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萍
在當今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前提下,網絡已經逐漸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運用網絡技術進行班級管理已成為大勢所趨。運用網絡技術進行班級管理,是構建新型教學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式,亦是教育工作者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課題。我認為要搞好對小學生網絡環境下的班級管理,一方面要加強對班主任的培訓,另一方面要明白如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一、加強對班主任的培訓。
我們實行班主任全員培訓,分層培訓的方法,采用學習反思、實踐訓練、導師引領、專題研討培訓模式進行以下技能的培訓:班集體的建設、組織能力,班級日常管理工作能力,班隊活動的設計、組織能力,主題班會的創意、設計組織能力,后進生的教育幫扶轉化能力,學生個案的觀察教育分析能力,偶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與家長聯系的方法和技巧等。
二、開展有關學生養成教育的專題研討活動。
(一)組織班主任聽主題講座,明確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
1、強化學生行為規范養成的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在各種活動中強化《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訓練。小學生在常規的養成教育中,行為訓練的方法可注重多種方法的組合,而且要注意選擇學生樂于接受的訓練方法。如:班隊集體活動是養成教育的主渠道,在集體活動中要求學生排隊進出場、按次序就座等。再如:開展《學規范細則、做規范學生》、《規范細則知識搶答》班會主題活動,采用將網絡與生活相結合的講故事、演小品、做游戲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養成遵守規范的習慣。
(2)在日常生活中強化《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訓練。要求學生在校日常行為規范化、科學化、序列化。如:通過利用網絡看宣傳片,讓學生明白就餐時,要做到“排隊取餐,要菜加飯先舉手,就餐完畢將桌子收拾干凈,地上無紙屑,無剩飯粒。”再如:放學實行路隊制,要求學生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得在路上追逐玩耍,養成注意交通安全的好習慣。
(3)在家庭教育中強化《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訓練。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開學初,針對《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九寨溝縣第二小學學生一日常規》制定出本班的班規,要及時通過QQ群、微信群等對科任老師及家長宣講細則內容,希望在教育措施上得到支持與配合。要求家長在家督促孩子貫徹落實。
2、樹立榜樣,讓學生在榜樣的感召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小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期,可塑性強,模仿性強,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他們模仿的對象。為他們樹立榜樣,是行為規范訓練的有效形式。因此,有目的地為他們樹立學習的榜樣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勵他們向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前進。班主任特殊的角色與地位,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從行為習慣到思想言行都會是學生效仿的對象。因此,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并模范做到。
3、以增強班集體榮譽感為動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小學生集體榮譽感強,好勝心強。教師要善于用集體力量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校的文明禮儀評比,衛生評比,紀律評比,班風示范班評比,完美教室創建等等,都是班級之間的競爭,是以班集體為單位的參與活動。集體榮譽來源于每個同學,要靠大家共同維護,因此就形成了壞事有人管,好事有人評,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為集體榮譽爭光,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不做有損集體榮譽的事,集體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學會合作。
4、內化學生個人行為習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聯系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有機的滲透讀書習慣、寫字習慣、聽的習慣、復習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遵守紀律、尊老愛幼的習慣、熱愛勞動、講究衛生的習慣等等。
(2)引導學生養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比如: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務勞動。
(3)引導學生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有的學生雙休日只顧玩,把作業壓到星期天晚上才去做,開了夜車還做不好,結果越來越厭惡學習。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制定計劃,合理安排玩與學的時間,并讓家長監督執行。
(4)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現在的小學生很多讀書、寫字的姿勢不正確,眼睛離書本太近,彎腰駝背的不少,近視情況非常嚴重,我們老師一定要及時糾正。
(二)開展班級管理交流活動。
我們請我校年度優秀班主任談有關養成教育及如何與家長交流溝通的經驗。請接受過心理輔導專門培訓的老師上有關養成教育的心理輔導班隊活動課,班主任老師觀摩。通過交流活動,我們的班主任學到了不少的養成教育的方法。
(三)教師在班級管理中不斷錘煉和提升自我
1、我們的教師開始汲取網絡資源的優勢,打造“快樂”課堂,加強人本理念的適度滲透,適時地了解小學生的成長動態,不斷地因材施教。例如,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勁頭不強、紀律意識較差的學生,我們的教師摒棄了把嚴厲批評作為教育學生的手段,而是給予這些學生人文關懷。經常利用網絡與學生談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拉近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使學生體會到如父母般的溫暖。
2、充分運用多種網絡資源和網絡工具,搭建班級與家長溝通的橋梁
網絡資源異常多樣,在宏大的網絡環境中要發揮網絡便捷、快速、方便、實時的優勢,完善家校溝通服務,建立教師-家長的QQ群、微信群或本班級主頁博客,實現教師同家長之間平等、實時、快捷地溝通和對話。通過QQ群和微信群,家長可以第一時間獲悉自己孩子在班級中的表現狀況,有效監督班級活動動態,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教師則能時刻叮囑學生在課余時間做好家庭作業,鼓勵其培養廣泛、高雅的興趣愛好。
隨著社會體制不斷改革,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會不斷更新和變化,知識的更新換代也日益迅速,我們教師將會面對許多新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不斷學習,認真探討新的教育方法,不斷提升我們的素質,總結出一套符合新時期教育實際的經驗,才能更好地運用網絡進行有效的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