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婉嬋
摘 要:隨著教學新時代理念的不斷改善與創新,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逐漸地出現了一種比較新穎的閱讀方式:非連文本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打破了傳統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模式,其閱讀的主要內容是由表單以及文字相互穿插組成。學生必須要能夠充分地聯系文本中的各種信息形式才能夠整體地來對閱讀內容進行更加深入地了解。通過這一類文本的閱讀,學生不僅僅可以了解到社會中發生的一些重要、顯著的相關事件,同樣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自己已經學習到的相關基礎知識與生活相聯系起來,這對于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提升有著很好的推進作用。本文先簡單介紹了高中語文非連文本閱讀教學現狀,然后從降低閱讀難度、尋找閱讀技巧以及增強學生基礎這三個方面來簡單闡述了非連文本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非連文本;閱讀難度;閱讀規律;基礎積累
引言:非連文本的出現,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可以說一種進步與突破。其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一定的要求。教師在進行非連文本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能夠重視起學生的閱讀方式、閱讀技巧以及閱讀基礎的提升。要能夠根據非連文本的特點改善自己現有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非連文本閱讀學習中充分地感受非連文本的作用與影響,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以及綜合思維運轉能力。
一、高中語文非連文本教學現狀
在當前的高中教學環境下,很多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只是一味地按照考試的要求去展開閱讀教學,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也只是根據考試時候的答題模式讓學生進行固定化的閱讀,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時無法真正地去理解文章,只是停留在文章的表面“寫出答案”,并且對文章的內容主題都沒有充分的認識{1]。
而且教師在進行非連文本閱讀教學時,自己對非連文本的理解也不到位,對于非連文本的教學方式依然處于比較模糊的階段,在進行非連文本閱讀的教學過程中依然按照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來展開教學,這就導致了學生在進行非連文本閱讀時無法有效地從非連文本中提取到有效地信息,這對于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的提升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教師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善這種不利因素,要能夠在非連文本閱讀教學中積極地創新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加迅速地提升閱讀水平。
二、高中語文非連文本教學策略研究
(一)文字轉化圖形,降低閱讀難度
教師在展開高中語文非連文本的教學進程時,可以著重地研究非連文本的重要特點:不連續且間斷性強、內容比較分散而且中心思想比較零碎。這與以前的正常閱讀內容有著很大的區別{2]。在正常的閱讀內容教學時,學生可以按照內容的先后順序以及前后清晰的思想聯系快速地確定內容的整體思路以及思想,閱讀時可以很好地理解相關內容。而在非連文本閱讀時,因為文章的內容通常會因為圖片或者圖表的存在而脫離了文字說明的范疇,必須要學生能夠在閱讀相關文字的基礎上再對閱讀內容中的其他內容表現形式進行分析研究,這樣才能夠逐漸地理解閱讀內容的整體內容信息,這種閱讀內容容易讓學生在閱讀時產生思維上的混亂,影響學生的正確理解能力,這對于習慣了正常閱讀模式的學生來說可以說有著很大的閱讀障礙。
教師在進行非連文本閱讀教學時可以根據這一點,在學生進行閱讀時引導學生將閱讀內容中的圖表等非常態信息與文字信息相互而結合將圖形與文字相互交合在一起,將文字信息轉化為自己想象的圖形,這樣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可以直接以圖形的連續方式來展開非連文本的閱讀,這樣的閱讀方式就像是看漫畫一樣,從而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閱讀的難度,讓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容易地去了解非連本文的主要中心內容。
(二)圖形轉化文字,尋找閱讀規律
非連文本的閱讀要求學生必須要能夠將閱讀內容的抽象化內容與形象化內容相互熟練地轉化,學生在進行閱讀時要能夠擅長將圖形轉化為自己更加容易理解的書面化內容,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時可以按照文字的方式來展開閱讀。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非連文本閱讀教學時一定要能夠重視學生的這種圖形轉化文字的基本閱讀能力的培養,要能夠在學生進行非連文本閱讀時進行積極地引導,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逐漸地養成良好的圖文轉化習慣,這樣學生就可以在非連文本的閱讀過程中熟練地將不擅長理解的圖形信息轉化為自己在以前閱讀過程中更加熟悉的文字信息,從而將非連文本的零碎型信息進行整合,轉化為正常的閱讀內容,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好地尋找到非連文本的閱讀規律,這對于學生的思維的抽象與形象化之間的轉化能力有著很好的鍛煉效果。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采用科學的方式來理解圖表,讓學生提取出其中的關鍵信息轉化為文字說明,另外要能夠讓學生掌握用文字表述圖表的基本方法,理解中心內容所在位置。除此之外,還需要在教學時指導學生尋找圖表與文字之間的相關基本規律,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獲得閱讀內容的主體信息與中心表達思想。
(三)擴展知識范圍,增強學生基礎
在非連文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同樣需要加強學生的知識范圍,在進行教學時要能夠多讓學生去了解生活中發生的一些熱點事件,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夠對這些信息有著很好的個人理解,從而有助于學生在面對這種非連文本的閱讀時可以做到“臨陣不亂”。教師在挑選這些非連素材時可以結合社會中的具體事件進行篩選,并結合學生的興趣特征,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多去閱讀這一類的閱讀素材,從而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聯系生活實際。
教師在展開指導閱讀時同樣需要注重學生的基礎積累,比如可以讓學生閱讀《揚子晚報》、《新華日報》……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的非連閱讀過程中感受各種事件包含的社會現狀,并且要多讓學生述說自己的想法,對學生進行指導與熏陶。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高中語文非連閱讀教學中一定要能夠積極地改善現有的教學方式,要能夠加強對學生的文字與圖形相互轉化的基本能力,同時還需要加強學生的基礎積累,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不斷地積累提升自我。
參考文獻
[1]任福娟.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4(75):25-26.
[2]張榮.高中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研究[D].2019.
本論文系2019年度漳州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高中生非連續文本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立項批準號:ZPKTY1907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