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要:智能制造是實現強國重要戰略,同時也是全球制造業的發展趨勢。隨著智能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型成為當前國內制造企業面臨的主要發展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從系統層級與產品全生命周期兩個方面對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過程進行了闡述,分析了關于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影響因素,并且對其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傳統制造;智能制造;發展過程;影響因素
1? 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過程概述
產品與制造系統所構成傳統制造在制造過程中占據重要的部分,同時也是智能制造的關鍵所在。與此同時,制造系統和產品對應工信部《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中的系統層級和生命周期維度。基于當前這種情況下,在對傳統旨在向智能制造發展過程中,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著手,即產品系統層級、產品生命周期。
1.1 系統層級發展過程
基于系統層級發展角度來分析,要想實現其可持續發展,則需要注重智能化制造技術的有效運用,通過該技術實現部分系統或全部系統智能化生產,其中根據智能化和成熟度方面的差異,系統層級大致上可分為5各方面內容,具體主要體現在:①設備層:從制造系統的發展角度來看,由于制造設備關鍵技術得到了創新和改進,使得設備實現了智能化的發展,形成智能設備。其中智能設備主要包括具有分析、感知、決策功能的基本結構單元與嵌入裝備中的軟件系統,通過該系統的實施,可以更好的實現智能制造活動。②控制層:當前這個層次與設備層存在緊密的聯系,具體主要指在自動化生產線上通過大量智能設備及元器件的有效運用,形成智能生產線。根據其實際需要,智能生產線在具體運行中,可以生產出不同類型產品,以此來實現智能柔性生產。③車間層:針對智能車間的形成歷程來看,主要在智能設備和智能生產線的基礎上,將不同種類的智能設備、智能生產線,通過統一軟硬件設施接口標準等環境建設,實現車間中的智能設備、生產線互聯互通。④企業層:在智能車間的基礎上,不斷對智能制造基礎設施加以完善,構建實體工廠,在具體運行過程中,企業可借助數字化平臺將各車間數據實現協同合作,在保證當前工作的基礎上,要注重各種先進技術的有效運用。⑤協同層:在智能工廠的基礎上,將互聯網與物聯網平臺作為依托,實現不同企業之間的合作,強化彼此之間的相互交流,實現資源方面的共享,實現跨區域、跨行業方面的通力協作,推進智能化發展的目標。
1.2 生命周期發展過程
根據對產品全生命周期進行研究發現,其往往氛圍諸多階段,其中主要體現在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階段,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內容:①設計階段:在進行智能化設計的過程中,在傳統設計的基礎上,企業要結合當前實際需要,注重現代技術的有效運用,如模擬仿真技術等對系統進行全面設計和升級改造,并且在數據庫等作用下,在虛擬環境中進行產品設計。在保證當前工作的基礎上,還應當對產品性能、結構等進行仿真模擬。通過當前這種設計方式的實施,可以更好的實現產品設計目標的優化。②生產階段:從當前這個階段來講,具體主要指實現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如技能、知識、信息化機械等要素,然后根據實際生產的需要,將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實現系統、設備等相互統合,通過當前這種操作模式的實施,有助于節約資源,實現個性化生產。③管理階段:基于當前這個階段來講,在保證企業之間的相互交流的同時,要注重對軟件管理系統進行強化管理,實現其互聯的目標。通過實現不同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物流及制造成本,幫助企業實現了經濟效益的最大化。④服務階段:從智能服務的角度來分析,主要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遠程化服務。
2? 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影響因素
2.1 內部因素
2.1.1 數字化轉型? 企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優化制造業內部設備及工作流程為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所在。企業可根據產品全生命周期,結合當前其自身的發展需要,努力構建共享數據庫。并且能夠做到對數據庫進行管理,通過強化其數據分析與管理,以此來從中獲取到具有利用價值的信息。此外,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企業可以對數據信息加以充分利用,并做到對其生產過程仿真模擬,實現對數據的數字化管理目標。在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的過程中,該過程所需要動態感知,處理及分析能力要求,企業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數字化技術及設備的有效運用,對其自身的技術進行改造,同時將數字化作為其轉型發展的根本動力。
2.1.2 集成互聯? 通常情況下,集成主要指在零件及設備上對射頻識字、二維碼等技術進行有效運用,實現單個設備到整體產業鏈縱向數字資源上的高度集成。從互聯的角度來分析,主要通過無線通信技術、有限通信技術等將全生命周期各個環節進行有效高效結合。實現設備之間、工廠之間、系統與設備之間的互通互聯。
2.1.3 協同融合? 基于數字化轉型的角度來講,要想實現信息資源的協同共享目標,就要根據具體實際情況,注重最前沿技術的有效應用,將當前先進的技術積極引入該領域,實現技術方面的升級。在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中,企業需要將協同融合作為創新驅動力,以此來實現其發展。
2.2 外部因素
2.2.1 新一代信息技術? 基于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物聯網技術實現了飛速發展,使得這些技術在各領域得到運用,尤其在制造領域的應用,為智能制造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保障。企業可借助云計算深入挖掘大數據,并且對所挖掘的數據進行分析,以此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制造企業在實際的發展中,極有可能出現非線性或跳躍式發展,同時也實現了企業之間的互通有無,增強彼此之間的相互合作,促進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
2.2.2 國家政策? 當前我國在智能制造領域加大了扶持力度,并且將其納入到日常工作日程上,同時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國家國標委及工信部聯合公布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通過該文件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企業進行跨區域、跨行業的互聯互通,為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2.2.3 人才建設? 人才作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智能制造領域不可缺少的條件。由于在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人才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例如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基于此情況下,必須注重強化人才的引進,強化人才隊伍建設,這對于智能制造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化作為系統性工程,在實際的轉型過程中,需要做好綜合方面的考慮,做好資金方面的投入及人才方面的培訓。
3 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的優化策略
3.1 注重技術方面的創新
在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過程中,企業要想實現自身研發能力的全面提升,這也是當前智能制造的重點。從傳統制造設計、生產角度來分析,要想實現其各個環節的智能化發展,則需要注重新技術的引進,尤其是新型傳感技術的研究,并且要加大對該技術的研發力度,同時還需要注重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等關鍵共享技術的研發等。在保證當前工作的基礎上,同時還需要在其核心領域實現原始創新發展,并且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智能制造技術的創新體系,實現技術方面的新突破。此外,科研機構要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密切加強對高校之間的相互合作,提高我國制造業技術含量,實現技術方面的升級,逐漸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推動我國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順利轉型。
3.2 強化政策導向
在我國制造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國家及相關部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針對其發展進行大力扶持,注重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發展,并且在此過程整個給予全面指導。同時,國家要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制定出相關方面的完善政策,在政策方面給予制造業的發展給予支持,鼓勵和引導制造企業轉型,逐漸實施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過渡轉型。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要注重不斷完善財稅政策,并且注重發揮財稅政策的優勢,對智能制造企業進行減免收稅等措施,通過該政策的有效實施,充分發揮出地方財政政策在智能制造企業發展中的作用,進而促進企業順利實現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3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在智能制造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人才作為其發展轉型的關鍵因素,企業要給予人才足夠的重視,并且根據當前企業發展需要,注重強化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順利轉型。在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企業要意識到人才發展戰略的重要性,重點關注研發人才,因為此部分人為智能制造轉型的關鍵所在。基于此情況下,制造企業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可以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積極引進高水平、高素質、高技術型人才,為智能制造企業的發展注入全新的發展動力。在保證上述工作的基礎上,還需要不斷完善相關方面的機制制度,不斷提高高技術人員的福利待遇,增強他們對企業的認同感,充分發揮高技術人員的作用。此外,企業還需要根據自身對于人才的發展需要,逐漸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強化高素質人才培養,其中要重點加強智能制造方面人才的培養,企業只有在其發展中不斷增強其團隊素質,提高整體隊伍的水平,才能夠順利的實現傳統制造的轉變。
4? 結語
綜上所述,制造企業在向智能制造轉型時,要根據當前自身的基本情況,綜合分析可能影響其轉型的影響因素,并且根據實際分析的結果,制定完善的處理方案。同時,還需要注重技術方面的創新,不斷增強自身在技術方面的優勢,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并且要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為實現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型而服務,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于建雅.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智能制造發展影響因素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7.
[2]孟凡生,于建雅.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智造化發展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07):117-123.
[3]方雪,呂巍.長三角地區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9(10):28-30.
[4]向貴君.影響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中的相關因素[J].中國新通信,2019(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