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平
“跳房子”游戲,是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游戲,趣味性極強,但隨著時代更迭,它開始逐漸被人遺忘。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改良這項傳統體育游戲,提高學生精細運動能力的鍛煉以及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并從中發掘傳統體育游戲與校本課程有機結合的方式方法。
1 研究目的
跳躍是人體基本運動能力之一,在日常生活、體育娛樂、體育游戲中,跳躍是最基本的動作方式之一。在跳房子游戲中,既能有效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又能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青少年生長發育。通過探索“跳房子”系列游戲的創新路徑,最終可以利用它鍛煉四肢靈活性,發掘機體適應性潛能,提升反向思維能力和總結規律的能力,激發創造性思維。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以“跳房子游戲”“民間兒童游戲”“校本課程開發”為檢索關鍵詞在中國期刊網、知網等數據庫檢索到體育研究領域的期刊文獻共23篇;通過學校圖書館,借閱民族民間體育游戲相關書籍3部,為本次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2.2 實驗法
在教學中常規的跳躍練習方式較為枯燥,學生積極性不高,而筆者通過反復思考、研究、實踐,利用各種瓶蓋、塑料鈴鐺、塑料細繩等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制成了一種跳躍游戲中的器材“蓋串”,并設計了若干與跳房子相關的游戲,較為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參與跳躍練習的積極性。
3 結果與分析
3.1 蓋串的制作方法
在礦泉水瓶蓋中間打直徑為0.5cm粗孔洞,用塑料細繩串起來,并每隔4-6個瓶蓋穿入一顆塑料鈴鐺,最后收尾相連,穿成一串直徑約為6cm左右的蓋串。
3.2 蓋串的運用方法
游戲1:步步高升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單腳跳躍能力,培養學生勇于拼搏的精神。
游戲準備:在場地上并列畫6個長1m,寬50cm的長方形,在長方形里用粉筆分別寫上1-6的數字。參加人數不限,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2隊(在此舉例以每隊2人為例)。兩隊猜拳,勝的一隊先開始游戲,排成縱隊站在方格后,不能踩線。
游戲方法:游戲開始后,第1名同學將手中蓋串丟到第1格方格,隨后單腳跳進第1格內,用支撐腳將蓋串踢進第2格,依次進行下去,直至將蓋串踢過全部方格,到最后一格時,將蓋串雙腳踢出,自己雙腳依次跳出,撿起蓋串。余下1人,從起點開始,依次單腳跳至最后一格后,雙腳依次跳出即可。
隨后,另一組第1人將蓋串丟到第2格,以同樣的方式踢完6格為勝,每跳完一輪,余下一人就要單腳跳一輪。如果有人在踢的過程中出現蓋串壓線,出格或蓋串連穿兩格的現象,算失敗。此時,本隊的另外一人,從起點開始,依次單腳跳到上一名隊員失敗的方格,將蓋串繼續往后踢,先完成全套動作者為勝。
游戲規則:
(1)兩人一組,其中一人踢完一輪方格,另一人必須從起點開始,單腳跳完一輪方格,第一人才能將蓋串丟到第二格,繼續游戲。
(2)蓋串必須一格一格地往前踢,不得越格,不得壓線,否則判為失誤,隨后由本隊另一人單腳跳至上一人失誤處繼續往下跳。
(3)不得在空格內久留。
(4)在單腳跳過程中,另一只腳不能落地。
游戲2:“花樣跳房”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跳躍樂趣,培養學生協調性、靈敏性。
游戲準備:在平坦場地上畫一個由各種形狀組合而成的物狀圖形(如: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用粉筆由近至遠依序寫上數字,在距離第一格適當位置處畫一條線作為起跳點,兩人猜拳決定跳的順序。
游戲方法:游戲開始,以右手為例,站在起跳線后,將手中蓋串丟到“1”的空格里,雙腳依次跨入,并用腳內側夾緊蓋串,向上跳起同時將蓋串丟到“3”格,雙腳同時落到兩側“2”格。接著,兩腳依次跨入“3”格,并有腳內側夾緊蓋串,向上跳起同時將蓋串丟到“6”格,雙腳同時落到前方“4”格,接著雙腳跳至“5”格后,依次跨入“6”格,并用腳內側夾緊蓋串,用力向后上方甩起后,身體向后扭動的同時右手接住蓋串。隨后,左腿抬起,將蓋串從左胯下向上拋起,并用右手接住后左腳跨入5(2)。同樣的方法,將蓋串從右胯下拋起接住,右腳跨入5(1),同樣的方法左腳跨入4(2)后,將蓋串從右胯下拋至“3”格,雙腳依次跨入,并用腳內側夾緊,向上跳起同時將蓋串丟到“1”格,雙腳同時落入兩側“2”格。接著,兩腳依次跨入“1”格,并有腳內側夾緊蓋串,用力向后上方甩起,雙腳跳出“1”格至起點線后,同時身體向后扭動右手接住蓋串。如果有人在踢的過程中出現蓋串壓線,出格或連穿兩格的現象,算失敗,下一輪重新從第一格跳起,先完成全套動作者為勝。
游戲規則:
(1)在游戲過程中,蓋串必須一格一格往前踢,不得越格,不得壓線,否則判為失誤。
(2)不得在“空格”內久留。
游戲3:“花樣跳房”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下肢力量,增強身體機能,培養學生不畏困難,積極進取的精神。
游戲準備:在場地上畫12個60×60cm正方形,組成一個大長方形,按順序分別在小正方形里寫上數字。參與人數不限,形式為輪換跳,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在此以每隊2人為例,兩隊猜拳決定先后順序,先開始的一隊,排成縱隊站在線后。
游戲方法:游戲開始,第1名學生將蓋串丟到“1”格后,單腳跳進1格(另一腳彎起),用支撐腳將蓋串踢進2格,依次進行下去。經過3、6、9格時,雙腳落地在方格里稍作休息后,繼續前進,將蓋串踢至12格時,雙腳落地同時用其中一只腳腳尖將蓋串踢出,然后雙腳依次跳出,撿起蓋串。余下一人,從1格開始,單腳依次跳,跳完12格后,雙腳依次跳出即可,接著第1名學生將蓋串丟到第2格,以同樣方法踢完所有格子,余下一人,以同樣方法跳完格子。依次將3、4、5、6、7、8、9、10、11、12格丟完后,余下一人方法同上。在踢蓋串過程中,如果出現蓋串壓線,出格或蓋串連穿兩格的現象算失敗,此時,另一人,從起點開始,依次單腳跳到上一名學生失敗的方格,將蓋串繼續往后踢,先完成全套動作隊為勝。
游戲規則:
(1)蓋串必須每次一格一格往前踢,蓋串不得越格,不得壓線,否則判為失誤。
(2)中途失誤,該隊另一名學生必須從第1格開始,按順序單腳跳至上一名學生失誤格后,將蓋串繼續往下踢。
(3)如果中途累了,可以在制定的格子里休息片刻。
(4)不得在格子里久留。
3.3 蓋串游戲拓展
游戲1:投串入框
游戲目的:通過游戲,發展學生身體靈敏性、協調性,提高學生的投注呢能力,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游戲準備:在空地上畫一條投擲線,距線3、4、5m處,并排放6個紙簍,分別計1、2、3分,兩紙簍相距2m,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排成縱隊站在線后,排頭對應紙簍,每位學生手持蓋串。
游戲方法:游戲開始,各隊排頭從投擲線后向紙簍內投串,投完后自己站到排尾,第二人繼續投串,最后投進積分多的隊為勝。
游戲規則:
(1)要站在投擲線后投擲,踩線,過線投中不算;
(2)投入框內反彈出的串或投中框沿掉下去的串,仍算沒投中;
游戲2:活動打靶
游戲目的:激發學生參與學練興趣,培養學生敏捷的反應能力,獲得多種投擲活動的動作體驗,促進投擲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游戲準備:在空地上畫一個長10m,寬5m的長方形,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兩隊猜拳,勝出一隊在中間,不能超出長方形邊線,另一隊分別站兩端(長方形的寬)。
游戲方法:游戲開始,兩端的學生中的一個手持蓋串,往中間的人身上扔蓋串,扔中誰,誰下場,扔不中則另一端的學生撿起蓋串接著扔。場中間的一撥學生必須不斷地轉身,面向持串人,他們可以躲蓋串,也可以接蓋串,如果把扔過來的蓋串接住,則多“一條命”,可以救下場的學生,直至中間人全部出局后,交換角色。
游戲規則:
(1)站在中間的學生不得超過四周的線,否則自動下場;
(2)兩端的學生,扔蓋串的瞬間腳不能踩端線,否則扔中的學生不算;
(3)接蓋串的學生必須接住蓋串,若接住后掉了,不算續命,且自己下場。
4 結論與建議
4.1 通過為期一月的教學實踐,小學高段的學生基本學會上述各種游戲,其中大部分女生比較喜歡“步步高升”“花樣跳房”“花樣跳房”等協調、速度較慢的游戲,大部分男生則比較喜歡“投串入框”“活動打靶”等反應、節奏較快的游戲,充分體現小學高段男、女生體育運動發展趨勢的變化。
4.2 對比教學前后的情況,可以看出,學生下肢力量明顯提高,在游戲中能輕松跳躍不同距離的遠度,步履輕盈,精力充沛;而且能在游戲中思維敏捷、靈活躲閃,學生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充分得到提高。上述一系列游戲既能促進青少年生長發育,又能培養良好的心里素質。
4.3 通過“跳房子”游戲和拓展游戲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明顯提高,積極參與各種游戲中,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學生身心得到放松,身體和精神都達到很好的狀態,并能使這些傳統游戲在繼承的同時,發揮其在健身方面最大的潛能。
(作者單位:重慶市北碚區華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