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培榮


摘 要:PDCA循環,是改善產品品質、改良管理方式的手段,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的生產中。PDCA循環作為ISO9001質量管理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使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不斷得到優化,進而提升企的業品牌競爭力。文章結合“高要小五金”不銹鋼鉸鏈合頁生產過程的實際情況,研究分析PDCA循環在“高要小五金”生產過程中的應用。
關鍵詞:PDCA循環;小五金;不銹鋼鉸鏈;機械加工
中圖分類號:TU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064(2020)08-0057-02
1 PDCA循環的概述及其作用
PDCA循環,又稱戴明環,是一種以生產流程為基準的質管方式。PDCA循環中的“P、D、C、A”反映質量管理工作的四個必經階段:策劃(plan)——根據顧客的要求和企業組織的方針,建立必備的標靶和流程以提供結果;實施(do)——執行過程,實現計劃中的內容;檢查(check)——根據方針、目標和產品要求,監視、測量過程和產品,并報告結果;處置(action)——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過程業績[1]。
策劃(P)、實施(D)、檢查(C)、處置(A)構成一個呈螺旋上升的動態循環的質量管理體系模式,如圖1所示。每個環節又是由諸多更細分的子過程構成,大環套小環、小環護大環、互相促進,推動大循環,循環之間密不可分,實現質量持續改進的動態運作模式[2]。執行完成PDCA循環,應該能夠發現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一部分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取得成果,使產品質量得到自我優化。不斷循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取得成果”過程,產品質量就會得到持續改進。
PDCA循環的八大步驟:
調查企業生產過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判定影響產品質量的根本原因;針對影響質量的根本原因,從目的舉措入手,制定解決問題的相應策略和實際措施;執行相應策略和實際措施;檢查執行力,評估績效;把經驗總結標準化;將未解決的問題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進行解決[3]。
2 PDCA循環在“高要小五金”生產中的應用
“高要小五金”企業產品達到1500多種,文章以不銹鋼鉸鏈合頁的生產過程為例,說明PDCA循環在“高要小五金”生產中的應用。不銹鋼鉸鏈合頁的生產過程以生產工序逐一展開,生產工藝流程如下:
工藝設計;冷沖模具制作;原材料準備;生產試件;測量試件并校正設備;批量冷沖原材料,生產合頁毛坯;毛坯粗加工:彎曲卷圓成型;毛坯半精加工;頁片鉆孔;打磨合頁,去毛刺;機械拋光;組合裝配;終檢;包裝;進倉儲存或直接發貨。
不銹鋼鉸鏈合頁生產工藝流程中的工藝設計(工藝規程設計和工藝裝備設計的總稱)、冷沖模具制作、原材料準備等3個工序就是戴明環中的策劃(plan)環節。主要包括:確定生產車間的生產綱領,說明產品的規格與產量,確定原材料、燃料、水、電、勞動力等供應條件。建立監察考核機制,落實運行監督是推動行政管理標準化的有力保證,對于關鍵人員、部門具體責任人展開具體定期的檢查和監督,切實形成有效的運行機制,考核關卡嚴格把好。在企業內部績效考核中把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工作也納入考核,評分評級,有獎有懲。新的績效考核方法同樣應該更新為更科學、容易量化的,更加公正,還可通過問卷調查傾聽員工意見的考核形式,以期達成合理的考核形式。
實施階段就是按照產品工藝設計和已知內、外部信息進行具體操作,還必須對過程進行測量建立數據采集機制,收集過程的原始記錄和數據等項目文檔資料,努力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合頁生產流程中的生產試件、批量冷沖原材料,生產合頁毛坯、毛坯粗加工、毛坯半精加工、頁片鉆孔、打磨合頁,去毛刺、機械拋光、組合裝配都是戴明環中的實施(do)階段。確保產品質量的關鍵環節就在實施(do)階段,因此,按照計劃中的各工序、各工步以及各生產規程進行生產操作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4]。
檢查是指根據目標,按照檢驗要求對過程中的工序、工步或工作單元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測和測量,并報告其結果的程序。測量試件并校正設備和終檢就是檢查(check)環節。檢查環節是測定產品質量好與壞的必經環節,也是發現產品問題的最直接途徑,如圖2所示。檢查分為內部質量檢查和質監部門專項監督抽查。
“高要小五金”產品質量檢查示例:2017年9月,國家建筑五金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對廣東省內200家企業生產的250批次建筑小五金產品進行質量“雙隨機”專項監督抽查,“高要小五金”有17家企業被抽查產品不合格。其中,暗鉸鏈生產企業2家,閉門器生產企業7家,地彈簧生產企業8家,鉸鏈生產企業1家。另外,有96家“高要小五金”被抽查企業未發現產品不合格情況。可得到統計數據:“高要小五金”被抽查企業產品質量合格率在90%以上(詳細相關數據公布在肇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
改進是指采取實際措施,以持續優化提高生產績效。預防和糾正措施、優化生產過程是改進的關鍵。合頁生產流程中的“測量試件并校正設備”工序,就是戴明環中的處置(action)環節。改進工作不只是等待生產過程問題暴露后再去解決、糾正,而應該發現已經發生的問題和即將發生的問題,把問題在發生之前提前解決,防止問題再次發生,建立質量持續改進機制。持續改進是質量管理體系的精髓所在,充分體現著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與時俱進的管理理念。結合每個階段企業內部的變化,結合每階段企業員工目標評估,數據分析等方法,及時發現質量管理的落后點,采取有力的措施及時解決,從而實現質量的螺旋式上升,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有效性,確定企業部門職能和行使權利都符合ISO質量管理體系要求。部門之間各自界定權力和職能,杜絕部門之間出現互相扯皮、推卸責任等現象。限定工作要求,考慮工作如何科學實施,用什么方法進行管理是符合ISO管理體系的,下一步如何采取措施等等,不可出現越級處理行為。企業上層與下層信息的傳遞,通過文件信息貫通,強調信息交流帶來的優勢。當出現問題和錯誤時,只需最低程度的修改,不需浪費大量的資源[5]。
3 結語
文章借助PDCA質量循環和全面質量管理理論,以生產不銹鋼鉸鏈合頁為例,對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過程進行分析,證明質量管理過程中運用的PDCA質量循環理論。通過內外部審核和管理評審促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改進,通過強化人員培訓機制和過程質量控制,優化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效益,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得出結論:
首先,強化員工對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知識、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讓員工熟悉質量管理體系。于質量管理和檢測工作過程中,思考工作程序和工作依據,合理完成工作。讓員工了解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就是工作的標準,按《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工作就是標準化的過程。通過學習培訓和考核,讓質量管理體系深入員工心中,從而培養執行標準的意識。員工按照標準行事,質量管理水平就會大幅度提升。
其次,加強質量管理,即強化質量控制。加強質量管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強化質量控制是這一過程的實施措施。在不影響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下,微調工作程序,完善實施流程,提高人員對質量控制的認知。對質量管理體系有重要影響的質量控制活動主要有: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監督和控制等工作。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是檢驗企業實際運作是否違背機構的綱領文件和法律法規,同時對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現狀進行評價,優化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監督是針對員工的質量管理工作,其可以監督員工的工作,使其按標準辦事。對員工的工作進行把關,確保檢驗檢測工作有效實施和檢驗檢測結果準確可靠。質量控制以保證檢驗檢測結果準確可靠為目標,從而確保檢測結果的質量以及可信度,確保企業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實現服務承諾。
綜上所述,持之以恒地運用PDCA質量管理體系模式,可以促進企業生產水平再上一個新的層次,使管理體系更高效、更優化,不斷提高“高要小五金”企業的精細化加工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陳敏華.PDCA循環法在產品設計生產中的應用[J].中國標準化,2012(06):85-87.
[2] 沈劍峰.簡述PDCA循環在鑄造生產活動中的作用[J].中國鑄造裝備與技術,2006(01):65-67.
[3] 胡艷紅,趙艷,陳雄.淺談PDCA循環在乳品生產過程中的應用[J].農產品加工(學刊),2009(06):89-91.
[4] 馮晨.基于新PDCA環的精益生產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7.
[5] 王琪.企業基于過程控制和PDCA循環的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J].集團經濟研究,2007,000(09Z):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