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曉宇






摘 要:LZDJ5000型纜載吊機先后用于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宜昌至喜長江大橋、重慶寸灘長江大橋等。文章針對設備使用過程中走行系統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走行結構進行了改進,以期能對行業的穩固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纜載吊機;走行系統;牽引千斤頂
中圖分類號:U44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064(2020)08-0009-02
1 LZDJ5000型纜載吊機走行結構簡介
該纜載吊機采用滾輪式行走方式,以懸索橋主纜為軌道,通過牽引裝置使滾輪向前或向后,過索夾時通過油缸控制滾輪起升和下落,從而實現纜載吊機在主纜上的移位。如圖1所示,該纜載吊機走行結構主要由負載轉換千斤頂、行走滾輪、行走結構主體、抱箍、牽引千斤頂等部件組成[1]。
該行走結構主要特點:結構簡單、通用性好、行走方便;整體結構重心低、穩定性好;行走速度快,最高可達30m/h。
2 LZDJ5000型纜載吊機走行機構存在的缺陷
2.1 夾持頂缺陷
改進前夾持頂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夾持頂夾片要定期清洗更換,每次更換時需按圖3所示要求調整好夾持頂頂管與壓板間間距(調整夾片大頭間隙,即壓板下底面至夾片大頭頂面的距離,要求10mm~12mm)。否則,夾持頂在夾緊時,會造成跟進不完全,進而造成鋼絞線滑移。而鋼絞線滑移是纜載吊機行走過程中最大的危險源,尤其是在主纜坡度較大時,如牽引用鋼絞線滑移根數過多,剩余鋼絞線提供的牽引力可能不足,從而導致整個纜載吊機不受控制自行沿主纜下滑甚至墜落。
另外,由于每次需要精確調整夾持頂頂管與壓板間間距,加之牽引千斤頂體積小,作業空間狹窄,大大影響了夾片保養更換的作業效率。
夾持器底板中心為一個大圓孔,在鋼絞線穿過牽引頂時沒有約束,不利于鋼絞線進入牽引頂時有序排布。
2.2 走行機構主體結構缺陷
牽引鋼絞線共有5根,而鋼絞線導線管為一根整管,鋼絞線在導線管內移動時很容易纏繞在一起;另外,導線管處于走行機構主體內部邊緣位置,而牽引千斤頂安裝位置在走行機構中心線上,故在牽引頂與導線管之間有一段處于彎折狀態。當纜載吊機上行時,如鋼絞線因纏繞等原因造成阻力過大、不能在導線管內正常滑動,鋼絞線會在導線管內發生“窩缸”現象;當纜載吊機下行時,前方鋼絞線因受力產生的內部應力在彎折處或鋼絞線纏繞處不能很好釋放時,會造成鋼絞線不能順利通過千斤頂,直至纏繞處鋼絞線散股、彎折變形,影響施工進度及作業安全。
3 纜載吊機走行機構改進
為確保現場施工安全,提高作業效率,我團隊對牽引夾持頂及走行機構內鋼絞線導線管進行了改進,具體如下。
3.1 夾持頂改造
對牽引頂的夾持頂部位及相應的連接零件進行了改造,改造前夾持頂結構圖如圖4所示,改造后夾持頂頂管與壓板間間距為固定值,不需要測量螺栓外伸部分的長度。這樣不但提高了更換提升夾片的工效,還控制了因夾持頂頂管與壓板間間距調整不到位而產生的安全風險。
另外對底板重新加工,新底板上增加了鋼絞線梳線孔,其主要作用有以下3點:有利于牽引時鋼絞線的均勻受力;減小夾持頂在受力時的旋轉;有利于鋼絞線進入牽引頂后的有序排布。
具體改造如下,改造后夾持頂結構圖如圖5所示。
取消傳感器感應板、取消感應板支撐桿;
改變傳感器及傳感器感應板安裝方式;
增加墊環;
新制底板,在底板中心鉆與鋼絞線穿過相應的孔。
3.2 走行機構主體結構改造
走行機構主體結構改造,主要是將其內部導線管由單根鋼管改為五根孔徑適當的鋼管,具體如下,改造圖如圖6所示。
步驟一:將走行機構主體一側的鋼絞線導管割掉,切割處打磨光滑平整;
1.法蘭板1;2.直管;3.法蘭板2;4.直管2;5.彎管(利舊);6.法蘭板3
步驟二:按下列步驟安裝鋼絞線逐根導向鋼管:
先用件7封板把主體端部封板上的長形孔封住,封板外面、端部封板外面和塞焊縫平齊;
從右往左依次安裝件6、件5和件3;
安裝件4、件1;
安裝件3、件1和件2;
所有零件定位裝好后焊接牢固。
4 結語
LZDJ5000型纜載吊機夾持頂及牽引鋼絞線導線管經改制后,用于懷來官廳水庫大橋鋼梁架設,并于2019年10月29日順利完成全橋49片鋼梁架設。走行系統改造后主要效果如下:
提高了夾片保養更換效率,原先更換一臺牽引頂(10副夾片)需時約2h;改造后,更換夾片用時不足1h。
使用過程中未發生鋼絞線滑移情況,提高了設備走行安全系數。
使用過程中,鋼絞線未發生纏繞打攪情況,也未發生鋼絞線“窩缸”情況。
參考文獻
[1] 李陳景.LZDJ5000(YWZ)型纜載吊機行走問題分析[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7(3):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