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娜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具有抽象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時間難以快速理解知識點,在實際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知識,教師應注重開展生活化教學,教師應將生活與課程內容相融合,并將生活化的元素引入到教學中,能使抽象的知識有生活的特點,從而便于學生積極聯系生活思考和分析知識,有利于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和分析能力以及對生活化知識的理解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應用生活化學習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初中數學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應先落實生活化教學法,從而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將知識點與生活中事物聯系起來,能夠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生活中的知識,并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生活化的知識點,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思考力。
一、將生活與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
初中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并且,很多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應注重將生活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從而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重視聯系生活,開展生活化教學,使抽象的知識點有著生活化和具體化的特點,這一特點,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生活化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進行生活化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積極聯系生活思考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例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時,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書本、窗花以及指出生活中常常看到的黑板、書桌、建筑物等都具有軸對稱圖形的特點,以及這些物體的中間軸,各兩邊都能夠對稱,且各邊平行,詳細講解之后,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生活中常見到的軸對稱圖形,學生在深入思考時認真結合實際生活說出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和物體,不僅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二、聯系生活中事物講解數學知識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意識到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從而積極聯系生活中的事物講解知識,通過結合生活中的事物滲透知識,能夠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進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思維和分析能力。
例如:學習《幾何圖形》時,教師展示長方形、正方形紙盒、平行四邊形、菱形、三角形的圖片,通過展示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和立體的圖形,能夠使學生清楚看到幾何圖形的立體結構,并且,學生牢記生活中都有哪些幾何圖形,增強學生記憶力的同時,學生認真思考和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幾何圖形,從而加強學生數學思維。此外,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講解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各種物體,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分析常見的紙盒展開后,能夠清楚看到幾何圖形的結構,促使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分析生活中幾何圖形的特點,逐漸提高學生數學思維和自主分析能力,表明聯系生活中的事物講解數學,對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十分有利。
三、挖掘生活元素,創設生活化情景
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知識時,要注重挖掘生活元素,從而將挖掘到的生活化元素引入到教學中,以此創設生活化情景,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中學習、探究生活化的知識,逐漸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并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
例如:學習《三視圖》時,教師講解過程中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三視圖物體,如:水杯、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三視圖以后,繪制三視圖,調動學生積極按照要求,繪制三視圖,學生繪制過程中認真思考、觀察、動手繪制,并畫出三視圖的分界線、虛線,對此,教師應多表揚學生出色的表現,以此激發學生更加積極畫出物體的三視圖,學生繪制完成后,教師詳細講解生活中常見幾何體的三視圖,邊講解邊引導學生觀察物體,學生仔細觀察中深入思考,不斷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明確繪制三視圖的技巧,同時牢記三視圖的特點和實物結構,由此可知,教師挖掘生活元素,講解教學內容,能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學習、觀察,進一步提升學生數學思維,以及增強學生觀察力、學習能力和思考力。
四、布置生活化的數學作業
初中數學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不僅要注重結合實際生活滲透知識,同時還應重視布置生活化的數學作業,從而調動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積極聯系生活中的事物思考和分析,學生分析和思考時,思維靈活,逐漸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的靈活性和嚴謹性,并且,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相關,進而主動思考和探究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學生自主探究中積累更多的知識,逐漸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此外,學生在寫作業的過程中聯系生活思考數學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重視結合生活布置生活化的作業,如此一來,能夠調動學生積極完成生活化的作業,提高學生主動性性的同時,還使學生積極分析根據生活元素思考得出生活與知識的內在聯系,進一步加強學生數學思維。例如在為學生講解三角形結構時可以首先讓對學生進行三角形穩定性結構講解,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結構特征,也可以就地取材在課堂中尋找一把松動的椅子,讓學生討論如何修理,教師不再是將理論知識完整的傳授給學生,而是要求學生能夠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來尋找教學知識點,并且通過所學的知識來分析日常生活中所出現的這些現象,從而達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
五、總結
當前,在新課改背景之下,初中數學教師應明確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從而在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背景下,積極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從而將生活化教學法引入到教學中,不僅不再機械性地傳授知識,同時通過聯系生活當中的事物滲透知識,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引發學生積結合生活元素思考、分析知識點,學生思考和分析中思維活躍,且注意力始終處于集中的狀態,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自主思考能力,說明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龐秀妹.生活化教學,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2):109.
[2]金信凱.生活化教學,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99.
[3]張少強,王友璽.生活化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農村教育,2019(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