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程
摘 要:體育居家鍛煉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因時求新,讓學生的體育鍛煉適量、適宜、適合、適度等。通過居家體育鍛煉,不僅讓學生掌握某項運動技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能提升學生的身體免疫力,培育學會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生成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品質,從而助推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
關鍵詞:居家學習;體育鍛煉;思考與實踐
除了在校期間,學生居的家時間比較長。然而,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缺少規(guī)劃意識。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筆者更為深度地思考:在居家學習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增強身體的免疫力?身體是我們的家園,是我們革命的本錢,只有增強身體的體質,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一、因人而異,運動要適量
和做任何事情一樣,體育運動也不能走極端。少量的或者過量的、超負荷的體育運動鍛煉都會損傷人的身體。體育鍛煉不能一曝十寒,而應當循序漸進、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增強身體素質的體育鍛煉不同于競技體育的體育鍛煉,那種極限運動、劇烈運動、超量運動的運動方式是不適合的。
居家體育鍛煉,應當拓展體育鍛煉時空,不僅可以在學校展開體育鍛煉,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展開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展開集體性的體育鍛煉,而且可以展開個體性的體育鍛煉,等等。要讓體育鍛煉成為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日常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居家體育鍛煉,可以展開一些具有靈敏性、協(xié)調(diào)性的心肺、耐力練習,諸如小步跑活動、高抬腿活動、擺臂活動等;可以展開身體的平衡性訓練,比如單腳站立、跳躍,靠墻靜蹲等;比如可以展開力量性練習,如雙腿背橋、弓步下蹲等;可以展開一些柔韌性練習,比如腘繩肌牽伸、肩部柔韌性鍛煉等。這些體育鍛煉,一方面能協(xié)調(diào)身體,讓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能伸展,尤其是讓身體的精氣神得以展現(xiàn)、協(xié)調(diào)、彰顯;另一方面能讓人的心理保持健康狀態(tài)。通過這樣的身體鍛煉,促使我們的身心融合性發(fā)展。
因人而異、適量運動是居家體育鍛煉的黃金法則。通過適量運動,我們的身體功能能全面打開,身體機能能得到充分地展現(xiàn)。身體不再是閉塞的,而是一個開放性、發(fā)展性、和諧性、交互性的生命系統(tǒng)。
二、因地制宜,運動要適合
居家體育鍛煉,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場所有著不同的體育鍛煉方式。比如在城市高樓上鍛煉,就要避免過度的聲響,影響鄰居休息,進而影響鄰居的身心健康,影響鄰里關系等;比如在水泥地上進行體育鍛煉,就要避免做跳躍性的鍛煉,以防跌倒摔傷自己等;集體運動的項目,不宜距離太小等。尤其是在傳染病流行、肆虐的時候,就不宜開展密切接觸的集體性體育鍛煉項目,比如拔河賽、集體舞、交誼舞等。
因地制宜選擇、實施運動項目,既要注意趣味性,又要注意健康性。要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讓體育運動、體育鍛煉成為一個系列,從而能發(fā)揮整體性體育鍛煉的功能。過去,很多人的體育鍛煉都比較隨意、隨便,缺乏良好的規(guī)劃。由此造成日常的體育鍛煉不能形成合力,有時候甚至會形成一些內(nèi)耗。有效的體育鍛煉要進行整體性的謀劃、設計,以目標為引領,以健康為抓手,從興趣切入。比如為了提升自我的心肺耐力,我們讓學生在居家鍛煉的過程中,每天展開序列性的室外運動,首先是“.兩點左右跑”,即在兩邊放置一個標志物,距離大約為10到20米,每天在標志物之間進行快速移動,練習10到20次;其次讓學生進行原地蹬地跑運動,要求持續(xù)30秒的快頻率;再次是原地小步跑運動,持續(xù)一分鐘;最后是持續(xù)一分鐘的高抬腿運動等。這樣的運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心肺功能,增強學生的免疫力。
居家學習,要避免久坐、久躺,避免久看電子產(chǎn)品,那樣只會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肥胖,同時增加了患脊椎腰腿疼痛以及視力不良的風險。同時,如果不注重體育鍛煉,人的心理也會從健康轉向亞健康,從而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因地制宜,從整體上進行體育鍛煉,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自我的免疫能力。
三、因時求新,運動要適宜
居家鍛煉,應當遵循著運動量適中、運動項目適合、運動內(nèi)容適宜的方針。在體育運動鍛煉的過程中,要及時補充水分,注意保暖、謹防感冒,同時注重身體的代謝通暢,講究個人衛(wèi)生。避免不注意運動的前期準備以及后續(xù)處置而發(fā)生不必要的傷害。比如運動之前要熱身,運動之后要調(diào)節(jié),從而讓自己的體育鍛煉能更好地增強體質,避免過度疲勞甚至產(chǎn)生不應有的勞損現(xiàn)象。如果我們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忽視熱身、運動后的拉伸等運動,對身體健康是極為不利的。
比如我們在學生居家鍛煉的過程中,通過微視頻上傳了一些準備運動的視頻,引導學生做徒手操,從而讓學生舒展、放松身體,疏通筋骨等。因時求新就是要讓體育準備運動、調(diào)節(jié)運動等變換形式,而不是幾十年如一日,老一套,讓學生的熱身、延伸的活動流于形式。在學生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要著力培育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將準備、拉伸等預熱、延展活動融入其中,并且適時地予以改變。如此,學生就能較好地完成學練內(nèi)容,感受、體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體育鍛煉就能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學生就能通過體育鍛煉促成自我品德的養(yǎng)成。作為教師,要及時跟進、主動介入,對學生的體育鍛煉進行積極的評價,不斷蓄積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開掘學生體育鍛煉的創(chuàng)造性。增強學生遵守規(guī)則、恪守規(guī)則的良好的意識、習慣和品質。
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因時求新,要求學生的體育鍛煉要適度、適量、適宜、適合等。通過體育鍛煉,不僅讓學生掌握某項運動技能,豐富鍛煉方法,更能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不僅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提升身體的免疫力,而且能培育學會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生成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品質。
參考文獻
[1]彭慶文.芻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家庭健身對學校體育改革的啟示[J]青少年體育,2020(1)
[2]楊春明.“實戰(zhàn)”經(jīng)驗催生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J]中國學校體育2018(6).
[3]胡峰光.以開放式、封閉式運動技能分類視角觀小學體育課堂[J].中國學校體育,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