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麗 呂美仙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生物教學的目的正在逐漸轉變,以往是想辦法讓學生理解、記住知識點從而能應對各項考試。現如今,更加注重學生有能力自主學習與探究,把學習到的生物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且生物作為一門實踐理論相結合的學科,實踐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但傳統的生物教學模式還是以教授理論為主。因此,本文從課堂以學生為主體、轉變傳統教學過程、注重教學與實際的聯系三個方面入手,闡述高中生物教師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應如何實現教學模式的轉變,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新高考背景;民族普通高中;生物教學模式
作為民族普通高中,受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的影響,教育基礎相對來說是比較薄弱的,再加上新高考背景下對學生生物學習能力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師必然要適應新高考改革,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在課堂的地位,也不忘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才能夠克服先天存在的一些困難,實現學生生物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課堂以學生為主體
在傳統的生物教學課堂中,教師往往認為,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應該要去主導課堂教學,把想要教授的生物知識都給到學生,學生能聽懂越多的知識點越好。可見,在傳統生物教學課堂中,教師把學生當成一個“觀眾”,學生沒有課堂參與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點。這樣的生物教學無法讓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得到提升。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發現者,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引導、鼓勵學生主動且積極地參與到生物課堂中,并利用小組合作等方式,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探究能力【1】。
例如,在學習“伴性遺傳”這一節時,因為學生在這之前已經學習了“基因分離定律和性別決定”,具備了學習伴性遺傳的知識基礎。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針對其感興趣的“紅綠色盲的遺傳”展開合作探究,使學生能夠掌握與歸納伴性遺傳的特點和規律。首先讓每個小組的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了解色盲的發現史以及相應癥狀,接著查看全國色盲調查表,大致了解遺傳的表現,即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隨即產生疑問。然后繪制遺傳圖解決疑問,畫出紅綠色盲的婚配方式,統計出婚配的子女中男孩與女孩的發病率,最后根據搜索的資料、繪制的遺傳圖譜進行總結,每個小組輪流來展示結論。期間,教師要注意的是,在學生繪制遺傳圖譜時,當學生的交叉連線、概率計算等步驟出錯時,進行及時糾正,并不忘給學生鼓勵,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自信。如此一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可見,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教師若能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把課堂的給到學生,而自身則作為一個促進者,糾正學生的錯誤,適當給予鼓勵,能夠實現生生互動以及師生互動。并且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使得學生充分掌握了相關的生物知識。
二、轉變傳統教學過程
在進行生物課堂教學時,高中生物教師通常是利用大部分的時間進行課文內容講解,剩最后一點時間給學生做相關的練習,或是課堂上讓學生做大量的生物練習題,有剩時間教師就會用來講評,這樣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學習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而新高考改革也倡導教師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由思考、自由發表學習看法,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時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見解,同時,教師要能夠融入學生中,讓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有機會一起討論、探究。
例如,在學習“基因工程及運用”時,生物教師先將教材中的內容講解給學生,讓學生大致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在農業、醫藥領域方面的運用。隨后提出一些有針對性問題,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進行討論,表達看法,如“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驟是哪些”、“轉基因生物和食品的安全性?”,以及如何看待轉基因生物?對生活、對世界的影響”等。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討論完成后,讓學生到講臺上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學生有不同看法的可以踴躍發言。這樣一來,課堂不再是教師的課堂,而是學生的課堂,更加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與表達,有助于學生掌握重要的生物知識點。因此,高中生物教師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過程,使教學形式能夠多樣化,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展示學習的成果,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輔助生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三、注重教學與實際的聯系
生物學中的很多內容都是圍繞實際生活展開的,比如人口問題、環境保護等,高中生物主要是研究一個生命如何出現、成長,最后衰亡的過程,也涉及基因遺傳的研究。新高考改革希望學生可以掌握生物學的基礎理論,更好地認識這門學科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的聯系。這就需要教師把教學與實際進行結合,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生物與實際的緊密聯系。
例如,在講解“生命活動的調節”這一節時,為了使學生更加了解“植物的向性運動”,教師可以提前在教室的陽臺上放一盆花,讓學生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對這盆花進行觀察,看看花的生長方向有什么特點。經過幾天的觀察,學生就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花卉是向光彎曲、向光生長的,并且學生親自觀察過,對這一知識點的記憶就會非常深刻,在實際生活中看到類似的現象,也能夠用生物的原理進行解釋。又如,在學習“生物的新陳代謝”時,為了解釋“無氧呼吸”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一下在放完長假之后,回學校上第一次體育課,第二天是不是全身酸痛,這便是“無氧呼吸”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可見,教師通過學生所熟悉的事物來進行生物教學,會使學生有一種親切的感覺,也會感受到生物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性,從而提起學習生物的興趣,并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來解釋一些現象。
在新高考背景下,民族普通高中的生物教學雖然存在一些不可改變的困難,但是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模式的改變來克服這些困難,從而使學生有效掌握生物知識,提升其學習生物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唐東輝.談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幾點想法[J].基礎教育研究,2011(9):33-33.
[2]張文秀.江蘇新高考模式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影響的調查研究[D].蘇州大學,2011.
此論文為昆明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新高考背景下民族普通高中教學模式轉變研究》的成果論文,課題編號:DHA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