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本文以體育旅游的深度融合課程設計為例,按照說課稿的范例,從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知識的拆解和教學過程的設計等八個方面進行撰寫,旨在讓休閑體育專業本科學生理解體育與旅游發展的共生模式概念和實施路徑,并能用這一理念分析國內外的體育旅游發展案例。
1 指導思想
《體育旅游導論》課程要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知識,樹立學生的專業認知;幫助學生了解體育旅游的發展現狀、分析具體的案例、并能科學預測未來的產業發展前景。
2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黃海燕、張林主編的《體育旅游》教材,第五章第二節內容,同時參考了柳伯力主編的《體育旅游概論》。
3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為休閑體育專業大二年級學生,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思維活躍,對新興學科有較強的學習欲望。但體育專業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不喜歡理論課,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多下功夫。
4 教學目標
1)了解體育與旅游融和的三種常見形式,能夠評價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不同階段。
2)通過案例對比分析,掌握體育與旅游共生發展的實施路徑。
3)樹立體育旅游發展的國際視野,積極探索我國體育旅游生存與可持續發展健康之路。
5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體育與旅游共生發展的實施路徑。教學難點是評價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不同階段。
6 教法與學法
運用多媒體,教師主要采用講解法、案例法、對比法引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歸納總結等方法完成學習。
7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聞導入,引發思考(15分鐘)
通過“英國Thomas cook破產倒閉 ”的新聞事件導入。教師通過圖片介紹,讓學生了解破產事件的來龍去脈。并向學生提出兩個問題:(1)Thomas cook為什么會破產?引導學生從3個直接原因,挖掘導致公司破產的根本原因。(2)由此事件反思體育旅游的未來?引導學生認識到Thomas cook的破產是因為傳統旅游業的整體轉型,但卻為體育旅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環節二:理論講解,建構理念(25分鐘)
圍繞共生這一主題,這一環節主要解答四個問題:1、體育與旅游是怎樣融合的?2、有什么特點?3、有什么優勢?4、什么才是共生模式?
首先,教師圖片羅列一些具體的體育旅游項目,讓學生掌握體育與旅游融合的三種常見形式;其次,以教師去重慶觀看中超聯賽為例,為學生歸納總結與傳統旅游相比,體旅融合的特點;第三,介紹教師對黃山房車露營地體育與旅游融和發展現狀的實地考察結論,引導學生思考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產生的優勢;最后,提出重點問題:融合=共生嗎?通過思考和討論,使學生明確融合只是共生的初級階段,由此思考其高級階段?教師一邊講解,一邊提問,不斷激發學生思考,達到建構理念的目的。
環節三:案例分析,強化建構(25分鐘)
為了將理論充分運用于實踐,選取Queenstown為成熟體育旅游綜合體的代表,向學生提問:為什么一個2萬人的小鎮每年可以接待200萬游客?引出案例:皇后鎮體育旅游共生模式的實施路徑。
通過概述皇后鎮的基本情況,引導學生從共生模式的構建基礎,即資源的開發進行探索。分析歸納出極限運動、旅游資源的主題化發展、大眾參與性體育活動、以及為了解決旅游淡季游客量不足而舉辦的節慶活動四個方面的資源開發為當地體育與旅游發展的共生模式建立了基礎。同時,產業內外部之間的互動交流、協同發展這個關鍵要素是通過高端奢華定制游、世界級旅游度假勝地的知名度、完善的服務配套來實現的;從而實現了皇后鎮體育旅游共生發展的模式。
環節四:分組討論,知識遷移(20分鐘)
在學習了國外優秀的體育旅游發展實踐后,教師為了進一步鼓勵學生探索中國體育與旅游發展的共生模式,以莫干山體育旅游發展的實踐為例,用對比法和討論法,引發學生的思考,實現知識的遷移。
首先播放莫干山旅游宣傳視頻,讓學生了解莫干山的基本情況。再將學生進行分組,參考前文對皇后鎮的案例分析,圍繞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文化資源和戶外運動資源四個方面的開發現狀展開討論,再結合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娛、購”分析產業內外部協同發展的具體情況,討論莫干山體育與旅游的共生發展的實施路徑。
環節五:總結歸納 拓展延伸(5分鐘)
在完成了理論講授、案例分析、分組討論之后,教師對體育與旅游共生模式的實施路徑進行理論提煉,給出構建體育與旅游發展共生模式的參考公式。再結合新聞導入中我們提出的思考題:體育旅游的未來? 引發學生的延伸思考。
8 教學反思
整個教學方案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設計,結合體育旅游發展的實踐,用全球化的視野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與遷移的能力;以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的形式,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因學生的文化基礎不同,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升學習收獲。
(作者單位:樂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