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媒體融合環境下,傳統報業發展受到了較大阻礙,發展空間明顯減小,用戶數量及發行量也有所變化。為改變這一現狀,需采取有效措施改變當前報紙編輯的工作模式,優化報紙內容,推動報紙編輯的發展與創新。本文分析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報紙編輯的新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媒體融合;報紙編輯;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6-0181-02
在4G時代背景下,媒體融合得到快速發展。進入5G時代,媒體融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互聯網思維與信息技術促進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同時,依靠各類多樣化的移動智能終端,有助于構建新型媒體傳播平臺。為此,全面探究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報紙編輯形態的轉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媒體融合的概念
狹義上的媒體融合主要指融合不同的媒介形態,從量變到質變,形成一種不同于以往的媒介形態,電子雜志和博客新聞即為典型代表。從廣義上來看,媒體融合覆蓋面更大,涵蓋所有媒介和與之相關的要素及要素間的結合,其既包括媒介形態的融合,也包括媒介功能、傳播手段、組織結構及所有權的融合。
二、媒體融合的基本特征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打破了傳播媒介格局,提高了信息傳播效率。新媒體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實現了大范圍、高速率、精準化的傳播。與此同時,使用移動智能終端可以快速完成新媒體的信息更新與交互,促進用戶的溝通交流。需要格外強調的是,新媒體對移動智能終端的要求較低,可以實現各類數據接口的靈活切換。
三、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報紙新聞編輯需要應對的問題
網絡技術迅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發生了較大改變,從以往的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開始轉向新媒體和媒體融合,傳統的紙質媒體受到了巨大沖擊,這也直接影響了新聞媒體的實效性和多樣性。紙質新聞媒體在發展的過程中遭遇瓶頸,且由于其依然采用傳統的信息傳遞渠道,因而就成為限制報紙新聞傳播的關鍵要素。
現階段,報紙新聞媒體無法順應人們對信息傳播的需求,報紙已經不再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時,新聞編輯在新聞信息的整理方面也存在諸多不足,依然采用傳統的編輯方式,諸多因素共同作用降低了新聞的質量,無法激發受眾關注新聞信息的興趣。報紙編輯在日常工作中的受眾反饋意識較弱,報紙項目并未建立科學有效的渠道接受報紙新聞編輯的意見,如此也就無法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
四、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報紙編輯的創新策略
(一)創新編輯意識,緊跟時代發展
繼承是發展的基礎,創新是進步的動力。報紙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認識到創新的意義。近年來,在報紙行業發展中,讀者的數量明顯減少,發行量呈持續下滑趨勢。大部分受眾均通過互聯網和手機等現代化方式獲取信息。對此,傳統報紙編輯需認真思考以往的報紙編輯模式能否順應當前媒體發展的大環境。目前,讀者獲取咨詢的方式和閱讀習慣均發生改變,報紙編輯也要隨之改變,要在工作中樹立新思想,并以此為基礎推動編輯模式的創新發展。
編輯在傳統報業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編輯工作者需在日常工作中緊跟時代腳步,及時學習和吸收最新的思想理念,改變以往的工作觀念,以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態度完成報紙編輯工作,一方面吸收并繼承以往的工作經驗,另一方面也要與現代元素高度融合,從而推動報紙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部分大齡的編輯受傳統工作方式和工作思想的束縛,無法應對新媒體的發展和新技術的應用,甚至產生嚴重的抵觸心理,這也成為制約傳統報紙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報紙是傳統媒體的主要代表,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但是現階段,報紙業發展遇到瓶頸,在新媒體不斷深入的今天,傳統報紙行業的發展空間明顯縮小,編輯人員應客觀認識到當前存在的危機,并科學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日常工作中,報紙編輯需增強自身的危機意識,根據實際調整和優化發展策略,推動報紙產業的革新轉型。現代商業發展中,品牌效應尤其明顯,優質的品牌是信譽、質量以及實力的典型代表,其對消費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傳統報紙媒體在發展的過程中,若想與新媒體競爭,就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增強品牌意識,正確認識品牌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為此,編輯人員要在日常工作中主動學習現代企業塑造品牌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二)推動良性競爭,凈化市場環境
如今,傳統報紙行業需要迎接新媒體的挑戰,且報紙行業內部競爭日益呈現白熱化趨勢,市場化經濟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傳統報業內部會出現不正當競爭的現象,如報刊單位的規模較小,實力不足,報刊發行量不理想,且覆蓋范圍較小。再者,小規模報刊基數較大,報刊均設獨立刊號,但是報刊的內容同質化較為明顯,浪費了大量的刊號資源。對此,應建立健全報紙退出機制,減少刊號,推動行業內部的公平競爭。在落實退出機制的過程中,也需采取管辦分離的模式,規范行業秩序。
機制不科學是退出機制難以實行的重要因素。對此,政府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如對報紙進行科學分類。目前,編輯人員由事業編制轉為企業編制,高度順應了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這也成為報業發展中的重要階段。報紙本質上是一種新聞傳播媒介,同時也是黨和政府意志的宣傳者。所以,報紙行業應具備事業性質,要積極學習和借鑒企業的管理模式,從而更好地順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要利用行政手段,推行報刊退出機制,另一方面也需嚴格控制報刊的數量,保證報刊的質量,要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基于自身的實力參與市場競爭。[1]
此外,報紙行業要積極凈化報業市場環境。在凈化報業市場環境的過程中,首先,需明確報業退出的標準,以發行量、影響力、經營效果、品牌價值和社會效益為指標,若報業的綜合評分較低,則要主動退出報業市場。其次,安置退出后的報業員工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原主管單位應采取多種措施科學安置員工,協助員工再就業。
(三)了解讀者心理,引發情感共鳴
普通大眾是報紙行業的主要發行對象和影響群體,報業發展中需時刻與讀者保持穩定和密切的聯系。報紙編輯應充分了解和掌握讀者的心理需求,新聞內容要能夠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報紙和受眾均可分為不同的層次,報紙的性質不同,受眾的范圍和類型也有所不同。報紙編輯在發展中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和消費群體。如普通的低收入且文化水平不高的群體,報紙的內容需集中于民生和社會熱點方面,報紙的定價也要在受眾可接受的范圍內,從而增強報紙對讀者的吸引力。對于文化水平較高的人群,則應充分滿足其文化需求,報紙內容要選擇財會、金融等相關內容,這里報紙的價格可以適度提高。再者,在編輯報紙時,還要充分考慮讀者的年齡、興趣和性別等多種因素,依據分類形式做好報紙編輯工作。[2]
編輯新聞內容的過程中,要以展現民生新聞、社會焦點和娛樂新聞為主,這些內容能夠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和興趣,從而為人們的生活增添生機和活力。而機關報紙應以傳達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主要內容。在報紙編輯工作中,排版也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排版設計一方面要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和閱讀習慣,另一方面要彰顯報紙的特色。很多讀者習慣在清晨讀報,或在公交車上利用碎片時間讀報,為此,編輯可采用簡練的新聞語言,排版密度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同時還應有效增強新聞信息的時效性。讀者在晚上讀報的時間較長,此時讀者相對清閑,文章的字數可適度增加,內容也要體現出深度。消費者認為自己買到報紙就應該享受滿意而周到的服務,為此,編輯需選擇貼近百姓生活的內容,為讀者提供貼心的服務,進而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四)發揮自身優勢,關注報紙內容
新媒體傳播速度優勢十分明顯,同時在便捷性和時效性方面也具有獨到的優勢。任何事物均具有兩面性,新媒體也不例外。在互聯網信息中,出現了很多偽標題,讀者需要閱讀大量的信息,但獲得的有價值信息十分有限。新媒體的編輯模式繼承了傳統媒體的基本編輯模式,將報紙的內容轉移到網絡上,創新性和原創性明顯不足,而且網絡也可能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宣傳色情暴力信息,進而對讀者產生不良影響。[3]
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具有諸多優勢,報紙媒體的內容多為原創,文章質量較高,權威性較強,在政務宣傳中也具有較大的優勢,這些都是新媒體所不具備的。很多讀者無法信任網絡,但信任報紙。網絡具有較強的虛擬性,報紙則是穩定的、實際的,因此體驗感更加真實。如今網絡電子雜志和電子期刊制作軟件明顯增多,其可插入圖片、視頻和聲音文件,但是其為線性版面,報紙版面文字的大小、文章的位置和圖片設計均有其自身的作用和意義,能夠使讀者有更加生動的語言感受。報紙新聞應將文字作為主體,傳統報刊也可利用文字保證報道的深度。但新媒體則將關注的焦點放在美感上,內容方面的優勢相對較弱。
在媒體融合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內容是報紙編輯取勝的關鍵,傳統報紙行業需要充分展現自身獨到的設計,以內容為核心做好編輯工作,積極拓展內容的深度,吸收各種不同的思想理念,進而為用戶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在選題方面也應精心選擇,尤其是重大的新聞和社會焦點及熱點問題,從而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和時效性,積極創新報道模式,對事件內容進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設置專題版面,以此加強新聞與讀者的互動交流。
(五)關注本地民生百態
結合上文內容可知,新媒體多以轉載報紙上的新聞信息為主,具有快速高效的基本特征。如果報紙新聞能夠增加本地新聞內容的比重,突出本地新聞特色,就會吸引更多的受眾。報紙可增設副刊作為本土文化的傳播媒介,各區域的報紙都有與眾不同的本土文化特色。針對報紙的本土文化特色進行宣傳,能夠增強受眾的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拉近與受眾的情感距離,擴大受眾群體。從某種角度來說,報紙的區域性文化特點意味著紙質媒體依靠本土受眾立足。為此,要樹立良好的服務理念,優化調整服務內容,如增設“生活資訊”專欄,為受眾提供交通出行、特色旅游、綠色餐飲、娛樂文化等多樣化的信息服務,全面提升服務品質。
五、結語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傳統媒體“消失論”甚囂塵上。然而,縱觀媒體行業發展趨勢,傳統媒體并未走向衰亡,并依然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盡管新媒體對傳統媒體造成了極大的沖擊,但只要傳統媒體保留優勢,并不斷開拓創新,就可以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重新回到大眾視野。
參考文獻:
[1] 劉子聞.媒體融合發展中報紙采編分開的探索[J].科技傳播,2019(18):20-21.
[2] 后晶晶.新時代報紙媒體融合發展戰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05):247-248.
[3] 楊紅,杜輝,李俊.論媒體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的素質要求及培養途徑[J].編輯學報,2019(S1):120-122.
作者簡介:王穎(1977—),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報紙編輯,從事報紙編輯、媒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