力的塑造,但是實際教學中還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觀念的徹底改變,教學模式的應用方面也有待磨合和創新;另一方面,小學生本身在學習上就有很強的惰性和畏難心理,剛接觸一門新的語言,在缺乏對應的語言環境和先天基礎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且受制于原有的漢語思維,在英語單詞、語法學習過程中更感到困難。總之,這兩點綜合之下,就會導致小學英語教學付出與成果不成正比的現象,甚至出現惡性循環狀態。所以,新時期我們要做的就是從觀念、內容、模式等多個方面實現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圍繞英語語言的特性,以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為重點,制定最為科學的教學計劃和策略,從而在小學階段就給學生打好堅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充足的動力。
一、轉變教學觀念,構建學生基礎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不僅在學習上缺乏自主性和獨立性,更多的是缺乏對于學習正確的認識,根本不認為學習是為了自我能力的提升,反而在學習心理上處于被動狀態。尤其是對于外語來說,學生缺乏長遠的知識眼光,很難弄懂英語在未來的潛在作用,所以不愛學,也就更不愛說。因此,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先從轉變觀念入手,逐步構建學生對于英語學科的興趣,進而一步步提高學生在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塑造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首先,小學生的向師性決定了其在思想和行為方面會受到教師諸多的影響,所以要想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認識到英語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并且站在學生思維的角度去將這一重要性用學生能夠理解的語言表述出來。那么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共情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直接的語言傳遞和借助學生生活實例的分析,從心理上讓學生逐步明白學習的重要性,然后進一步弄清楚說英語、學英語的必要性。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自身為引線,培養學生對于口語交際的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模仿能力較強,從教學中我們就能發現學生即使不理解,但是通過模仿實現機械記憶的效率也會很高,所以在英語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生活的具象物體輔助教學,如蘋果——apple,公共汽車——bus等,這些日常用語單詞激發學生對于英語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并且通過毫無保留甚至略帶夸張的表揚方式強化學生的成就感,從而一步步培養學生對于說英語、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創新教學內容,構建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
對于學科教學來說重點在于內容,對于小學英語教學來說重點在于單詞和語法,而這兩者需要學生反復記憶和練習才能掌握,本身存在枯燥性,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在知識輸出方面就要做到創新,從而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打好語言基礎。
首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針對單詞我們要做好領讀和監督背誦的工作,單詞和語法的基礎記憶本身就是帶有強迫性質的。所以在最開始的學習中,作為教師我們要盡可能地多領讀,并借助聯想法讓學生清楚發音和單詞的組成,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圖片、動畫等形式一遍遍地重復呈現單詞,從而加深學生的單詞印象,為課后的自主識記奠定基礎。另外,以單元為節點,每個節點過后做好及時地抽查工作,利用教師的權威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除了積累單詞之外還要教給學生基礎的語法。而在語法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最直接、簡單的方式呈現語法架構和邏輯,然后借助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景作為句子表達的案例參照,如早上的相互問候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易到難,實現知識梯度的慢慢過渡,最終做到單詞和語法學習的循序漸進,夯實基礎。
三、選擇有效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所謂口語交際就是對話,而漢語大環境中學生的英語對話基本局限英語課堂和英語活動中,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更要選對教學模式,以課堂互動為主,實現口語交際效果的最大化。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首選互動式教學,這里的互動可以包含多個方面,如問題互動、情景互動、探究互動等等。而在教學實踐中以問題互動為主,因為小學生本身主動思維和主動學習能力還欠缺,所以新知識的學習更加需要教師引導,那么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問問題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回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習慣于說話,并且逐步形成自主思考、主動表達的能力。其次,課堂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采取自由對話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結合學生的興趣和能力設定對應的討論主題,通過講故事、討論問題、做游戲等形式將課堂打造成“英語角”,讓學生在自由說話過程中逐步實現單詞和語法的有效組合,形成口語交際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做好點撥和錯誤糾正工作,確保口語練習的有效性。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語言的學習在十歲之前是最佳時期,所以小學階段是英語教學最為關鍵的階段。尤其是單詞量的積累、語法的掌握等,所以在當前素質教育教學改革中,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有效性提升是整體英語教學工作探究的重中之重。以上是我針對英語口語交際部分的教學實際提出的幾點個人看法,希望對小學英語教學各方面的優化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蔡柯瑩,周清明.淺談小學英語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策略[J].法制與社會,2015(032).
[2]杜文靜.優化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途徑與方法[J].中華少年,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