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梅
摘 要:眾所周知,高中音樂鑒賞課所開展的“分層教學”活動講究的是基于“因材施教”為代表的一系列理論,將先前的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予以改革,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開展學習活動,由此來使得更多的學生都可以在先前水平上得到相應的發展。高中音樂鑒賞這一課程所開展的分層教學活動講究的是最大程度上肯定學生學生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個性差異,充分注重學生所具備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其所具備的音樂能力,并對其音樂潛能做出最大程度上的發揮,由此來優化教學活動進程。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課;分層教學;實施
一、高中音樂鑒賞課分層教學的意義
如今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的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改革活動的重點——其一方面是充分提升了課程所具備的選擇性,另一方面則是充分提升了學生方面的個人發展規劃。高中音樂課程所面臨的基本任務在于充分地提升每個學生所擁有的音樂素養,在開發潛能的過程中保證學生受益。
開展“分層教學”活動于高中音樂鑒賞課程之中的做法,一方面可以充分提升學生所擁有的音樂素養,保證有意報考音樂專業院校者和音樂特長生的成才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全體學生的發展產生助力作用。也正因如此,實施分層教學于高中音樂鑒賞課程中的做法方才在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落實、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等方面有著重大意義。
二、高中音樂鑒賞課分層教學的實施方法
1.依綜合情況劃分班(組)
作為教師,除了要對學生之間的差異做出認識和了解之外,還更應將之劃分出一系列層次,方可保證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如:作為教師可以借助于問卷調查之法了解學生所具備的音樂水平和能力,其了解的內容除了學生的音樂學習經歷之外,還應包括其家庭背景等方面情況,并給予綜合分析所獲的數據這一活動,將學生劃分為A(前)、B(中)、C(后)三種不同的層次。此后則進一步將水平、能力類似的學生劃分到同一班級開展教學活動并適當使用“走班”辦法——由此就可以保證在統一的授課時間、同一班級之中設計同樣的教學內容、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
若是學校不具備走班條件,則可以在小組中分配不同層次的學生,并在分層教學中盡可能應用更加恰當的策略——誠然,如此的“分層”一般都是隱性的,也就是在相同的班級、相同的授課時間當中針對各小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內容,并采取各種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換言之,借助于小組合作這一辦法開展學習的做法,往往可以很大程度上促進教學雙方的互動關系,提供機會給所有的學生。尤其是不同學生彼此間的互動方面,教師更應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差異性,從而更好地幫助小組成員形成“集體力量”。在所開展的分層教學活動中,“分層”并非一成不變而是一種相對行為,應按照學生具體狀況對之作出動態的調整。
2.針對不同學生分層備課
“任務分層”是分層教學的關鍵之所在——這一活動指的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這一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狀況為之確定相應學習任務的做法。在此方面,最為重要的一種活動在于備課活動的“分層化”。作為教師應從課標出發,為各層次學生制訂學習任務和目標。在教學活動“早期”,教學備課應將重點置于B、C兩層。為避免C層學生出現厭學狀況,作為教師應將教學起點適當放低,減小問題難度。對于B層則應以引導學生進步、實現可持續音樂教育作為重點。對于A層則要充分講究“注重個性”。下面以《魔王》作為案例,對三種學生分別設定的教學任務如下:
A層:適當地參與提問,分析各音樂要素,辨別作品中不同角色所表現出的音調特征。
B層:在教師帶領下對音樂各方面要素做出分析,了解作者對不同的人物特征以音樂要素綜合運用這一辦法的表達方式。
C層:學生自主歸納、探究歌曲中塑造音樂形象的辦法,并可以進一步從各種類型的歌曲中辨別出講授對象的風格。
3.進行分層評價
對音樂學習起點差異較大的學生群體來說,如果以相同形式對之加以評價的話,往往很容易造成恒起點低的學生感覺“受到了侮辱”。如對C層用A層標準評價的話,則必然造成其產生厭學心理。有鑒于這樣的情況,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對學生開展必要的分層評價活動:
對C層來說,應關注其學習態度,以鼓勵為主。有鑒于其普遍具有自尊心強、底子薄、音樂基礎差的特點。教師若是有意無意地造成此類學生自信心受損的狀況,往往必然會導致其對音樂課乃至于音樂藝術的長期乃至于終生厭煩,故而對此類學生的學習態度做出關注往往是很重要的一種活動。故而對C層學生所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做出關注是至關重要的一種行為——學生只要有認真的學習態度,便應對之提供必要的鼓勵和表揚,使得學生了解暫時的學習困難并不重要,只要有努力,便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對于B層而言,應關注其自我發展、以指導為主。此類學生一般都有一定的表演欲望,對音樂課的愛好程度也相對高一些,但盡管其擁有相應有一定音樂基礎,但其基礎卻未必真正扎實,故而經常在教學過程中發生各種狀況也是很頻繁的。針對上述狀況,針對B層學生應盡可能增加指導力度,借助于技能指導和相應的評價,指明學生發展的方向。
對于A層學生而言,則應關注其自主能力、以激勵為主。此類學生基本上都有很強的音樂演唱(奏)方面之技能,對音樂課堂學習充滿熱情。為此,在音樂實踐中除了充分發揮他們個人的演唱、演奏等能力之外,還要讓他們去協助B層和C層的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因此在評價時要關注他們個人專業素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促進他們在學習中釋放協作、組織、領導能力。
結語:眾所周知,高中音樂鑒賞課所開展的“分層教學”活動講究的是基于“因材施教”為代表的一系列理論,將先前的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予以改革,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開展學習活動,由此來使得更多的學生都可以在先前水平上得到相應的發展。開展“分層教學”活動于高中音樂鑒賞課程之中的做法,一方面可以充分提升學生所擁有的音樂素養,保證有意報考音樂專業院校者和音樂特長生的成才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全體學生的發展產生助力作用。
參考文獻
[1]高中音樂鑒賞課之感受式教學探討[J].黃元熳.北方音樂.2019(14)
[2]論多媒體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J].王峰.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08)
[3]高中音樂鑒賞曲目的合理選擇[J].林穎.大眾文藝.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