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訊? 記者陳永鑑)為了提高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隊伍的能力素質,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2020年8月17日至8月20日,由陜西省文化館主辦的2020年全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培訓班在漢中市南鄭區開班。
陜西省文化廳原副廳長、省作家協會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蔣惠莉、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副處長張智林、陜西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陜西省文化館館長洪濟龍、漢中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漢中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張漢紅、漢中市南鄭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丁濤等相關領導出席了培訓班,全省各市級群眾藝術館館長及各市、縣(區)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參加了此次培訓班。
由漢中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漢中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張漢紅主持的開班儀式在17日上午舉行。開班儀式上,由漢中市南鄭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丁濤向參會人員致歡迎詞,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副處長張智林發表講話。
陜西省文化館郭潔宣讀了《關于成立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志愿者聯盟的決定》,隨后舉行了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志愿者聯盟的授牌儀式。
8月18日上午,特邀陜西省文化廳原副廳長、省作家協會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蔣惠莉作《關于依法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思考和建議》的專題講座。
18日下午舉行了工作交流會,會議由陜西省文化館非遺部主任白拴鎖主持。會上,各市派出代表,輪流進行工作中的經驗分享和交流。通過這次交流會,展示了各市非遺保護工作的新亮點、新舉措,為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提供了參考。
8月19日上午,特邀陜西省文化館原副館長、陜西省非遺保護中心原副主任修劍橋進行了《非遺的申報與保護》專題講座,《百花》雜志副主編、編輯部主任撒小虎進行了《〈百花〉雜志融媒體建設與非遺的保護》專題講座。
除講座授課、經驗分享等培訓方式外,19日下午,漢中市南鄭區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南鄭區文化館館長王慶和帶領參會的各地非遺業務骨干進行了現場教學活動,考察了漢中藤編技藝、黃關黃酒古法復釀技藝、漢中棕編制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8月20日上午,特邀陜西省文化館非遺部副主任李鴻軍作了《非遺保護工作中的得失與相關概念的討論》專題講座。
學員們紛紛表示,本次培訓活動的開展很及時,培訓中安排的相關課程主題鮮明,重點突出,既有政策性的解讀,又有可操作性的指導,使大家明確了今后非遺保護工作開展的方向,對各地開展非遺保護工作起到了很強的指導作用。
本次培訓作為我省非遺保護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工作,通過學習和交流,提高了思想意識,強化了管理水平,把握工作方向,對提升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隊伍的專業水平和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