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
摘 要:2019年是中俄建立外交關系的第70個年頭,在兩國共同努力下,中俄經貿關系一貫保持著良好的發展趨勢,雙方致力于打破“政熱經冷”、經貿發展起伏跌宕的局面。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中蒙俄經濟走廊是六大經濟走廊中的組成部分,而俄羅斯是其中的重點國家,俄方政要對此給予積極回應。中俄關系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雙方合作中的阻礙因素得到有效管控,進一步增強了政治互信、拓展了經濟合作發展空間。鑒于此,文章梳理了“一帶一路”框架下中俄在政策溝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資金融通、戰略對接領域取得的成果,從多邊合作機制、地方合作、能源合作、民間交流等方面展望中俄深化經濟合作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俄經貿合作;合作前景
中國分類號:F752;F75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6-0055-02
當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世界處于大變局中,全球面臨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因素大大增加,中俄兩國關系趨于成熟、穩定,對于世界與地區的和平穩定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中蘇關系正?;螅瑑蓢谡?、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全面建立了發展關系。2001年中俄簽定《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標志著中俄關系進入長期穩定期,當年貿易額突破百億美元大關;2004年10月中俄領導人簽署《中俄聯合聲明》,互相承認對方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強調制定中長期規劃,完善經貿投資合作形式與方式;2019年,兩國發展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通江鐵路橋、黑河公路橋“一管兩橋”工程相繼落實,中俄經貿合作成績斐然;2020年據商務部公開的數據表明,第一季度中俄貿易額253.5億美元,同比增長3.4%,增速在中方主要貿易伙伴中排第二位[1]。
一、中俄兩國推動經貿合作的必要性
相互依存理論認為國家之間存在多渠道的社會聯系,全球問題的出現單靠個別國家無法解決,國際合作趨勢增強,應推動全人類共同利益形成。中俄兩國均為世界大國,經濟往來密切,兩國的相對優勢差異較大,互補性很強。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全球現行經濟疲軟時,成為拉動經濟恢復的火車頭。但中國當前的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尤其是隨著新興技術的發展,產業結構亟待升級,我國東北老工業區的優勢逐漸下降。而俄羅斯近幾年經濟改革成效不大,經濟發展緩慢,資金儲備不足,在經濟恢復中缺乏動力。中國的基礎設施能力在世界各國的實踐中得到了檢驗,中國的外匯儲備和強勁的經濟發展趨勢也為兩國經濟合作增加了砝碼。
二、“一帶一路”框架下中俄兩國經貿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
(一)以政策溝通為指導原則
2014年《中俄聯合聲明》指出雙方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一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采取措施提高務實合作水平,落實中俄政府間經濟現代化領域合作備忘錄,提高現有雙邊政府、議會、部門和地方間合作效率。2015年6月中蒙俄三國元首簽訂《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下文簡稱“綱要”),明確經濟走廊建設具體內容、資金來源和實施機制,為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經濟聯盟以及“草原之路”倡議做好準備,打造區域合作穩定繁榮新亮點。促進交通基礎設施發展及互聯互通是關鍵,加強口岸建設和海關檢驗監管、加強產能與投資合作、深化經貿合作是主要內容,拓展人文交流合作是促進三國友好合作的潤滑劑。綱要體現三國元首達成的共識,同時為各部門經濟合作指明方向,對三國具體工作的落實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三國政府達成的政策為企業實施經貿合作、人民推進友好交流以及工作的順利展開奠定了基礎。如今中俄形成了總理定期會晤機制,成立的中俄經貿合作分委員會在協調中俄經貿領域的合作發展、制定長遠規劃、敦促領導人達成共識等發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錨爪
基礎設施等同于人類血管,將血液輸送到身體各個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中俄總理第二十四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中強調:俄現有的和在建的水電設施等能源基礎設施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應著重加強在該領域的合作;推動完成同江鐵路大橋、黑河公路大橋及索道建設,繼續深化中哈俄、中蒙俄跨境運輸合作[2]。通過建立港口、鐵路、公路、機場,形成海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體系,將中俄兩國尤其是中國東北工業區與俄羅斯東西伯利亞連成一體,促進中俄兩國物流貿易增加,增強兩國企業交流互動?!氨睒O航道”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三大主要海上通道之一,中俄加強在北極航道的開發建設將改變我國港口區域格局,同時有效縮短中國通往歐洲西部的航線航程,減少企業交易成本,有更多機會參與航道沿線能源資源開發?;A設施的完善在推動兩國貨物運輸、人文交流方面成效顯著。能源合作是中俄經貿合作的核心領域和旗艦項目,中俄在傳統能源高效利用、節能產品開發合作方面擁有提升空間。從俄羅斯通過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向中國輸送石油起,每年從該通道進口的俄油量從1500萬噸增加到3000萬噸,及時填補了東北老工業區石油供給缺口,緩和了我國國民經濟高速發展造成的原油供需矛盾。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于2019年12月正式投用,我國東北地區將直接受益,保證了當地居民清潔能源的有效供應,豐富了我國天然氣能源獲得渠道,優化了我國的能源供給結構。
(三)以資金融通為保障
中俄致力于國際金融結構體系改革,在推動本幣跨境合作層面有著共同訴求,兩國需要增強金融風險規避與管控能力,雙方加強金融領域的合作。受西方制裁的影響以及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俄羅斯難以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籌集足夠資金,經濟恢復與發展受到很大限制。2015年10月中俄金融聯盟正式成立,旨在促進中俄兩國金融機構資源、信息共享及創新合作。中俄金融聯盟現已完成4項跨境融資項目,涉及金額多達126億元人民幣。哈爾濱銀行對俄企業提供融資累計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全面領跑中國對俄金融行業。2016年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成員國提供重要的融資機會,降低了融資成本,擴大了融資渠道。成員國俄羅斯是直接受益者,俄羅斯向亞投行申請的道路基建項目投資,獲得批準資金5億美元。2017年俄羅斯鋁業公司在中國發行總額100億元人民幣、首期10億元人民幣的熊貓債。在俄羅斯能源、基礎設施需求不斷增大、資金缺口不小的情況下,資金融通緩解了俄羅斯的燃眉之急。中俄兩國間的金融合作促進了兩國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加強了金融等法律法規的信息交流。
(四)以戰略對接為引擎
中俄是上海合作組織的創始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通過上合組織闡述“一帶一路”倡議,促進與各國發展戰略對接。上合組織為成員國與參與國加速推進戰略對接提供了平臺,俄羅斯“跨歐亞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戰略、哈薩克斯坦“光明大道”計劃與“一帶一路”倡議形成對接。2020年1月俄總理米舒斯京表明歐亞經濟聯盟與中國經貿合作協定以及伊朗的優惠貿易協定已經生效,中俄兩國共同推動聯盟商品與服務出口,促進基礎設施發展及成員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為“一帶一盟”國家經濟培育新的增長點,加深東北亞地區的一體化。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科技創新是“一帶一路”倡議創新之路建設的核心內容,將有效促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產能合作?;ヂ摼W的快速發展不僅便利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對當今各國的商品、服務與資本流通效率要求越來越高,通過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對接進一步提升信息通信技術、數字發展領域的合作水平,推進電子政務和數字政府建設領域的交流與協作,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提升科技創新合作水平與合作質量。
三、中俄兩國經貿合作前景廣闊
中俄兩國的經貿合作在新世紀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保持著良好的前進勢頭。但由于歷史與現實等國內外綜合因素的影響,當前中俄經貿關系的發展距離目標的實現還存在一定差距。盡管中俄經貿合作中存在制約因素,但我們可以立足當前中俄經濟發展的互補性,從實際出發,鞏固兩國經貿發展取得的成果。
(一)利用多邊合作機制,挖掘貿易增長潛力
中俄兩國要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反對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行為,踐行多邊主義內涵,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世貿組織、上合組織、金磚國家和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框架為橋梁,制定諒解備忘錄,為經貿合作奠定堅實的政策基礎,指導并推動經貿、投資、能源、人文、科技、地方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多邊組織為參與國提供共同協商、相互交流、反映各方訴求的機會,是各國商貿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有利于參與國互利共贏、共同受益。
(二)共促地方合作,激發兩國地方合作熱情
中俄兩國互為彼此最大的鄰國,邊境地區大面積接壤,兩國發展邊境貿易有著天然的地緣優勢,地方合作在中俄合作中占比較大?!伴L江—伏爾加河”“東北—遠東”兩大區域性合作機制建立將帶動中俄地方政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合作。兩國通過締結友好省州城市、國家交流年合作、中俄博覽會等方式,為地方合作注入新動能。2020年第一季度黑龍江對俄進出口總值3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地方合作推動中俄游客出國觀光,有助于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三)加速能源資源合作,將能源合作作為典范項目推進
中俄能源合作具有戰略性和長期性,是中國重點推進的項目,也是最為大眾所知的代表性項目。深化在油氣、電力、煤炭、核電、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全方位一體合作,完善能源結構體系,保證充足的能源供應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著重加強能源領域的合作需要政府采取積極措施,不斷開拓能源合作的新領域新方式,將其打造為典范,成為撬動其他領域合作的利劍;深化民間交流合作,加強“民心相通”的力度。
(四)加強文化交流
中俄通過建立孔子學院、互派留學生、在本國推廣對方語言等方式加強了教育領域的合作;舉辦學術論壇,邀請多方知名學者共同探討,形成共識;做好年度互辦電影節活動,支持中俄合作拍攝影片,發揚繼承兩國優秀文化;充分整合各方資源,提升文化交流的質量與內涵,更好地滿足兩國民眾的精神需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商務部召開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EB/OL].[2020-04-23].http://www.mofcom.gov.cn/xwfbh/20200423.shtml.
[2]新華網.中俄總理第二十四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全文)[EB/OL].[2019-09-18]http://www.xinhuanet.com/2019-09/18/c_1125007195. htm.
(責任編輯:林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