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媒領域,大數據的應用在轉變傳統媒體傳播方式和形式的同時也快速推進著媒體的融合發展。就當下廣電媒體融合發展情況而言,中央、省級廣電媒體借融合發展的機會,利用自身的人才、技術和資金優勢不斷“跑馬圈地”,自媒體異軍突起,這些都在不斷擠壓地市級廣電媒體的生存空間。如何借助大數據優勢去優化廣電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路徑,鞏固原有的受眾群體,是當前地市級廣電媒體工作者應該思考的主要問題。本文基于大數據時代,分析當前廣電新媒體的融合類型,提出地市級廣電新媒體的融合發展策略,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地市級廣電新媒體;融合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G229.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5-0254-01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廣電新媒體應該在內容傳播、技術運用、營銷模式等方面不斷創新,才能符合時代發展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對媒體從業者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當下大數據的發展情況,廣電從業人員必須利用信息革命的最新成果,來實現傳統媒體技術的顛覆性升級改造。廣電從業人員不僅要借助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5G等技術,不斷探索創新節目形式,實現節目供給的精準度,而且要儲備一支涵蓋技術、市場、管理等多知識背景的人才隊伍,這樣才能確保廣電事業更為健康地發展。
一、大數據時代下廣電新媒體的融合類型
(一)內容融合
廣電新媒體需要依靠內容來吸引用戶,而傳統媒體在內容制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內容采編和媒體的權威性上。因此在融合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的內容優勢,對其進行數字化、碎片化、分眾化處理,生產出更符合受眾口味的優質內容,借助新媒體的傳播渠道將其呈現出來,最大化地實現內容的價值。數字化融合主要是利用大數據分析對傳統媒體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將初始的音頻、視頻轉換成不同受眾喜歡的精神大餐。一方面,將這些同質內容都收藏在一起;另一方面,數字化后的內容能夠真正同新媒體結合,這也是數據時代下廣電新媒體承載和表現的一種形式。
(二)渠道融合
同傳統廣電媒體單一化的傳播渠道相比,廣電新媒體多種傳播渠道的相互結合能夠有效提高節目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現優質節目內容重復性利用的情況,減少資源的浪費。廣電新媒體在融合的過程中,對傳統媒體原有的節目進行有效的信息分解、組合,重新加工制作成適合各個平臺刊播的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拓寬了原有內容的傳播渠道,而且可以利用最低的成本去獲取最大的效應。大數據下廣電新媒體傳播渠道的特點是多元的、技術性的,互聯網、物聯網都可以看作是一種體驗渠道。技術化主要是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去擴寬媒體的傳播渠道,尤其是3D技術給新媒體帶來的展示方法,將單一的文字、過于呆板的人工播音,轉換為聲光電技術,給大眾帶來了最為直觀的體驗和感知,使得新媒體內容的展現形式也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1]
二、大數據時代下地市級廣電新媒體發展策略
(一)多種渠道傳播,實現欄目資源共享
廣電新媒體是從傳統媒體逐漸延伸發展而來的,其中包含了微博、微信、網站、手機客戶端等。對年輕群體而言,他們更樂于使用手機去獲取信息,觀看新聞、綜藝、電影和電視劇,在選擇形式上也更為多元化。大數據可以看作是互聯網行業的一種統稱現象,這種環境下所產生的數據信息同過去的收視率統計相比,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更加精準。因此,要想讓廣電事業長遠健康地發展下去,廣電從業者就要不斷改變傳統觀念,構建統一的平臺,上傳采集的數據,實現各個頻道欄目的資源共享。進行統一化的分析、整合,將這些素材轉變成文字、圖片和視頻,盡量符合互聯網媒體的傳播模式,上傳到微博、微信或是其他的移動客戶端。將觀看的頻率統計出來,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按照反饋的內容去進行必要的調整,針對一些熱點新聞就可以深加工,重點報道,實現資源的最大化運用。這種融合了大數據技術的融合新聞盡可能將繁雜的數據可視化、動態化,將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易于理解,在內容和表現形態上不僅擴展了新聞的深度與廣度,也增強了可讀性和可視性。例如,市級廣電在新媒體融合中創建自己的公眾號、抖音號、微博、網站、APP等,再依據收視群體的喜好策劃一些本土化的融媒體欄目。標題要吸引人們的眼球,將版面劃分為兩個部分,視頻置頂,下文搭配文字稿件和插圖等,這樣生產出的新媒體產品才更符合當下不同層次受眾的口味。[2]
(二)借助互聯網技術,創新節目形式
互聯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大數據時代下的一種標準,如若沒有互聯網,大數據的應用也就無從提及。對于廣播電視新媒體的發展而言,網絡技術是其發展壯大不可或缺的支撐點。早在2016年,廣播電視就實現了全國范圍內互聯網國內數據的傳送,這直接促進了廣播電視節目在網絡時代的普及。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不再依靠衛星天線,借助網絡技術也能實現節目信號的直接送達,當下流行的手機APP就是廣播電視非常好的傳播載體。以地市級廣電媒體運用抖音號為例,抖音號的開通,是眾多傳統媒體進行媒介融合的主要途徑之一。處于發展中的抖音平臺傳播力度大、傳播范圍廣,有助于增強媒體的公信力。因此,廣電媒體可以結合抖音平臺,掌握相應的生產技術,加速媒體融合進程,搭配內容傳播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增強地市級廣電新媒體的影響力。運營者也應該有一個開放、包容的思維,將傳統電視節目和新型視頻結合在一起,選擇群眾比較關注的視頻素材,適應群眾的碎片化觀看習慣和對新媒體平臺的使用習慣;以當地的熱點新聞為出發點,解讀當下的發展情況,為本地群眾提供更多豐富的短視頻內容。[3]
(三)堅持用戶為本,提升服務水平
用戶是服務最直接的反饋者,而用戶的服務體驗也是廣電新媒體融合下應該關注的重點。與受眾產生互動一直是廣電從業者所追求的傳播效果,互聯網時代,受眾更加注重自身的參與性,而廣電新媒體恰好可以實現這一點。除了簡單的評論、留言、實時彈幕、VR(虛擬現實)交互外,在大數據的分析指導下,用戶的興趣與愛好極易獲得。新媒體平臺針對性地投放和推薦用戶感興趣的新聞,在相似度較高的群體中形成話題;受眾在話題發酵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再反饋給媒體平臺和新聞生產者形成新的思考、新的話題。這種方式可以構建媒體與受眾相互交流的有效橋梁,形成良好的互動效果。同時,除了一些必需的傳播理念以外,將用戶需求作為重點,秉承“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原則,了解用戶所需要的,知道他們厭惡的,從中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呈現在用戶面前。用戶的相關需要可以利用大數據來收集,如微博同淘寶的合作,用戶在微博上搜索到的物品會直接出現在微博的推薦列表中,這實際上就是信息篩選的一種體現。同樣,廣電新媒體領域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用戶在網絡電視搜索或者是觀看最多的電影、電視、綜藝等,下次開啟網絡電視的時候,會著重出現在推薦列表中。用戶在數字頻道上搜索或者是訪問相關商品,也可以借助大數據來進行綜合性分析,按照用戶的喜好推薦產品。只有滿足了受眾不同的需求,地市級廣電媒體才能找到增量空間,走出全新的發展道路。
三、結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的廣泛運用,在媒體融合和發展道路上,廣電從業人員要將媒體融合的重點放置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結合行業自身的發展特點和媒體經濟所展現出來的規律,構建一套完善的融合體系,為大眾提供最優化的觀看體驗,這樣才能推動廣電新媒體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蘇秋,顧江.大數據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特征、動力與路徑[J].現代經濟探討,2015(11):50-54.
[2] 尹寶君.大數據時代檔案管理中新媒體與傳統紙媒的融合研究[J].蘭臺世界,2015(23):116-117.
[3] 倪逸之.大數據時代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發展困境與趨勢[J].新聞世界,2014(10):14-15.
作者簡介:田紅娟(1976—),女,陜西渭南人,本科,金昌廣播電視臺總編室主任,研究方向:地方廣電媒體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