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玲
摘要:當代中職學生在面臨人生轉折時會出現很多心理上的問題,如自我認知、人際交往、職業規劃、學習方向、日常生活等。學校教育應切實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使教育形式多樣化,擴大教育對象的范圍,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建設,整合學校優勢資源,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本文在新時代背景下對中職生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近幾年中職學校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也是中職教育者面臨嚴峻的工作挑戰。通過對大量事實分析可知,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出了問題,很多學生存在狂躁、壓抑、自閉等心理問題,因此對中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學中,發揮心理學的作用,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擾,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中職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一)缺乏正確交流方式,人際交往能力差
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也對中職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中職生正處于青春期,在人際交往中受到的傷害容易導致中職生之間的沖突。這種沖突不僅表現在朋友之間,還體現在師生關系、親子關系上。在朋友關系中,中職生難以快速適應團體生活、平衡個人和團體之間的關系是和他人發生矛盾的主要原因。而在師生關系上,他們常常會因為缺乏溝通、情感表達方式不當、語言過激等問題造成師生關系不佳。在親子關系中,中職生的成長速度與家長管理方式的更新速度不匹配是親子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
(二)人際關系緊張
中職學生進入學校后,其人際關系也發生一定的改變,具體可以從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中體現出來。學生的行為習慣、家庭教育模式和個性特點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相互之間的磨合成為一種難題。此外,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輸渠道多樣,中職學生也更加適應通過新媒體進行交流,因此減少了實際交往的機會,導致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不足,人際關系緊張,從而出現抑郁、失眠等問題。部分學生不擅長傾聽,無法進行有效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溝通,阻礙了人際關系的發展。
(三)缺乏自信與自尊
中職學校的學生都是沒有考上高中的落榜生,考試成績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很多時候他們覺得自身能力低,資質差,缺乏自信心。在面對中職這個新的學習生涯,他們感到迷茫,感到無措,這就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的問題,不懂自尊自愛。
三、新媒體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網絡新媒體擴展教育渠道
新媒體時代下,各種傳播媒介和信息技術的出現,為心理健康教師提供了新的教育平臺。新媒體擁有交互性和平等性等特征,和傳統教育方式不同,能夠消除師生之間的溝通障礙。同時,因為新媒體還具有一定的虛擬性和隱蔽性,能夠讓學生在一個不需要戒備的寬松環境下交流,將自身的困惑、苦悶和壓抑釋放出來,主動向教師求助一些敏感性問題。通過新媒體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滿足中職學生的個體需求,促進線上和線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銜接,改善了傳統教育的缺陷,提高了心理教育成效。為此,中職學校可以利用現有新媒體資源,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信息平臺,為學生提供各種心理健康知識和減輕心理壓力的方法。此外,還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開通網絡咨詢熱線,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組織網絡心理教育,幫助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減輕心理壓力。通過平臺上的心理輔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幫助學生看清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區別與聯系,獲得健康的交流體驗,克服虛擬化網絡給人的不良影響。
(二)學校與家庭的聯合教育
家庭心理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家庭環境的和諧、民主、寬松、平等對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在創造學校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的同時,要密切聯系家長,使家庭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順暢的溝通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因此,要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建立起和諧、真誠、信賴的家校關系。我們可以通過家長學校、班級家長會等形式,給家長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使家長能學到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改變自己家庭教育的方式,并且全面客觀地了解自己孩子心理成長、成熟的過程。學校還可以聘請家庭教育專家舉行報告會,介紹成功家教案例和科學方法,幫助家長分析研判,全面改善家庭教育環境,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三)成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心理輔導
在校中職生都存在不同的心理問題。其中,人際關系惡劣是心理問題的突出表現。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有很強的逆反心理,嚴厲的訓斥和懲罰會起到反作用。因此,學校可以成立心理咨詢室,通過心理咨詢了解中職生。中職學校應從中職生的角度出發,制定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心理咨詢,有效促進中職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四)創設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應為學生創設一些校園活動,社團活動,演講賽,辯論賽等活動,充實校園生活,使其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進行學習;還可以通過微博、微信朋友圈、公眾號等媒介宜傳心理健康知識,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
四、結束語
中職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深入了解中職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咨詢。學校也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建設心理咨詢室,保證中職生心理健康發展。另外,學校還要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心理學專業水平,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評價體系,以確保中職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葉一凡.中職心理健康課程的有效開展探究[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7,16(12):73-74.
[2]強春華.全員參與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討[J].中國培訓,2017(10):160.
[3]關琳.中職學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6(05):105-107.
[4]李木養.淺議新形勢下的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5(24):236-237.
[5]趙忠芝.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策略探究[J].科技展望,2014(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