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朦朦
摘要:信賴利益保護原則是行政法中的一個基本原則,該原則對于個人權益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目前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實施在實踐過程中存在部分問題,為了不斷優化行政法中信賴利益原則的使用。本文將對信賴利益原則的基本含義進行敘述,然后簡述目前我國行政法領域中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實施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根據相應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論行政法;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信賴利益原則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個人與政府之間產生相應聯系時作為個人所需要維護的利益。早在二戰時期,信賴利益原則就已經被法律所承認,并且一些國家的相關人員都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為了能夠讓信賴利益保護原則在我國的行政法領域中,發揮更加出色的效果,得到更加有效地利用。文章將圍繞中國行政立法中有哪些問題展開分析,然后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幫助中國整個市場經濟得到更加良好發展和進步。
一、信賴利益的主要內容
(一)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基本意義
信賴利益原則的提出最早是在二戰之后由德國正式發展并且實際應用到行政的工作中的基本原則。目前,部分國家同樣將信賴利益保護原則應用到行政程序法律之中成為一個基礎的基本規定,由此可見該原則已經具有一定的地位。而我國也對此項原則,曾經進行過相應的研究和探索。根據資料顯示,我國一位法律部門的教授認為,如果政府不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和承諾,擔負相應的責任隨意,而更改曾經答應的事情,那么對于被承諾人的利益是一種極大的危害。所以行政信賴保護原則,就是當政府對個人做出的承諾發生悔改的行為時,信賴利益保護原則就會發揮保護被承諾人利益的實際作用。其實也是對于行政主體提出了相應的制約,使得行政主體不可在自身答應和承諾的事件之中,隨意更改、撤銷或者廢止相應的事項,一旦產生以上違反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相關動作,那么行政主體就需要支付受害者相應的資金補償。最大程度地降低被承諾人的受損情況。
(二)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理論來源
而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提出是根據相應法律安定說、誠信類推說、基本權利說三個方面而得來的,所以信賴利益保護原則所遭受的爭論需要從法律和理學的角度進行研究和探討,才能直接發現這項原則是否具有相應的法律價值,實施這樣的保護原則能否真正對被承諾者有實際的保護作用。
首先,從法律安定說的角度來看,此項原則具有穩定安全的狀態,基礎法律的相關規定使得整個社會與行政部門具有一定的可安全信賴性,在一個國家之中任何法律的事情都需要符合法律具有安定性的原則,一部法律必須要有據可依,并且法律推行之后人們必須執行,當出現違反法律的行為時就必須嚴懲。那么整個法律與人民的相關利益就直接掛鉤,如果需要確保法律具有一定的安定性,那么,人們的行政權,就需要得到保護和信賴[1]。保護利益原則在行政法中能夠將人民信賴的利益在法律的范圍內有相應的政策保障,讓人們更加信賴國家的行政權,能夠讓相應的法律發揮該有的作用。
其次,從誠信類推說的角度來看,則認為信賴利益保護原則可以被適當的使用在行政法之中。在我國民法中有誠信信用的相關規定,信賴利益保護原則也就是其衍生版本。如果需要讓人民與政府之間產生信賴的關系,那么誠實和信用就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行政法之中推出信賴利益保護原則,可以從信賴法律的層面上更加具有時效性,主張政治主體,不可以隨意違反相應的承諾,也是提升了整個行政主體的信用力度。
最后,從基本的權利角度來看。在社會之中一個個體是如果需要抵抗國家的權力,那么就需要具有個人基本的權利,一旦出現客觀法律與個人價值產生沖突的情況時,基本權利就可以限制行政主體行使法律的權限。那樣就能夠對國家的公民有一定的保護。其實也就是一個公民在國家生活之中所具有的基本權利,任何自然人、法人、國家都不可侵害作為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
二、目前我國信賴利益保護原則使用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使用現狀
目前,我國法學研究者在行政法理論的研究上投入的精力與時間較少,所以整個信賴保護原則在我國行政法之中的實施狀況沒有得到明確的了解和重視,很少有人專門對其進行相應的研究。而少部分人進行研究和探討時也沒有進行很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這就導致了我國信賴保護原則的實施,沒有相應的規范,如果一味地依靠行政保護主體的權利,那么則很難保護個人在行政過程之中所應當具有的合法利益。在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問題解釋中,可以看出我國行政法中信賴利益保護原則已經開始慢慢地向前進步和發展,其中明確表明了信賴保護原則的使用相關規定,明確了其在法律行政法規之中所具有的地位,在信賴利益保護原則不停擴展和擴張的同時,不斷增加更多與其有關的相關條例來保障個人的合法權益。
(二)存在的問題
信賴利益保護原則在我國法律的實際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部分問題。首先,在我國行政法之中的地位沒有相當明確的規定。在《行政許可法》中可以發現信賴利益保護原則,只是作為一項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基本權益的相關原則[2]。如果想要在行政過程之中,更加有效地保護公民的信賴利益,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政府的信靠程度,則需要在《行政許可法》之中強化信賴保護原則的地位。其次,在目前行政法之中信賴利益使用的相關區域不夠廣泛。我國只明確了信賴保護原則可以使用在授意行政行為撤銷或者廢止的情況中。那居民一旦遭受到與此類情況不符合的相關情況時則無法保證自身的利益,信賴利益原則使用區域的不規范,直接會影響整個行政過程之中,人們可以得到的合法權益。
三、如何有效的建立行政法中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結構
(一)明確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基本內容
如果想要將行政法治中的信賴保護原則有效地利用在居民個人利益的保護中,則需要明確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基本內容,建立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整體結構,通過在行政程序中直接確定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相關內容,那么整個保障原則就具有相應的法律效應,當行使這項原則時,就可以有法可依有理有據。任何非法剝奪居民個體與行政部門相關利益的行為都不可以發生作用,居民可以受到法律的相關保護,可以提出一系列行政訴訟等相關受保護行為。
(二)明確信賴利益保護原則適用的區域
由于我國信賴利益保護原則使用的范圍和區域沒有相當的明確,所以為了擴大信賴利益保護原則使用的程度,就需要確定信賴利益保護原則可以使用的區域和范圍[3]。將實際生活之中可能遭遇的行政與個人可能發生的利益沖突進行相應的分析之后再納入可以使用的范圍內,一旦獲得此項原則的保護那么信賴利益保護原則使用的實際狀況就能夠得到改善,一旦出現違反信賴利益原則中相關法律規定的行為時,則可以進行指導和整改。
(三)建立完善的行政補償機制
如果需要確保在信賴利益原則的實施過程之中人民的利益得到實際的保護,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行政補償機制[4]。一般情況下政府與個人都不希望發生違背承諾內容的事情,那么,如果一旦發生不可逆的行為時,就需要對被承諾的個體做出相應的補償。補償的標準在目前就需要進行確認。包括補償的程序是否完善并且符合規定。建立一系列完善的行政補償機制,能夠讓人民的信賴利益受到損害時得到明確的補償[5]。在信賴利益遭受危害之后需要讓人民個體主動去申請政府行政補償,首先進行協商,如果協商不成功需要進入到法院的裁決過程中,需要最大程度的確保人民的利益能夠得到全面的保障。
結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如此發展的社會生活之中,政府需要轉變自身實際狀態,真正服務于人民,其中信賴利益保護原則能夠對人民的基本利益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而不斷地擴張和完善信賴利益原則使用的機制能夠更大程度地確保行政主體在服務人民的過程能夠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也對于行政主體的各個行為有一定的制約。
參考文獻:
[1]王宏亮.淺談行政法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9,01:112-114.
[2]單博,程昕.行政法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J].法制博覽,2019,07:184-185.
[3]韋小巧.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個案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11:12-13.
[4]王瑛.信賴利益制度在行政法中的作用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16:11-12.
[5]王雪.《行政許可法》中的信賴保護制度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9,09:3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