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要: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以下簡稱“現狀監測”)作為項目環評工作的重要基礎,其結果往往直接關系到項目環??尚行?,但就目前情況來看,該項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對環評結論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诖?,為了提高環境現狀監測工作質量,本文將從現狀監測工作存在的問題著手,并提出相應地解決對策。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問題;對策
1 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所存在的問題
1.1監測單位的資質及能力把關不嚴
當前,所有現行涉及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法規,并未專門對環評現狀監測單位的資質及其能力作出明確規定或要求。對于現狀監測工作而言,往往具有地域壟斷性的特點,也有部分環評單位為了降低監測費用,部分項目的現狀監測工作都是由當地環境監測站負責進行的。就現狀監測來說,往往涉及的分析項目眾多,工作量龐大,這要求監測單位有足夠高的業務能力。作為縣級監測站,盡管已經順利通過省級計量認證,其中,也有部分還順利通過了實驗室國家認可,但由于受到人手、技術力量不足等方面的因素限制,監測能力往往大打折扣。同時,對于現狀監測單位而言,環評單位未對其資質與能力展開嚴格審查,在接到環評單位的委托后,監測單位都會統一接受,無法確?,F狀監測結果真實完整。
1.2 現狀監測數據質量有待提高
一是環評現狀監測方案編制不合理。對于環評現狀監測工作的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均有明確規定,評價項目的等級不同,對于監測點位、時間以及頻次等要求也有所不同。當前,環境監測市場競爭積累,不少環評機構為了謀取更多地利益,沒有嚴格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規定制定現狀監測方案,隨意縮小調查范圍,監測點位不明、減少監測頻次與因子等方式達到降低現狀監測費用的目的,對于某些外地環評單位來說,沒有針對項目擬建地進行實地踏勘,更多地是在地圖軟件上掌握環境保護目標,在此基礎上進行檢測點位的設置,以致于部分保護目標遺漏,對環境影響評價結論造成重要影響。
二是現場檢測與監測技術規范要求不符。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現狀檢測單位整體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監測單位受利益驅使,部分項目即便自身監測能力不足,也照承接不誤,也沒有嚴格審查環評單位給出的監測方案,更沒有按部就班地根據方案開展監測工作。對于某些監測項目的分析,未能實現規范化操作,比如說,對于土壤或固體廢物而言,原則上應該先進行磨碎后,再進行風干處理,但實際工作中,往往直接采取烘干處理,這樣勢必會影響最終數據的準確性。
三是檢測數據統計與評價有誤。不少項目在計算超標率、平均值以及超標倍數等數據時均存在問題,評價引用的標準值有誤,造成評價結論與實際監測數據不符。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所引用的監測數據與監測報告有出入,環評單位引用的部分歷史數據根本不具代表性,甚至不顧及環境質量變化實際,隨意引用出處不明確的監測數據。此外,對于收集的現狀監測數據,現狀監測單位在進行數據處理時,往往隨意修改或刪除,造成數據失真。
2 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的有效對策與建議
2.1 嚴格審查監測單位的資質和能力
要想提高環評結論的可靠性,需要針對現狀監測的單位的資質及能力做出如下規定:第一,現狀監測單位必須具備檢測項目的監測能力,相關從業人員也必須持有監測項目的上崗證。在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需要包括監測單位的計量認證合格證書或實驗室國家認可證書,同時,還需包括監測能力或實驗室認可項目一覽表,確保簽章齊全。第二,如果估計建設或規劃項目可能存在重大環境影響,承擔現狀監測的單位必須達到二級以上標準,倘若項目可能造成跨地域(州、市)環境影響,則應由一級站負責監測。如果項目可能造成跨縣(區)環境影響,則應由二級站承擔監測任務。第三,對某些特殊因子,如果承擔現狀監測的單位具有監測能力,但卻沒有通過計量認證,也沒有通過實驗室認可,則應在監測報告中聲明該項目尚未獲得計量認證,為評審專家進行評審判斷提供便利。第四,對于報告書引用的歷史數據,必須要有明確出處,還要附上監測報告及相關資質證明文件。
2.2 做好監測方案編制工作,規范引用歷史數據
環評單位負責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編制工作,也是環境管理的重要環節。作為環評單位,必須主動擔起責任,為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質量提供切實保障。首先,環境影響評價單位應派員親赴項目所在地進行現場勘察,然后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要求,結合現場實際,合理編制出環評現狀監測方案,確保監測方案質量。其次,委托環境監測單位實施監測工作前,要交代清楚監測因子、監測項目以及評價標準等。如果發現監測結果與評價要求存在較大出入,則應及時與監測單位取得溝通,并根據對現場監測情況的了解,在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地解決方案。最后,在引用已有的監測數據時,必須獲得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環境監測結果的相關證明材料(如影印件、監測報告等)后,才能允許引用。
2.3 規范現狀監測行為,強化現場質量控制與數據審核
一方面,各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轄區內環境監測機構承接項目的現狀監測工作的監管。在尚未實施環評現狀監測時,監測機構需要提前向相關審批管理機構進行報備,明確監測時間與內容,然后審批管理機構結合監測計劃、并委托同級監管部門負責質量控制考核工作。倘若條件滿足,還應進入現場抽查,也可以使用GPS定位技術,以防監測機構操作不規范,對監測數據的準確性造成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強化現場質量控制,不斷加大數據審核力度。對于各級環境監測機構來說,應當不斷增強自身責任意識,針對實驗室分析加強質控考核,確保監測工作質量。在監測工作現場,嚴格按照有關國家規范,進行樣品保護劑添加、平行樣分析、質控樣分析以及樣品保存運輸等操作,并加強對監測人員的督促,讓其自覺遵守執行規范與標準,減少差錯的發生。同時,還要加強對數據的審核,尤其是要加強數據代表性與準確性的把關。除此之外,項目環評報告出來以后,還應進行專家評審,邀請環境監測的專家參與評審,并將監測內容作為重點審查對象。
2.4 打破地域與壟斷界限,建立公平競爭機制
要想提高環境監測質量,必須盡快打破地域與壟斷界限,各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鼓勵與引導,讓其參與到污染源監測、環評現狀監測、環境損害評估監測、清潔生產審核等環境監測活動中去,形成一種官方與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公平競爭的局面。同時,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針對環境監測市場建立公平競爭機制,對于一些重大項目,可以面向社會公開招標,選擇合適的環境現狀監測單位。另外,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也要發揮自身主動性,對社會監測機構加強質量考核與監管,使環境現狀監測工作得以順利進行下去。
2.5 加快構建環境監測信譽評估體系
隨著監測行業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升,監測行業隊伍也日漸壯大,行業內的競爭也更加激烈。但是不同的監測機構在其人員素質、技術水平、儀器設施條件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導致服務質量與信譽度參差不齊,因此,為了規范監測市場,可以引入環境監測信譽制,定期在全社會通報,構建完善的信譽評估體系。對于那些環境監測信譽度高的監測機構,應當大肆宣傳與表揚;而對那些操作不規范、弄虛作假、信譽度低下的監測機構,則應將其列入黑名單,實施公開通報,如果情節嚴重,終身不允許再進駐,從而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3 結束語
總之,為了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必須嚴格審查現狀監測機構的資質與能力,做好監測方案編制工作,規范歷史監測數據的引用。不斷提高自身工作的規范性,加強現場質控與數據審核,此外,還應打破地域與壟斷界限,實行公平競爭機制,還要構建環境監測信譽評估體系,提高現狀監測水平,提高環評結論的可靠性與準確性。
參考文獻:
[1]曹家新.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數據的審核與判斷[J].環境影響評價,2017,39(1):46-50.
[2]白雁斌,董亞明,孫紅葉,等.環境現狀監測與評價中存在的問題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7,42(1):124-126.
[3]黃敬玉,陳琳琳.環境影響報告中現狀監測數據問題分析與建議[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12):0031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