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榕海
摘要:眾所周知,“一日三省”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教育方式,也是修身養性的主要方式,在當前的德育實施過程中,同樣有適用性,可以驅動學生自主地對自己的生活行為習慣、學習行為習慣、文明行為習慣進行反思,發現不足,及時改正,在查漏補缺中逐步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基于此,本人在實施小學德育教育活動的時候,采取一日三省的方式引導學生反思、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小學;德育;一日三省;學生;行為習慣
我們從《論語·學而》中學習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知道,曾參一日三省,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一日三省”是古人進行學習的重要方式,也是古人修身養性的主要方式。盡管現代教育與古代教育存在差距,但是,“一日三省”是當前學生獲得學習進步,成長發展不可或缺的環節和方式。通過不斷地反省,學生可以自我審視,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立足這些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進行解決,從而在改善不足中,實現有效發展。而且,在自我反省的過程中,學生們還可以端正自己的態度,樹立正確的思想認知。所以,在組織小學德育教育活動的時候,我們要想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妨應用“一日三省”的方式,幫助學生通過反思實現發展。
一、“一日三省”養成良好生活行為習慣
生活是學生學習發展的主要載體,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不少小學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會影響不良的行為習慣,如不講衛生,打掃衛生敷衍了事等。面對這種情況,要想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除了需要家長做出榜樣之外,還要驅動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習慣進行反思,發現自身的不足,端正態度,積極改進。
比如,大部分小學生在家庭的呵護下,不能自主地整理干凈自己的書桌,教材是東放一本,西放一本,鉛筆亦是如此。每次老師要求拿出什么什么教材或學習用品的時候,學生都是將頭埋在書桌里,一味地翻找。為了解決學生的此問題,我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從自身做起,每次上課之前,都會將書本端端正正地擺放在講桌上,將粉筆擺在右手邊,將茶水杯擺在左側。有時候,我不需要低頭就可以拿起自己需要的物品。有學生發現我的行為之后,感到很好奇,詢問是如何做到的。于是,我將自己整理書桌的方法介紹給學生們,同引導他們反思自己的整理情況。在反思的時候,學生們會發現自身的不足,并自主地按照我的方法改正,從而消除不良的行為習慣,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一日三省”養成良好學習行為習慣
在參與學校活動的時候,學生首要完成的任務是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扎實地掌握知識、技能,提高學習水平,還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可以進一步地推動學生的學習發展。在當前的小學教學活動參與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既然知道良好的行為習慣很重要,但是卻不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良習慣,不知道如何解決。對此,我在實施德育活動的時候,要求他們與他人對比,通過學習榜樣的良好學習表現,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反省中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糾正不良的學習行為。
具體地,學困生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總是無法高度地集中注意力,聽課不認真。針對該情況,我要求他們觀察本班的學優生是如何上課的。在觀察的過程中,這些學困生反饋道,學優生每次聽課的時候,都會拿著紙筆寫寫畫畫,不時地在所寫的內容圈圈點點。這是為什么呢?我鼓勵他們向學優生請教。原來學優生會將老師講授的內容簡單地記錄下來,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在圈圈點點中標注自己不理解的內容,稍后與老師討論。在獲得了學優生的學習經驗之后,學困生自主學習,也開始在課堂上勤動筆、勤動腦,潛移默化地養成了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獲得了學習成績的提升。
三、“一日三省”養成良好文明行為習慣
小學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之所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質,踐行文明行為,幫助學生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們會發現,不少學生說謊成性,習慣動手打人。如此不文明的行為,不僅影響了自身的發展,還影響了他人的發展。面對這種情況,我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會樹立文明行為榜樣,將榜樣的良好行為展現出來。鼓勵其他學生結合自身的行為踐行情況自主反省。在他們反省的過程中,我要求制定對比表,將別人是如何做的,自己是如何做的記錄下來,從而對比發現自身的不足,學習他人,踐行良好行為。
總之,在組織小學德育教育活動的時候,我們需要將學生作為德育主體,采取一日三省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生活行為習慣、學習行為習慣、文明行為習慣進行反思,對比他人,發現自身不足,學習他人,或接受老師的指導,端正態度,完善不足,踐行良好的行為,養成良好習慣,實現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秋花.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方法探析[J].甘肅教育,2018(23):60.
[2]陳澍.養成好習慣 形成好素質——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8(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