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成林 李梓 段志強





摘 要:智能化變電站作為目前變電站發(fā)展的主流趨勢,在近年來大量投入使用。在后期擴建過程中,智能化變電站與常規(guī)變電站存在區(qū)別,文章綜合分析了智能化變電站改、擴建工程中存在的風險點及控制措施,并提出相應地安全管理措施。
關鍵詞:改、擴建;智能化變電站
中圖分類號:M732 文獻標識碼:A
智能化變電站,以全站信息數字化、通信平臺網絡化、信息共享標準化為基礎,自動完成信息采集、測控、保護、計量等功能。從目前的技術發(fā)展狀況來看,一次設備維持常規(guī)電流電壓互感器、常規(guī)斷路器等,二次設備主要有合并單元、智能終端、交換機、繼保設備等。在改、擴建階段,因設備屬性和網絡結構,導致施工與以往常規(guī)變電站策略有所不同[1]。因此,有必要對智能化變電站安全措施進行深入研究。
1 智能變電站檢修機制
智能變電站的保護裝置和智能終端,以及合并單元之間的檢修壓板配置,如表1所示。
對于智能化變電站的內橋接線,如何在不影響運行的基礎上,實現對新增間隔的配置及聯動,是不停電擴建策略和安全措施研究的重點[2]。
2 智能變電站內橋接線
內橋接線條件下,母聯開關在變壓器開關內側,靠近變壓器側。在線路發(fā)生故障時,故障線路斷路器斷開,備自投裝置將分段斷路器投入,不影響變壓器的運行。但在變壓器投、切操作時,需要將相應的線路停電,適用于線路故障較多,線路較長,變壓器不需要經常切換的變電站[3]。
文章擬討論,在初期只有一條線路,兩臺主變運行,線變組方式下后期擴建另一條線路,補充橋開關CT及備自投裝置情況下,相關的安全措施布置。間隔示意圖如圖1、圖2所示。
3 保護配置方面
3.1 不完整內橋接線方式下,DL5處于常閉狀態(tài)
在線路發(fā)生故障,線路保護將跳開DL1,全站停電。在T1變壓器區(qū)內故障時,跳DL1、DL3、DL5。會額外造成T2變壓器被迫停運。T2變壓器故障時,跳開DL5、DL4,不影響T1變壓器。
失靈配合方面只考慮本側時如表2所示。
3.2 完整內橋接線方式
DL1與DL2互為備自投,DL5處于常開狀態(tài)。在經濟運行模式下,一條線路、一臺主變帶全站所有負荷。運行方式有DL1、DL3閉合,分段開關DL5與進線開關DL2處于分閘狀態(tài)。在線路1發(fā)生故障時,將跳開DL1,同時閉合DL2與DL5。
DL1與DL2互為備自投,DL5處于常開狀態(tài)。在負荷較重情況下,兩條線路帶兩臺主變分裂運行。在任一線路發(fā)生故障時,跳開故障線路開關,同時合上分段開關DL5。
失靈配合方面只考慮本側時如表3所示。
從上述內容可知,在擴建過程中,主要是新增DL2線路間隔以及備自投裝置,涉及到SV直采及GOOSE直采直跳等光纖連接。如何在不影響運行間隔的基礎上,實現上述新增設備的配置及相關聯動試驗,是不停電擴建研究的重點內容[4]。
4 安措布置原則
在基建施工過程中,一般是按照通信網絡、單體調試、單間隔調試、整組試驗、故錄網分、保護聯調的順序進行施工。因此,在試驗過程中,也嚴格遵循該施工流程,細化每個作業(yè)過程中的危險點,制定預控措施。要根據拓撲圖,嚴格執(zhí)行數據流控制,如圖3所示。
4.1 檢修機制隔離
對新增設備采用GOOSE檢修機制,在間隔停電檢修時,將該間隔所有設備投入檢修壓板。
4.2 斷開網絡連接
遵循傳統(tǒng)模式安措方法“有明顯斷開點”的原則,對檢修設備采用拔出光纖的方法,并做好相關記錄。插拔光纖前,做好記錄,確認運行設備斷鏈告警是唯一響應。
4.3 輪流退出方式
在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雙重化配置的合并單元或智能終端開展軟件升級、檢修作業(yè)時,需要輪流進行。技術方案必須輪流退出運行設備,在進行核對檢修機制、MU采樣數據品質、離散度等工作時,可采用在備用口同步檢查的方式,減少運行光纖插拔工作。
智能化變電站保護邏輯需要從輸入輸出模塊、關聯設備、一次設備運行方式等方面考慮[5]。安全管控措施,要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充分考慮,杜絕高風險作業(yè),杜絕無保護作業(yè),力爭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5 不停電接入方案
采用內橋接線方式的220kV智能化變電站的線路L2新建間隔,及相關二次設備的配置,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5.1 軟件配置
配置新增L2線路間隔SCD文件,兩套線路保護的SV直采、GOOSE接受、GOOSE跳閘及“失靈開入”軟壓板均處于退出狀態(tài)。
配置新增備自投裝置的SCD文件,完成備自投裝置至DL1、DL2、DL5之間的SV及GOOSE連接。備自投裝置的“SV接受”、“GOOSE接受”和“GOOSE跳閘”、“失靈開入”等軟壓板均處于退出狀態(tài)。
重新下裝配置DL1間隔智能終端的SCD文件(涉及備自投功能),采取A、B套輪流退出運行的方式,下裝前采用文本對比工具,比較新生成的CID配置文件與原先配置文件的差異性。
重新配置T2變壓器的兩套主變保護的SCD文件,采取A、B套輪流退出運行的方式進行下裝,下裝前退出相應的保護功能壓板和GOOSE跳閘出口壓板,在智能終端處退出相應出口硬壓板。同時,新增L2線路間隔合并單元至T2變壓器的兩套保護SV直采光纖。增加T2變壓器兩套主變保護至DL2斷路器GOOSE直跳光纖。
6 試驗聯動
使用繼保儀對新增L2線路間隔的合并單元加量,投入相應L2線路保護、T2主變保護和備自投保護的SV接受壓板,檢查相應通道的采樣正確性。
投入新增L2線路間隔保護裝置及智能終端出口壓板,完成L2線路保護裝置的傳動試驗。
進行T2主變保護與新增間隔聯動試驗,做好T2主變保護與運行間隔之間的隔離措施,防止誤跳DL4、DL5。基于檢修機制,完成T2主變保護對DL2斷路器的傳動試驗。DL4、DL5間隔智能終端投入檢修壓板,退出相應的出口硬壓板,退出T2主變保護至DL4、DL5間隔GOOSE發(fā)送軟壓板。
DL5斷路器失靈傳動試驗,使用智能手持式繼保儀給備自投裝置加故障量,檢查裝置有GOOSE直跳報文,檢查相應間隔的智能終端出口跳閘燈亮,硬壓板上端頭有直流脈沖信號。
備自投裝置,投入所有SV、GOOSE接受軟壓板,檢查相應采樣值和開關位置正確,使用智能繼保儀加入電流電壓及開關量,模擬備自投動作,檢查GOOSE出口報文與動作邏輯相匹配。
可以利用一次停電接入期間,再次進行T2主變保護的傳動試驗。
在網絡交換機處,使用抓包軟件確保響應數據鏈路正確性。
7 結語
綜上所述,內橋接線在不完整的情況下進行擴建,有部分試驗內容較為復雜,特別是部分試驗無法完成傳動,給施工調試作業(yè)造成一定的困難,也會給后續(xù)運維帶來麻煩。文章僅從二次保護裝置方面入手,分析內橋接線方式下,以線變組方式擴建時二次安全策略,僅供交流參考。
參考文獻
[1] 谷棟.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規(guī)范化運檢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9.
[2] 曾小園.智能化變電站電氣二次設計的要點分析[J].通信電源技術,2020,037(003):70-71.
[3] 盧雪.智能變電站電氣二次設計常見問題及對策分析[J].通訊世界,2020,027(002):182-183.
[4] 李保權.關于智能變電站的二次設備調試與檢修[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00(001):793.
[5] 馬成鵬.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安全隔離技術研究[J].科技風,2020,000(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