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煜 金周詳
大運河穿城而過,雕塑了姑蘇人家枕河而居的特色風貌和生活方式,為蘇州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借助運河文化,打造屬于自己的大運河品牌,也成為了令人稱羨的“先天優勢”。位于姑蘇區金閶新城最南端的白洋灣街道路南社區便是最有意義的案例之一。
自2019年社區著力打造運河特色社區以來,運河文化品牌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品牌影響力、輻射力不斷提升。近日,面對居民新訴求、治理新要求,路南社區還推出了運河文化品牌的2.0版本,旨在把優化基層治理與弘揚運河文化深度融合,將綠色理念、惠民宗旨、人文精神貫徹始終,重點打造綠、藍、墨三色運河文化融合發展新路徑。
用“綠色”提升發展新生態
時下對蘇州人來說,垃圾分類是個熱詞。對于社區來說,如何讓居民樂于參與、主動分類,也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要做到以綠色理念引領融合創新發展,強化約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創新活動形式,結合民生實事也非常重要。”據路南社區介紹,目前社區黨委將垃圾分類與提供民生優質服務相結合,采取“垃圾分類兌積分,你的愿望我辦成”系列活動。具體來說,就是轄區內每戶人家都會領到分類垃圾袋和積分卡,只要在在規定時間將垃圾準確分類投放,就能得到相應積分。這些積分用途廣泛,既可以用于理發、兌換小禮品等,還可以解決一些社區治理“老大難”問題——比如與車位管理結合,進行分類兌積分,給予優先租車位。
事實上,車位緊張對于很多社區來說,都很棘手。為了更好地解決停車問題,像路南社區下轄的老舊拆遷小區春馨園就已經通過車位改造來增加小區內的停車位,但這還不足以完全解決居民訴求。
“這些車位多由衛生死角等零星地塊改造而成,而且求租人多車位少,把車位租給誰、租在哪這些細小的問題,對于我們來說,都是難題。”小區物業經理告訴我們,最終他們在社區黨委的牽頭下,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經過多方民主協商,我們決定以就近為原則,優先保障無車位家庭前提下,拿出二十個車位獎勵垃圾分類積分的前20名,最后再進行搖號分配。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車位管理難題,也激發了居民的分類熱情。”
為了照顧社區老年群體、殘疾弱勢群體,路南社區黨委還不斷創新垃圾分類的宣傳方式,除了我們熟悉的做好知識講座、手冊發放外,還以實景展示、圖解貼畫方式讓老阿姨們對分類有更直觀認識。
用“藍色網絡”提檔新治理
自2017年8月姑蘇區全面實施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后,網格化已經成為了社區最有效、最直接的管理方式。
“第一網格居民反映河道西岸垃圾多日未清理。”在路南社區網格化治理“微實事”清單,一列列寫的都是每個網格的民生小事,每列后面還有承辦人和辦理狀態。這是社區黨委在基層治理新探索,利用網格化管理優勢,鼓勵民眾參與到小區、運河治理當中,讓居民關心公共事務成為一種社區集體文化,提高基層治理水平,增強民眾獲得感。
目前,每天穿梭在路南社區大街小巷的網格員有74位,他們走訪居民,檢查小區衛生、安全,因為穿著藍色服飾,被居民貼心稱為“藍精靈”。在“藍精靈”助力下,“微實事”清單實施也變得更加順利——大家對小區公共事務參與積極性不斷高漲,除了對運河及小區環境治理問題建議,還有人對社區運河學社提出了更高的期盼。
“怎么充分利用好運河學社載體功能弘揚好運河文化?哪些活動既有娛樂性又能讓居民有所得?這些都是我們轄區居民提出了的問題。”據路南社區黨委書記介紹,綜合各方意見后,他們敲定二十四節氣鼓、快板、太極,這三個既具有深厚文化內涵又在群眾中認可度較高的項目,作為年度運河學社的五星課程。
未來,路南社區還將繼續發揮居民自薦以及網格員對人地情況較熟的優勢,多方合力助力社區運河學社進一步發展,最終培育打造屬于自己的運河草根團隊,真正使運河文化成為惠民文化,使居民的幸福感不斷增強。
用“墨色書香”提升新文明
千里運河,萬里書香,為培養居民“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習慣,路南社區不斷舉辦各類閱讀活動,滿足居民多樣化及多方位精神需求。
庚子春,疫情席卷山河,在最危難時刻,是那些“最美逆行者”撐起了生命方舟。這份家國情懷、使命擔當值得傳頌值得學習。為此,路南社區舉行了《童聲抗疫,以讀攻毒》誦讀活動,選取在疫情期間優秀的散文、詩歌等題材作品,以“云傳遞”的方式,表達對“疫”線工作者的支持。
每月的“書記閱讀”項目也是“重頭戲”。在全市傳承弘揚“三大法寶”,提振干事精氣神關鍵時期,社區黨委發起了“答發展之問,創火紅年代”的系列讀書會,利用云端優勢,以讀促學、以學帶干,把經驗與收獲化為解決居民難題,提升運河文化影響力的實招、亮招。
千年大運河,千年文明史,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福澤兩岸,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下一步,路南社區將繼續圍繞生態提質、治理提效、文明提升目標,借助運河文化品牌,使“綠色生態”文化、“藍色網格”文化、“墨色書香”文化更好地融合發展,滿足居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同時鑄造運河文化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