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媒體行業的變革,媒介融合已經成為當下新聞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近些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對輿論的宣傳引導,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也被提上日程。與傳統的新聞生產方式相比,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新聞生產更符合受眾的信息需求。本文主要通過闡述當前融媒體中心環境下縣級新聞編輯的發展情況,分析縣級媒體在新聞生產中面臨的挑戰,從而找出應對之策。在融媒體中心環境下,縣級新聞編輯只有不斷創新發展,生產方式由閉合走向開放,由人工采寫轉向數字智能化,才能有所突破。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新聞編輯;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5-0184-01
一、融媒體中心環境下的縣級新聞編輯
遍布我國各地、掌握新聞話語權的縣級媒體,對基層工作的宣傳引導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引領地方人民堅持正確的意識形態,我國在各個基層地區加強對新聞媒體的管理,促進媒體間的融合,應對新媒體時代的各種新型挑戰。國家加大力度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積極傳播主流媒體的聲音,緊隨時代傳播新形態,加快地方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研究。現如今,媒體融合在新聞傳播行業是一個比較新穎的話題,也是近年來廣為傳播和討論的熱點,但是由于很多學者都是從技術層面或內容層面等單一層面下定義,所以學界目前對媒介融合還沒有統一的定論。[1]
隨著媒體行業的深入發展,媒介融合已經不是單一的操作方式上的融合,還包括觀念上、思想上的深度融合。借助網絡技術的發展基礎,各種媒體形態在理念、結構、內容、渠道等方面進行融合發展,使傳媒邊界變得模糊、媒介形式趨于一體化。進入數字化時代以來,媒體融合被提到了新聞行業的日程上,“中央廚房”式的新聞生產方式發展起來,受到了很多傳統媒體的青睞與追捧。新聞編輯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創新化。
二、融媒體中心環境下縣級新聞編輯面臨的挑戰
(一)新聞生產速度快,信息傳播時效性強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媒體帶來了一定的沖擊與挑戰,原本的新聞生產與編輯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人們對信息獲取的新需求。為了更好地使受眾快速有效地獲取于他們而言有用的各種信息,傳統媒體需要進行變革,與新興媒體、社交媒體融合發展,改變單一的新聞生產方式,增加傳播渠道,提高新聞生產的速度,及時高效地傳播主流媒體的聲音。以往的電視新聞編輯有一套完整而規范的信息生產流程,在獲得新聞線索之后,傳統媒體會派出專業記者對實地新聞開展采寫工作,收集完新聞素材后,再進行編輯,審核無誤之后才會傳播出去,經過如此嚴謹的新聞采編流程,新聞的時效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對新聞行業而言,時間是第一生命力,只有搶第一,盡早播出新聞,才能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新聞才有價值、有意義。在信息化已經成為常態的今天,如果傳統媒體仍然使用以往的新聞生產方式,必將受到影響,也將被受眾淘汰。在人們對信息生產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縣級新聞編輯只有采用媒體融合的新聞生產方式,才能跟上時代,實現發展。
(二)信息來源渠道多,發布模式多元
相比傳統媒體,新媒體具有更多的優勢。新興媒體利用互聯網,能更加敏銳地捕捉到各種新聞線索。互聯網絡將整個世界的人們聯系在一起,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新聞編輯能夠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多種消息。而傳統的媒體如果不進行媒體間的融合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將很難獲得有效的信息。一般情況下,傳統媒體的信息獲取方式非常有限,多數是通過自身的工作人員外出采訪獲取消息,這樣不僅耗費大量成本,而且非常被動。網絡新聞編輯信息來源十分廣泛,渠道豐富,編輯能夠在網絡中及時發現各種消息線索,還能多角度地了解事情全貌,使新聞采寫編評更加真實可靠。此外,利用新興媒體的優勢,新聞信息的發布模式也更加多元。以往的傳統媒體多通過報紙、電視臺以及廣播等方式傳遞信息,而現如今,各種網絡渠道豐富多元,無論是官方網站還是社交媒體,都會使信息的傳播范圍更廣,有效提升信息的傳播效率,擴大媒體信息的受眾群體。[2]
(三)推送精準度高,受眾參與性強
傳統媒體的信息傳遞范圍比較狹窄,這就導致其新聞受眾十分有限,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受到限制。同時,傳統的電視新聞編輯所生產的新聞必須經過自身的把關,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是單方面的,受眾只能被動接收,傳受雙方缺少交流與互動的方式與渠道,即使信息出現問題,媒體也很難得到有效的反饋。受眾在了解新聞后,自身的意見見解無處表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眾的自我表達。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在將內容生產出來之后,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多渠道、全方位地將其展示出來,受眾可以直接在新聞下方評論,充分表達個人的意見與看法,實現信息生產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互動交流。編輯還能從受眾的觀點意見中反思,并了解受眾的需求與喜好。利用大數據技術,還可以為受眾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服務,推送其偏好的新聞信息,極大地提升受眾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地位以及信息傳播的有效性。[3]
三、融媒體中心環境下縣級新聞編輯的創新策略
(一)新聞生產模式由閉合走向開放
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單一的線性新聞生產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傳統媒體必須進行革新,對此,“中央廚房”式的新聞生產方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中央廚房”強調的是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開發,實現新聞資源的共享共建。在數字化媒體時代,保守與封閉的生產方式已經被淘汰,只有秉持共享的理念,才能降低生產成本,實現互利共贏。傳統的新聞生產方式可以說是閉合的模式,用戶很難反饋自己的感受、體驗,只有打造開放的生產模式,引入用戶生產內容,新聞產品才能更加豐富多樣、具備生命力。以眾籌新聞為例,其面向社會大眾,由媒體機構確定新聞主題,然后從資金的供應、內容產品的挖掘與制作到渠道分發都由社會大眾完成,媒體機構提供引導與輔助。如此開放的新聞生產方式十分新穎,容易激發全社會的信息生產熱情,減輕新聞工作者的負擔,降低生產成本,打造精品新聞信息。由此可見,只有開放的新聞生產模式才是未來的選擇。縣級融媒體也可以加大開放力度,運用“中央廚房”式的信息生產模式,提高新聞信息生產的速度與效率。
(二)新聞生產技術由人工采寫到數字智能化
過去的新聞生產就是新聞機構派遣記者去采訪具備社會意義的新聞內容,然后進行寫作、編輯,整個過程基本都是由人力完成。然而在數字化時代,人力資源越來越稀缺、寶貴,成本極高。因此,為了更好地降低成本、獲取效益,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部分人工采寫工作可以由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完成。一些簡單而瑣碎的事情不必耗費寶貴的人力資源,比如運用大數據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就能夠很好地收集新聞素材。在新聞生產出來后,精準投放也要依托技術。數據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用戶喜好與資源分布狀態,大數據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等能夠為新聞生產開辟出一片藍海。未來的新聞生產一定不再是簡單的線性采訪與制作,而是網狀、多元的生產過程。
四、結語
在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新聞行業亦如此,傳統的新聞編輯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下受眾的信息需求。只有加快媒體間的融合,才能共同發展。融媒體中心環境下,縣級新聞編輯要改變生產方式,以技術為導向,充分挖掘新聞線索,借助各種信息技術,分析新聞數據,充分發揮縣級媒體的基層意識引導作用,做好宣傳引導工作,提高縣級融媒體的影響力與公信力,生產出更加優質的新聞,多進行創新研究,推動縣級新聞工作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許曉東.融媒體背景下做好報紙新聞編輯工作的措施探討[J].國際公關,2020(02):61.
[2] 葉德寶.自媒體與融媒體結合下新聞編輯能力的培養[J].傳媒論壇,2020,3(03):25+27.
[3] 張夢帆.融媒體時代報紙新聞編輯的轉型及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2):127+129.
作者簡介:賈輝(1973—),男,山西曲沃人,大專,編輯職稱,侯馬市融媒體中心視頻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