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祥生

摘 要:無線廣播電視監測站點擔負著廣播電視的信號接收、信號處理以及監測數據回傳等關鍵任務,做好相應廣電監測設備的及時維護與日常管理,充分發揮監測站點的監測作用,對保障播出質量與播出效果意義重大。本文結合筆者既往無線廣播電視監測設備維養實踐經驗,首先分析了無線廣播電視監測設備的各類常見故障,然后進一步探討了廣電監測設備的維養方式與維養重點,以期為廣大廣電設備維養人員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無線廣播電視;監測設備;常見故障;維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TN948.7 文獻標識碼:A
1 無線廣播電視監測設備的常見故障
1.1 外電電壓不穩
不穩定的外電壓極易損壞監視設備中的硬件,包括硬盤驅動器、電源和其他設備。過高的電壓,特別是瞬時生成的高壓脈沖,不但容易導致電源故障,還易致使處理器和內存損壞。
1.2 設備風扇故障
當開機后使用一定時間后,突然發生死機或自動重啟時,可能是散熱器的風扇存在故障。這主要是由于監視站點的機房中灰塵太多,環境惡劣,以及設備的長時間持續運行,導致風扇轉子卡死,使處理器散熱不良并導致主機發生死機或是重新啟動。
1.3 主機硬盤故障
當“藍屏”現象時常發生時,可能是監測主機的硬盤故障導致的。因為設備的長時間持續運行,硬盤高度使用,讀取與寫入頻繁,使其發生壞區等故障,影響使用。
1.4 數據采集卡松動
當正常啟動操作系統可行,但顯示板卡的驅動程序異常時,可能是數據采集板卡發生松動。多是因搬運或拆卸監測設備時,導致數據采集板卡與主板接觸不良或松動,以致異常。
1.5 接收天線故障
當信號強度顯著減弱或發生中斷,電平接收變小時,可能是接收天線的問題。此問題的原因一般是接收天線主要朝向發生變化導致信號接收不正常,降低了信噪比;若單個頻道的接收異常,原因一般是單個天線振子損壞或扭曲而發生異常[1]。
1.6 外界環境發生改變
當信號接收發生異常,電視節目產生回波圖形,一般是接收環境有異常現象。導致此問題的原因一般是天線所處外界環境有異常,如高大建筑物的建成產生遮擋等。
2 無線廣播電視監測設備的維養方式
由于無線廣電監測設備具有分布范圍廣、無人看護以及所處環境惡劣等顯著特點,使得廣電監測設備的維護原則應以安全、可靠為主,并采取事前預防、定期檢查以及事后維修三種維養方式相結合進行監測設備的維護管理,如圖1所示。
2.1 事前維養
結合監測設備實際,將維修養護與檢查維修相結合,并根據不同制造商及設備型號特點與當地技術環境特點,制訂不同的維護計劃;根據使用損耗程度及使用年限,制訂設備的維護計劃,包括維護的等級和間隔。根據設備使用年限不同,分為以下維護級別:設備運行超過三年則為一級維護,超過兩年為二級維護,低于一年則為三級維護。一級維護具有最高優先級,其次是二級維護,最后是三級,根據不同級別,依次分為大修、中修、小修。合理的維護計劃能夠消除日常管理與維護工作中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時,還能夠為耗材的預計性購買提供依據,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2.2 定期維養
根據監測站點設備維修養護計劃,做出詳細的維修養護方案,并定期對不同使用年限的監控設備進行分級維護(主要分為一級維護、二級維護以及三級維護)。如通過對設備進行每日檢修和定期檢查以減少設備的損耗,使設備能保持正常運行。定期維護主要分為物理維護、軟件維護,如監測站點設備的日常性清潔、檢查以及監測主機的系統升級、病毒查殺等;另外,測量和記錄監測站點監測設備主機的關鍵指標,并比對維護前后的指標測量結果,然后對測量結果的一致性進行細致檢查,以確保二者差距在合理可控的范圍內。
2.3 事后維養
事后維養即設備發生故障后,立即啟動應急計劃,并結合監測設備的實時報警數據與以往故障處理經驗,快速評估故障點位并盡快修復故障。
從監測站點收集相關的環境數據,包括機房是否密閉,室內溫度、濕度以及電源狀況等。對于外部接收天線、饋線設備,還應對全年氣溫、降水和降雪等氣候條件的基本信息進行收集。設備狀態的日常監控大多是收集監控設備關鍵組件的狀態指標,如主機處理器的使用情況、硬盤存儲情況、解調卡、主機溫度變化、音頻視頻采集卡等。
結合采集得到的數據,可以建立監測站點的基本信息數據庫,并結合設備模型、關鍵組件的變化趨勢以及以往發生故障的頻率和周期,進行完整的統計和分析,預測站點設備未來可能的運行情況,并針對以上維護內容做出相應的維修計劃(如惡劣天氣下應加強對室外設備連接到現場的檢查與緊固;對于計算機室內環境不佳的場所,加強除塵和維護工作)。在檢修與設備維護期間,也要對相關的基本信息進行搜集,利用搜集的數據對數據庫進行更新,形成完善的日常維護和管理體系。
3 無線廣播電視監測設備的維養重點
3.1 供電系統
不間斷電源(UPS)系統發生故障,將會導致整個監測站點供電被切斷,而作為電力系統的“心臟”,電池的正常運作會對整個UPS系統的可靠性產生影響。所以,必須針對電池壽命等因素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
3.1.1 規范電池安裝
電池的使用環境應盡可能保持干凈、避光、通風等場所,防止陽光直射或其他熱源散發熱輻射影響電池的使用。應豎直安放電池,不得傾斜,且電池間端子的連接處應盡量穩固。
3.1.2 控制環境溫度
電池對環境溫度要求極為苛刻,環境溫度高于額定值會造成電池過度充電并產生氣體,這會增加內部電阻并降低充電電壓,環境低于額定值會導致充電過程不充分。兩種情況都會使壽命降低,因此,應嚴格控制確保室溫保持在25℃左右,以使電池所處的環境處于最佳狀態[2]。
3.1.3 控制放電深度
電池壽命受放電深度的影響很大,越是將電池深度放電,越會減少電池的循環使用次數,所以要避免在使用過程中深度放電。通常,電池具有防止低壓的保護程序,但在UPS進行輕電荷放電或不進行電荷放電時,電池也將進行深度放電,須予以避免。
3.1.4 做好定期維護
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應定期對電池進行檢查,確定其外觀是否出現破損、每個電池的電壓是否均等。如若使電池處于長期供電狀態,會導致電池因長期處于負荷狀態,而降低電池的活性,從而使電池的使用壽命大大降低。因此,即使不停電,也必須按要求對電池進行定期放電操作,以維持電池的活性。其中,電池的放電操作通常應按照2~4次/年的頻率,且UPS負載最好大于50%,并且時間約為后備時間的1/4~1/3[3]。
3.2 天饋線系統
3.2.1 予以定期緊固
定期對固定裝置進行檢查,檢查部位包括緊固螺母和拉線等,應擰緊所有螺栓,但加固對數周期振動器上的膨脹螺栓時,勿過分用力,否則主桿會變形。調整垂直桿拉線,以確保垂直桿電纜的接地桿錨固件必須牢固地連接到建筑物,且受力應保持一致。
3.2.2 抓好防腐防銹
天線系統由于所處環境多為室外,因而也使得保護涂層極易在外界風吹、日曬、雨雪的環境下出現腐蝕或生銹損壞,所以應定期檢查天線系統。對于檢查發現的已經銹蝕的構件,如若銹斑面積較小,應使用除銹或噴鋅(或噴漆)進行修復;如若銹斑的面積大或有很多銹斑時,則應按要求及時予以更換;在換下腐蝕螺栓時應涂抹潤滑脂,以防止天線的金屬部件受損壞和銹死,同時也對將來進行天線的調整和維護有益。
3.2.3 做好密封檢查
在進行日常的設備維護期間,應檢查天線系統連接位置的密封性是否良好,并應在密封位置處涂硅膠,然后包上聚氯乙烯(PVC)膠帶做好相應的密封處理。
3.2.4 做好接地檢查
接收天線的安裝區域必須在避雷針的防雷區,避雷針保護角度一般在30°~45°。監測系統避雷針的防雷角為45°,因此對數周期天線的安裝不得過高。另外,定期檢查主立柱的扁平接地鋼與建筑防雷接地線的焊接是否穩固,且接地線電阻不得高于4Ω[4]。
3.2.5 做好環境檢查
注意接收天線和接收環境的變化,觀察日常監測數據的波動,以便及時發現廣電設備的異常情況。如節目收聽和觀看情況是否出現波動、頻譜信息是否變化、基準指標數據是否變差等,通過該類信息的檢查便于及時發現設備故障。這就需要相應設備維養技術人員要做好日常監測數據與歷史數據的分析、對比,以便及時了解設備和環境的變化,進而結合實際情況做出有效應對與合理調整優化。
4 結語
完善的監測設備維養管理,對于切實提升監測設備運行的穩定性,改善廣電節目播出質量極為關鍵。對此,相應廣電監測設備維養管理人員務須加強對監測設備的維養管理,多措共舉,精準實施,切實提升廣電監測設備的維養水平,進而為廣電監測設備實現安全、平穩運行提供切實保障。
參考文獻
[1] 蔣洪林.淺析快速排查無線電監測網絡及設備故障的方法[J].中國無線電,2018(5):63-65.
[2] 于灝.無線廣播監測站點設備的管理與維護[J].遼寧廣播電視技術,2013:71-72.
[3] 朱云華.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站發射機故障監測與處理[J].西部廣播電視,2019(02):249-250.
[4] 崔建生.無線廣播電視監測站點設備的管理與維護[J].電視指南,2017(2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