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珂光 戴海燕 羅藝萍
摘 要:網絡共享指的是,運營商之間在進行網絡部署時,共同承擔高昂網絡部署費用的做法。這極大地提高了網絡的利用率。5G投資成本過大,且運行成本較高,國家積極推動5G基礎建設也是為了降低成本,5G共建共享貫穿于5G全生命周期,而承載網絡的共建共享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通過對廣電加入運營的優(yōu)劣勢進行分析,提出廣電5G網絡共享共建的具體內容,分析了5G技術在廣電網絡中的應用前景,以滿足5G技術在不同地區(qū)的發(fā)展需求。
關鍵詞:5G;共建共享;廣電;承載網
中圖分類號:TN929.5 文獻標識碼:A
5G不僅僅是通用技術的進步,同時也是商業(yè)化運營的一次大變革,是廣電行業(yè)進行發(fā)展的重大契機。我國移動通訊在2G到3G、3G到4G之間的進程一般相差5年的時間,而廣電如何借此機會搭上5G的高速列車是重點問題[1]。2019年6月6日,中國工信部正式發(fā)放5G商用牌照,而廣電則成為首批獲得該牌照的運營商之一[2]。現如今,其他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了5G的二期建設,在工程竣工之后,將會實現所有縣級以上地區(qū)的5G覆蓋。如何在5G技術及相關產品逐漸邁向成熟的同時抓住5G時代的時代機遇,結合廣電自身的客戶群體以及行業(yè)環(huán)境和廣電所覆蓋到的業(yè)務范圍等,給客戶帶來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努力帶動業(yè)務的發(fā)展,是廣電所必須關注的話題。
5G承載網屬于廣電以及三大運營商涉及5G的共建共享范疇,承載網在理論上設定為追隨于5G無線網絡的區(qū)域分片,對應性地進行分區(qū)建設。承建方為共享方提供端到端的5G承載,具體成本模式為前期投資結合后期維護的一體化。在合作模式下,雙方各自保持自身運行、保持品牌獨立,同時共同探索產品及運營的新型模式創(chuàng)新。雙方必須共同確保承建方和共享方在共享區(qū)域承載網絡時,客戶的體驗感和服務感是同等水平的,達到雙方的5G建設的感知一致。5G承載網的共建共享這一模式,其最終目標是達成運營端和服務端的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快速成型、補齊短板,大幅度地降低5G的建設運營網絡成本,從而實現“1+1>2”的效果。
1 廣電優(yōu)劣勢分析
目前來看,我國首要的三家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已經搶先開始了5G技術的相關前期布置,也陸續(xù)發(fā)布了相應的商用計劃,主要城市和地區(qū)的5G基點和適用場所建設已在陸續(xù)的開展當中。每家運營商都具有足夠的資本進行5G建設,廣電在這方面稍微落后。但廣電和其他三家運營商相比,所具有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就在于,廣電背后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同時擁有700MHz黃金頻譜資源。該頻段極為突出的信號穿透能力以及覆蓋能力,是將來5G建設發(fā)展的核心內容。且廣電不具備2G、3G、4G網絡,可以直接建設SA獨立組網,實現網絡切片等技術應用,形成一個具有高起點的5G網絡建設端。同時,廣電的受眾群體范圍廣,具有非常豐富的發(fā)展?jié)摿εc發(fā)展空間,并且多年累積下來的客戶群體,也為5G網絡的建設提供了巨大的開發(fā)承載量。可以預見到,經過網絡整合和全國范圍內的5G建設鋪開后,廣電網絡用戶資源豐厚的優(yōu)勢會進一步突顯,發(fā)展將走上快車道。
廣電5G所擁有的頻段在多輸入和多輸出情況下的實用度,低于中高頻段下的5G網絡。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4.9GHz的容量之下疊加網絡,以適應更高的業(yè)務需求。廣電網絡各省割據是目前廣電行業(yè)的一大缺點,即沒有形成一個互聯互通的主體,導致了廣電網絡無法與三大運營商實現網絡的平等對接,會降低用戶的使用滿意度。因此,需要建立廣電網絡互聯互通平臺,以逐步降低互聯網的流量費用,最終提升廣電5G網絡的性價比以及競爭力。
2 廣電5G網絡共建共享具體內容
2.1 以SA組網為路線,5G試點成果初現
5G標準中具有SA和NSA兩種組網模式。NSA網絡在4G網的基礎之上進行5G網絡的建設與部署,用戶可以同時使用4G網絡以及5G網絡。而SA則是新建的5G網絡,不存在之前的網絡基礎,是一套基于5G網絡構架與設備的全新的網絡組網模式[3]。SA網絡與NSA網絡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SA網絡具有健全的5G核心網絡建設。在SA網絡組網的背景之下,5G網絡技術與4G網絡技術是完全獨立的兩個部分。
作為新晉通信行業(yè)運營商,中國廣電以5G的SA組網為基本目標,按照兩種不同的協同組網技術路徑,爭取在2021年底實現基本程度上的5G網絡覆蓋。在這幾年的摸索中,廣電5G建設的成果已經初步顯現。今年2月,湖北廣電完成了在湖北區(qū)域內兩個商用頻段的5G基站的建設以及信號的調試啟動工作。與此同時,杭州、長沙等地區(qū)的5G基站也相繼進行了施工建設及啟用。更進一步的是,廣電獲得了4.9G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使用許可,除了手握700MHz黃金頻段外,一并獲準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共同使用3300~3400MHz頻段頻率。
2.2 700MHz為“媒”,移動、廣電共建共享
700MHz頻段的特點是頻譜較低、波長長,且在降低信號傳播損耗的同時具有信號穿透力強、覆蓋面廣等其他頻段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條件[4]。基于700MHz頻譜的吸引力,中國廣電宣布與中國移動合作,以比例平分的形式出資共建共享5G網絡。而且許諾在700MHz頻段5G網絡具備商用條件前,廣電可共享中國移動的2G/4G/5G網絡為其客戶群體提供相關服務。這一舉措,有可能實現當年三網融合想做但未能做成的事情,也意味著廣電作為中國移動通信的新幫手,在短期時間之內,可以獲得我國移動通信的最高網絡能力和質量。同時,對于中國的5G網絡技術發(fā)展,也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700MHz頻率的傳輸覆蓋特性對于實現農村地區(qū)的網絡全覆蓋極具歷史經驗與優(yōu)勢,且可以根據用戶的要求隨意選取任意頻段進行5G網絡框架的部署工作。但是有關于700MHz的5G技術環(huán)境尚不成熟,承建雙方需要在自身體制以及市場運營方面進行持續(xù)性的融合。廣電在自身的個人客戶端方面也得到了發(fā)展,中國廣電的5G移動終端也會逐漸在市場上露面。
3 5G技術在廣電網絡中的應用前景分析
3.1 廣電網絡生態(tài)持續(xù)優(yōu)化
5G網絡技術可以給廣電網絡帶來的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信息及時性。5G下的網絡速度與現如今的4G技術相比,提高了數百倍。如果有5G網絡的支撐,有線電視的信息傳輸效率將會得到質的飛躍,避免用戶群體在觀看電視的過程中發(fā)生網絡延遲問題,從而產生不好的觀看體驗。在5G網絡技術支持下,廣電節(jié)目也能進行播出,節(jié)目現場直播帶來的體驗也因此實現了提升。實現信號的“實時性”傳播需要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制約,進一步實現現場與端網之間的無縫對接[5]。依靠5G技術,不僅能實現不同地區(qū)之間的音視頻的高度傳輸功能,也能解決如若多地的新聞記者不能及時趕到新聞現場,但也能在超低延時的情況下與現場的專家人士進行對話的問題。同時,這也是廣電新聞和娛樂模式探索新型發(fā)展的的重要趨勢。
3.2 廣電業(yè)務體驗感增強
在5G網絡的發(fā)展進程中,廣電網絡業(yè)務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將現場體驗與用戶需求進行深度融合,也就是實現場景化交流。由于5G網絡的技術支持會讓網絡端與網絡端之間的信號延時縮短很多,也就意味著5G網絡可以利用高度的信號傳輸速度,在媒體應用場景方面提供新的技術支持。廣電網絡業(yè)務必須將大數據與網絡媒體技術和客戶產生的體驗需求融合起來,以增強客戶群體對于5G網絡的業(yè)務體驗感[6]。
4 結語
在5G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之下,廣播電視技術與電信運營技術產生跨行業(yè)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趨勢。5G網絡技術也會加快各行各業(yè)之間的深度融合,廣電也必須順應時代潮流,準確認識到5G的時代特性以及5G技術對各行各業(yè)帶來的挑戰(zhàn),推動廣電向5G應用的發(fā)展[7]。建立出一種面向于商用、政用、民用三大領域的具有多元與智能化的5G體系網絡[8]。廣電在承建共建共享5G網絡中推動“以SA組網為路線,5G試點成果初現”、“700MHz為‘媒’,移動廣電共建共享”兩個內容的發(fā)展,從而實現廣電網絡生態(tài)的持續(xù)優(yōu)化,從多方面增強用戶的業(yè)務體驗感。同時,也可以有效降低網絡運營成本。4G技術的問世使人們的行為方式發(fā)生了變化,那么5G時代的到來會改變整個社會的行為模式。
參考文獻
[1] 胡小兵.中國廣電5G建設方案及策略研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20(07):120-123.
[2] 工信部許可中國廣電使用4.9GHz頻段5G試驗頻率[J].日用電器,2020(01):3.
[3] 劉長濤.廣電5G的發(fā)展探討[J].廣播電視網絡,2020,27(07):27-28.
[4] 高雪菘,麻衛(wèi)東,鄭鵬思.基于700MHz頻段構建國家公共安全5G服務網絡可行性分析[J].有線電視技術,2019(12):18.
[5] 金軍.試論廣電5G時代的發(fā)展機遇及挑戰(zhàn)[J].中國傳媒科技,2019(10):28-30.
[6] 成娟,梁京.關于廣電5G運營思路及策略的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0(07):14-17.
[7] 張筵.淺析5G移動通信技術及未來發(fā)展趨勢[J].中國新通信,2014,16(20):2-3
[8] 王博.廣電5G時代發(fā)展前景[J].科技傳播,2016(2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