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雷
跳繩是現代體育教學中最普通的體育器材之一,是一項趣味性和可塑性很強的體育運動。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還具有較強的娛樂性、觀賞性。特別是花樣跳繩更是一項集趣味性、技巧性、靈活性、藝術性、創造性于一體的適合個人和集體參與的健身運動,不僅在提高學生身體協調能力、耐力素質和靈敏素質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而且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本人根據初中三年的教學目標,根據年級從三個不同維度實施課堂跳繩教學,切實走好“跳繩三部曲”:初一階段:夯實基礎,逐步推進;初二階段:提升技能,全面開展;初三階段:自主創編,繩舞飛揚。
1 確定跳繩課程目標
根據國家課程總體要求并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依托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規律和基本運動能力,本人按著課程標準整體要求,制定了比較科學、合理的課程目標體系(見表1、表2)。
2 選擇跳繩教學內容
根據實踐檢驗,結合學生現有水平,制定“跳繩三部曲”年級遞進式教學計劃,開發出各年級跳繩教學內容(見表3)。
3 制定跳繩教學評價
通過體質測試,結合學情,從“技能評定”“平時成績”和“情感態度”三維度進行評價。通過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行縱向對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評價方案(見表4、5)。
4 教學實施策略
依據核心素養觀,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育性、知識性、綜合性與發展性”的特點。通過對存在問題、存在困難的歸納,對實施過程進行全面的信息收集、分析、歸納、整理、提煉和總結,努力做到教學效果良好,課程內容豐富,組織形式多樣。
4.1 課堂教學
通過跳繩學習,讓學生掌握簡單跳繩方法和練習手段,提高身體適應能力,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為了更高效更合理的開展跳繩課,采取如下措施:
4.1.1 成立跳繩課堂小組
遵循“小組化”“自主化”的模式,抽調6個能力較突出的學生做小組長,學員隨機分配,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統一和分散教學相結合的模式,達到“教、學、練”的有機結合,提高課堂學練效率。
4.1.2 建立跳繩小組長管理體制
小組長的設立,是對體育教師教的一種延續,是課堂持續性的一種體現,減少了教師個別指導的時間,提高了教學內容的滲透性和習得性。
4.1.3 組織跳繩班級競賽機制
利用體育課平行班同時進行的優勢,組織平行班學生進行各種跳繩挑戰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競爭意識、合作意識、拼搏意識,形成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的課堂氛圍。
4.2 課外展示
心理學上說:外在的刺激能有效鞏固和加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要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活動和競賽,讓課堂上的“實施”在外在環境中得以“展現”。在展示的過程中,激發樂趣、動力,拓寬學生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4.2.1 社團課提升
社團課是校園多樣性的最好體現,我們的“繩舞社”吸收了學校里面最好的一批孩子,邀請了校外專業的教練進行輔導,使得孩子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動作的結構和花樣的多樣性有了一個更高層次的接觸和提高。我們學校的8年級徐同學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一步一個腳印,獲得了浙江省個人花樣冠軍。
4.2.2 大課間活動
大課間活動是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主陣地,是對課堂教學良好的補充和延伸。結合學校設施的實際情況及各年級跳繩單元、課時教學內容,分時分內容進行跳繩活動,豐富大課間活動內容,更活躍了校園體育氛圍。
4.2.3 體育節競賽
體育節是學校對外宣傳的窗口,是學生展現自我的平臺。在項目設置上,我們安排多種花樣跳繩表演,年級組30秒速度跳繩團體賽,形成人人參與、生機勃勃的校園體育氛圍。
4.2.4 藝術節展示
藝術節是學生展現自身魅力和校園文化的一個平臺。在藝術節展演活動中,安排學校跳繩隊的隊員進行花樣繩操、個人花樣、集體花樣等展示,有助于跳繩運動在全校的傳播和推廣。
5 開展價值及存在問題
5.1 開展價值
5.1.1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跳繩運動不僅使學生身體均衡發展,而且為人數多、場地小的學校開展跳繩運動,提供了可參考與借鑒的藍本,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5.1.2 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以學校現實條件和學生需求為基礎,完善跳繩課堂體系,充實跳繩教學內容,改革跳繩的教學方法,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重要的依據和參考。
5.1.3 積極開展課堂教學,建立規范的班級管理體系,大力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拓寬學生體育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5.2 存在問題
5.2.1 體系上,需要與專家和教練形成良好的研究共同體,讓課程開發更加完善、系統。
5.2.2 素養上,教師的教學水平、跳繩課程的開發能力以及對課堂結構的把控還需要不斷的加強和提高。
5.2.3 聯動上,家長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跳繩運動的開展還需要做好家校聯動。
6 結束語
總之,跳繩這項運動能夠鍛煉學生身體、培養學生拼搏進取、勇敢頑強的優秀品質,通過平臺的搭建和課程的推進,學生更能提高創新和合作意識。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利用好這種簡單、便捷的體育器械,引導學生從易到難、從模仿到創新、從激發學生興趣到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切實提高跳繩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廬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