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扎麗努爾·托乎提
摘 要: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為社會培養合適的人才。當今社會,復合型人才需求旺盛,因而高校在人才教育過程中需要從多學科交叉的視角出發審視各個學科的發展。高校思政課受到學科屬性影響,更需要進行跨學科教育,這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外在推動,也是高校思政課教研創新發展的內在要求。但是,從當前高校思政課多學科交叉教研工作的現狀來看,在學生專業屬性、師資意愿及能力、學科屬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基于這種情況,本文對多學科交叉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教研發展提出建議和對策,如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原則、強化思政師資團隊建設、加強高校有關部門的統籌與協調,旨在為高校思政課教研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教研;多學科交叉視角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5-0023-02
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為獨立學科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十分完備。無論是學科形態,理論體系建設,還是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但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這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學科也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由思政課單一學科逐漸向多學科交叉轉型。不僅要進行馬克思主義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還要不斷汲取新生學科的養分,擴大學科交叉的范圍,從而更好地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工作的發展,提升教學水平。
一、多學科交叉教研在高校思政課開展的必要性分析
(一)內在要求
學校教育是將社會和自然中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條理化的結果。例如具體到一個地域,地理學研究的是該地域的地貌、地形,經濟學研究的是該地域的經濟狀況,民俗學研究的是該地域的風土民情。從這個角度來看,只有跨學科才能認識到事物的全貌和本質。高校思政課的本質是對人的教育,目的在于培養人的理性思維、正確的價值導向以及面對生活的能力,涉及人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說思政課天然具有多學科交叉發展的屬性。當前我國高校思政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和政治》[2]五門主干課程。五門課程共同指向大學生思想教育這一共同的教學目標。但是這五門課程中都包含了歷史、文化、政治、社會、心理、科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從上述角度出發,多學科交叉教研是高校思政課開展的內在要求。
(二)外在訴求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前中國的各個行業和領域都不再是以單一的學科知識就能夠應對和解決的。人們的思想趨于活躍,要求學生走向社會后能夠充分利用所有的學科知識儲備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保證不被社會和時代淘汰,才能夠找到更多的發展之路。而且在社會秩序改變和社會生活發展的狀態下,人們的觀念越發自由,多元化趨勢明顯、批判性精神增長、選擇性更強。這是高校思政課教育在多學科視角下進行教研的外在訴求。
二、當前高校思政課進行多學科交叉教研工作的現狀探討
(一)師資情況:意愿不高,能力欠缺
高校思政課進行多學科交叉教研工作的基礎在于教師隊伍。從當前發展現狀來看,教師進行多學科教研的意愿和能力都制約著多學科交叉教研工作的開展。
從意愿方面來講,目前很多高校思政教師要承擔全校的教學工作,而且還要承擔相應的科研工作,因此從精力和時間方面來講,教師對于多學科教研的意愿并不高。另外目前高校思政教師大多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專業學科出身,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進行交叉學科發展,很多人認為會對思政學科的發展造成很大風險,因此從內心排斥進行多學科的融合[3]。
從教師能力方面來講,很多教師的知識結構并不能滿足交叉學科發展的需要。因此,單憑思政教師的力量并無法進行思政學科交叉教研任務。而在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教研工作中,本位思想嚴重,并不能形成多學科之間的互幫互助效果,由此制約發展。
(二)學生情況:專業不同,交叉針對性不強
高校專業眾多,包括工科、理科、文科、藝術等,各個專業學生的人文基礎知識并不一致。思想政治課是作為一門公共課而開設的,思政課教師往往一個人需要承擔不同專業學生的教學任務,學生基礎的差別使得教師講述相同的思政課知識學生的認同度也會大大不同。因此對于交叉學科的思政課教研工作帶來負面影響。若改變思政課的選課方式,以學生自由選擇思政教師,會出現同一個班級中有多個不同專業的學生,本質上還是會出現前述問題,從而為思政課多學科交叉的教學科研造成麻煩。
(三)學科情況:學科不同,存在矛盾
多學科交叉意在將不同的社會、自然學科進行整合。從實際情況來看,人文社會學科主要是學習以人、社會為研究對象的相關知識,探討人的精神、價值觀等,自然學科則對邏輯思維有著偏重[4]。因此文科和理科之間天然存在著矛盾,使得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學科的出發點、理解思路、解決方法都大相徑庭。具體到人文社會學科當中,思想政治學科與其他人文社會學科也存在很大不同。這種多元化的知識體系雖然為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但本身也存在著較難在短時間內調和的矛盾與困難。因此,從這個角度講,不同學科之間的差異性和矛盾性從基礎上為多學科交叉視角下高校思政課的教研發展造成了阻礙。
三、多學科交叉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教研發展的建議
雖然高校思政課多學科交叉教研存在不少問題,但是并不意味著沒有可行性。思政教師能夠做的,就是要尋找多學科交叉的著力點,不斷創新,從而提升思政課的創新教研。
(一)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原則
高校思政課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總結和發展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重要原則就是與時俱進、實事求是。因此,高校思政課的多學科交叉教研工作也要堅持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原則[5]。要在保持思政學科自身特色的情況下,不斷融入其他學科的理論成果,創新資源整合方式,不斷豐富思政學科理論體系[6]。例如,在高校思政課中引入歷史學、社會學、傳播學甚至現代人工智能等自然學科的的理論發展成果,促進不同理論資源之間的整合,構建出一整套完整的學科理論體系。當前中國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巨大價值和重要引導作用。因此思政課多學科交叉教研工作的開展也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不斷拓寬視野范圍,從而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資源。
(二)強化思政師資團隊建設
教育發展,教師為本。強化思政師資團隊建設是開展思政教育多學科交叉教學的基礎前提。思政教師隊伍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思政教育多學科交叉教研水平的高低;思政教師隊伍教研意愿的水平,決定了思政教育多學科交叉教研水平的高低[7]。因此,提升思政師資團隊的業務素質、職業道德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要使廣大思政教育教師認識到進行多學科交叉教研的重要意義,認識到進行多學科交叉教研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思政學科不斷創新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從而使教師以積極的態度和主動的行為來對待這個問題。只有教師在認識層面意識到思政學科交叉教研的重要意義,才能夠構建出思政課交叉發展的內在動力,否則僅僅依靠政策等推動的思政課多學科交叉視角教研,是低效且被動的。
第二,在思政教師的選拔上,可以放開學科專業限制,積極吸取其他學科的人才充實到思政教師隊伍當中,以便于在思政教師內部融入進新的思想。思維定勢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這主要是由于一個人長期處在一個習慣性的環境中所造成的。思政教師長期處于思政課的理論當中,會造成自身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不開放、不多元,因而引入其他學科背景的教師,能夠為思政學科教研帶來新的思維方式,這是十分有益的。
第三,要加強不同領域和學科之間的交流,打破固有的界限,為多學科交叉教研建立一個交流溝通的機制。每個人的認知都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局限性,要打破這個局限性,交流溝通是必然之舉[8]。
第四,進行思政教育學科的多學科交叉教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了避免資源的浪費,可以采取以問題為導向的教研方式,將教研焦點集中到某一具體問題上,從而高效開展合作。
(三)加強高校有關部門的統籌與協調
高校思政教育學科多學科交叉教研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人一地就能夠完成的。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高校的統籌與協調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高校領導層要對高校內部不同院系之間做好統籌協調工作,提供一個平臺,營造一個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多學科交叉教研的氛圍與環境。經由這個平臺,將低層次的多學科交叉教研工作逐漸向高水平轉化,進而建立一個多學科交叉視角思政課教研發展的機制,更好促進其發展。
第二,思政課交叉學科教研,由于需要對資源進行整合,因而需要一個帶頭人的出現。思政教育學科帶頭人要充分利用平臺和范圍,對具體的教研任務進行指導,包括原則、方法、內容等,避免一盤散沙的局面出現。同時根據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要做好統籌協調工作,因材施教。
四、結語
跨學科的概念早在1926年就已經由外國學者提出,在當代中國,這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高校思政教育學科要從系統性的視角出發,重視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屬性,突破認知局限,從而促進多學科交叉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教研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王一普.多學科交叉視角構建大學英語教學體系[J].中國外語,2006,3(4):7.
[2]馬健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3]李文珍.高校思政課多學科交叉教研探討[J].大學教育,2019,4(7):44-46.
[4]鄭丙沛.高中地理與多學科交叉融合教學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6.
[5]李浩,李瑾.多學科交叉視域下的《刑事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高教學刊,2017,76(4):120-123.
[6]張立群.互聯網思維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探討——以湖南文理學院為例[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5(8):72-74.
[7]劉敬東,王群,曹煥男. 多學科交叉背景下的普通高校舞蹈學學科發展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3,8(29):332.
[8]匡志盈.多學科交叉視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啟示[J]. 社會科學家,2016,19(1):550-552.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