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通過新媒體平臺觀看體育比賽直播逐漸成為了人們欣賞體育比賽的重要方式,因此新媒體平臺的體育解說員如何明確自己的身份定位、更好地為受眾服務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平臺;體育比賽;解說員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6-0193-01
在媒介融合發展的今天,新媒體平臺和傳播手段的創新發展使體育解說有了更豐富廣闊的傳播路徑,受眾可以通過類型多樣的數字電視付費頻道和移動客戶端等新型媒介平臺來觀看體育節目。這些新媒體平臺對各類體育賽事的轉播更加靈活,大到世界性綜合運動會,小到區域性俱樂部聯賽等。在體育解說方面,影響力較大的新媒體平臺還會邀請一些廣播和電視中具備資深解說經驗的解說員,如知名體育解說員楊毅加盟搜狐體育客戶端開展解說工作,“數字電視付費頻道《歐洲足球》請到了原ESPN解說員蘇東和中央電視臺黃健翔等參與解說”。[1]由于體育賽事轉播工作十分密集,許多新媒體還專門培養了自己的專業解說員。如新浪體育中專門負責足球賽事直播的解說員詹俊,憑借犀利獨到的解說角度虜獲了一大批青年受眾,籃球直播解說員柯凡和馬健的組合也使比賽解說顯得客觀而不失風趣幽默。因此,對體育解說員在體育解說中扮演何種角色這個問題的探討是十分有價值的。
一、黨的體育事業的宣傳員
“體育節目的快速發展,使得體育播音也逐漸脫離一般播音的形式,使其更適合于節目特點的要求。”[2]體育解說的本體依然是作為體育播音的形態呈現的,仍需堅守播音主持的黨性原則,堅持發揮正確輿論導向對受眾的教育和引導作用,新媒體平臺的體育解說員也不例外。新媒體平臺的體育解說員作為黨的體育事業和文化的宣傳員,應進一步明確把播音主持的黨性原則和正確創作道路作為自身的思想武裝,時刻堅持政策準繩,不能逾矩,不能忽視和偏離新媒體平臺中體育解說對受眾的引導作用,同時進一步強化解說的屬性,注重解說語言的生活化,從而增強體育解說的引導性及趣味性。
二、體育比賽轉播的意見領袖
“意見領袖”作為傳播學視域下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指群體內部有代表性和專業性的某個人先接觸傳播媒介,再把從媒介中獲得的信息傳遞給其他人群。
新媒體的體育比賽解說員作為比賽轉播過程的親歷者,在賽前就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比賽的相關信息,同時在體育比賽轉播過程中不斷獲取比賽現場的情況,整合現場情況和賽前已知的相關信息,再為受眾解說,受眾通過解說員對運動員和賽事進程等的描述來獲取本次比賽的基本情況,此時解說員就是作為“意見領袖”向受眾傳遞信息。
同時,體育解說員在評論過程中難免會帶有自己的主觀態度,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好惡傾向,這些主觀態度和傾向對受眾觀看比賽的心態有調整作用。在受眾欣賞和認知比賽情況時,解說員的個人判斷和解說方式可能會帶來完全不同的解說效果,其語言也在受眾的生活行為中產生相應的指導作用。比如在解說乒乓球比賽中運動員的技術打法時,解說員談到了橫板打法更容易使技術全面靈活,而直板打法更容易控制近臺球。對想要參與此項運動的受眾來說,通過解說員在比賽中的語言指導,可以更加明確自己應該使用何種方式來參與這項運動。
新媒體體育比賽解說員是受眾心目中的“意見領袖”,因此要重視在資料準備、表達方式和語言選擇方面的精準性,尤其是一些細節鏡頭,要在精確抓取的同時精準表達,從而發揮作為“意見領袖”對受眾在意識和行為判斷上的引導力和影響力。
三、體育比賽轉播畫面的翻譯員
新媒體體育比賽解說員具有解釋補充鏡頭畫面的作用,想讓不同類型的受眾看懂體育比賽并在欣賞比賽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就涉及解讀鏡頭畫面和采用適當的語速與節奏的問題。
在新媒體轉播體育比賽的過程中,比賽現場的鏡頭畫面出現的因素較為多元,主要包括比賽雙方運動員、裁判員、教練員和現場觀眾等人物因素,與比賽相關的文化、比賽地點、比賽場館和比賽規則等人文因素,以及出現在轉播屏中的比分欄和回放畫面等技術手段因素,這些都應劃入新媒體體育比賽解說的主要范圍。
在人物因素中,賽場僅僅展現了運動員和教練員等個人魅力的縮影,如果能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歷程等都適當地展現給受眾,就會放大縮影,使運動員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立體地展現在受眾面前,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受眾對運動員個人精神的學習與崇拜,形成健康的體育明星效應,更利于體育文化的傳播。
以傳統媒體對體育運動員的解說為例,北京奧運會田徑項目中,解說員對牙買加名將博爾特的技術特點、成長背景等的介紹都十分詳細,使博爾特成為了一名有夢想、技術全的運動員,還是一位真誠勇敢的大男孩,給受眾的感覺十分親切,受眾更愿意關注他的比賽甚至開始投身體育運動。對人文因素的介紹則利于受眾掌握賽事轉播的人文氛圍。如游泳比賽轉播中,來自不同國家的比賽隊伍擁有不同的人文因素,日本和韓國作為島嶼國家,區位因素優勢使這些國家的運動員在游泳項目中成績較為突出。甚至在場觀眾的服裝或特殊裝飾也可以體現不同國家的文化氛圍,對這些因素的解說都可以讓受眾了解比賽現場中各種現象發生的原因。
而新媒體轉播中利用的技術手段能更清晰地展現比賽現場,如三維立體式的慢鏡頭回放動畫,尤其適用于比賽過程中有爭議的情況,如球類比賽中球體是否壓線或過線等。競技體育的比賽節奏普遍較快,解說員雖然具備預測比賽的能力,但在轉播中同樣是邊看邊說的狀態,在解說時可能遇到解說延遲的情況,而慢鏡頭回放動畫則能彌補解說延遲和解說不充分的問題,因此在運用新技術手段來呈現比賽現場時,一定要抓住機會,積極運用,力求通過解說配合技術手段的方式還原現場。
體育解說作為播音主持的組成部分,解說時自然有對語速與節奏的把握。新媒體體育類節目的主要受眾在年齡上呈現年輕化,這些受眾對新事物的反應和接受相對較快,解說員容易根據用戶追求新奇有趣的心理而盲目加快語速,導致比賽解說本身就相對較快的語速變得更快,造成受眾對比賽情況出現誤讀或反應延遲。因此,解說員應明確自身的翻譯員身份,不能一味地追求快節奏,更不應單純地展示解說技巧,而是實實在在地把畫面中的信息傳遞給受眾,把握好解說語言的語速與節奏。
不同的體育比賽項目有相應的解說節奏的要求,可以分為快節奏項目、慢節奏項目和混合節奏項目。在語言學視域下,庫伊珀認為快節奏比賽項目的解說與同聲傳譯的翻譯節奏是類似的,在同一時間有兩種不同的文本同時涌來,因此解說員必須保持高速的文本轉換,通過畫面文本和準備資料文本的協同作用,迅速轉化形成語言文本。為了實現這種高速的文本轉換,解說員就必須提高語速,加快整體節奏。持續不斷快節奏解說的比賽項目有短距離田徑、游泳、賽馬和賽車等。與之相反的慢節奏項目,主要是指屏幕中出現的比賽畫面的各種因素少于快節奏項目的比賽項目,如棋類項目。這時解說員的語速可以相對放慢,與畫面保持一致,但在畫面保持靜止狀態時依然要有話可說,可以介紹比賽相關的信息,如文化、氣候、歷史等,給受眾一種娓娓道來的感覺。而混合節奏項目的解說是結合以上兩種不同語速的解說類型,大多數比賽項目都屬于這種快慢結合的類型,需要解說員時而滔滔不絕、時而娓娓道來。如籃球比賽在快節奏進攻時語速相對要加快,而在更換球員和中場休息時語速要稍微放緩,根據比賽的情況收放自如。
四、結語
新媒體體育比賽解說員具有宣傳員、意見領袖、翻譯員等多種身份,其復合型的傳播功能使體育解說逐漸成為了新媒體體育比賽轉播中不可或缺的明亮點綴。
參考文獻:
[1] 張頌.中國播音學[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617.
[2] 魏偉.體育解說教程[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13.
作者簡介:張鴻瑞(1993—),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