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
摘 要:融媒體時代對傳統紙媒的傳播力、影響力帶來了巨大影響,對主要負責對內宣傳的企業報的傳播更是帶來巨大挑戰。在這一環境下,企業報自身必須通過融媒體轉型,在傳統的文字、圖片表現方式的基礎上,通過增加視頻等融媒體報道方式提升自身的公眾力傳播。本文提出在融媒體時代的創新思維下,通過“融故事”“融形式”“融傳播”“融制作”這幾個方面來提升自身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探索融媒體環境下的轉型發展路徑。
關鍵詞:融媒體;企業報;轉型
中圖分類號:G2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5-029-02
2018年底,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對企業內宣媒體及外宣職能進一步改革整合,成立融媒體中心。以《哈爾濱鐵道報》為例,該中心同時擁有哈鐵新聞App、哈鐵電視臺、微信公眾平臺、官方抖音號等十余個媒體。而就在融媒體中心成立之后,該報在定位上也由過去的單純紙媒、信息生產的首發平臺,轉變為深度報道平臺和集萃平臺。同時該報作為全媒體傳播平臺中媒體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推動多種媒體共同生產、共同發布的任務。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因此,《哈爾濱鐵道報》響應黨的號召,堅持以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目標,嘗試轉變融媒體思維,建立總策劃、項目制加項目組的工作機制,并進行一系列嘗試創新,探索企業報融媒體轉型的發展新路徑。
一、“融故事”提升紙媒傳播力
新媒體環境中傳統紙媒傳播力下降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哈爾濱鐵道報》運用好故事進行融媒體策劃、融媒體制作、融媒體傳播的整合,以新載體承載好故事,以新形式呈現好故事,將紙媒故事打造成“融故事”,提升報紙傳播力。哈佳鐵路的開通運營,是國鐵企業服務地方發展的重大事件,也是鐵路實現自身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新聞點。該報及時發掘到高鐵司機的兒子首次乘坐火車,感受哈佳鐵路這一新聞線索。經前期策劃,成立項目組于開通當日跟蹤采訪,創作融媒體作品《“小豆包”圓夢哈佳鐵路》。作品采用視頻形式,用小學生的視角和表述方式講述了一家人與哈佳鐵路的情緣,天真質樸的語言展現其父母“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該融媒體作品以文字+二維碼形式刊登在當期四版,同時在哈鐵新聞App上發布,最終獲得10 500次點擊量、哈爾濱鐵路官微6 400次點擊量、人民鐵道微信3 700次點擊量[1]。借助手機媒體,這個故事得以廣泛傳播。之后該報整理“小豆包”的故事在各個平臺上收到的精彩留言,反映職工的情感共鳴,單獨編輯成版,形成一種傳播效果“閉環”。
“融故事”嘗試為報紙媒體提供了傳播能力上的延伸與擴展,既保持了作品策劃性、思想性和深度性,又彌補了報紙媒體缺乏互動性、二次傳播能力弱的先天不足[2]。而這種“融故事”類的創作,需要從源頭上進行總體策劃,在新聞采集過程中注重融合媒體形式兼顧,文案制作上注重互通,傳播推送中注重互動,從而達到最佳傳播效果。
二、“融形式”強化故事引導力
引導力是新聞輿論引領人、指導人的力量,是引領和疏導輿論,使之朝著預期方向發展的能力,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價值所在。在新的媒體環境下,如何在維持新聞熱度的同時,保證新聞輿論走向,使其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是強化好故事傳播的重要方面[3]。
該報在四版整版推出了一個老車長的故事《讓我在笑容里為你祝福》,再次以“融故事”方式報道一位退休老車長在離開崗位之際,仍舊心系企業、留戀企業,為在崗的同事寫下一封信,寄托一份期待的故事。該故事的融媒體作品一經各個手機媒體平臺推出,就收到了過萬點擊量,引得職工廣泛關注。當時正值東北嚴寒的冬運關鍵時刻,需要集團公司上下以高度的愛崗敬業責任心,樹立安全責任意識,嚴守冬運安全。本報在老車長信中的眾多細節里,抓住了安全期待這一情感線索,于第二期再次報道了該單位學習討論這封信的線下活動,并刊發了融媒體作品《一封家書牽動愛崗熱潮》,以一版頭題、四版整版配合引導讀者,將感恩企業深情化為守護安全的執著信念。隔期以安全責任意識為主題,深挖“一封家書”在青年職工中帶動的感召作用,同時配以言論《讓安全責任與青春同行》,進一步引導受眾體會退休老車長保障安全工作的感悟。
三、以“融傳播”擴大作品影響力
影響力是衡量新聞傳播效果的重要標準,是新聞輿論工作觸動以至影響讀者思想、行為、態度等的能力。一篇作品影響力的大小,可以從受眾有無反響,行動表現及引發評論等方面進行判斷[4]。在新媒體環境下,適應當前傳播對象閱讀碎片化、分散化和圈層化的特點,打造一批稿件+融媒體的創作作品,形成融媒體作品作為傳播先導,新聞稿件作為深度支撐的“融傳播”組合,達到作品影響力在不同的群體中擴大的效果。以企業重要工作為主線,該報采編人員深入基層一線采寫生動故事,先后制作刊發的短視頻《安檢員的一天》《9個生存能力爆棚的山里人》分別獲得近13 000次點擊,《安檢員張大姐的最后一班崗》點擊量超過了15 000次,《冷極不冷,溫暖如家》《古驛站燈亮了》點擊量近萬。
四、以“融制作”打造媒體公信力
優質內容是媒體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媒體公信力的重要支撐。在哈佳鐵路、哈牡高鐵開通之際,該報組織策劃大型融媒體報道團隊,傾力打造鐵路視角的開通報道。在哈佳鐵路開通之際,本報組織采訪團隊深入沿線對三個百年未通火車的縣進行采訪,報道一條鐵路開通將會對沿線人民帶來的新變化,并制作了專刊《迎哈佳鐵路開通專報——蒼山不語載龍騰,大美河山一線牽》,融媒體作品《聽說了嗎?哈佳快速鐵路要開通了!》和《哈佳鐵路沿線3縣的大美風光》,通過精美、詳實的影響資料展示沿線人民對鐵路的期盼以及沿線風貌,內容豐富、充實具有價值。開通當日,該報組織的融媒體團隊采訪足跡遍布了開通列車沿線的各個角落,采集新聞及畫面素材。該報二三通版致敬了全集團公司為哈佳鐵路奮戰的幕后英雄,并配合以融媒體作品《心·哈佳》,充分記錄了哈佳鐵路開通集團公司付出的一系列努力。
圍繞哈牡高鐵開通,本報策劃將地方特色與鐵路特色融為一期,一版采用稿件點線面結合,欄目、言論、圖片結合方式,展現開通當日盛況。二三通版記錄高鐵背后的冰城、雪城、紅色印記、民俗文化、美食支線,用一條大美哈牡高鐵串起了冰天雪地和金山銀山。四版用“視覺”及融媒體作品,講述了三位工務高鐵人的感人故事,版題配以“這里有我們在,請旅客放心,請集團公司放心!”,對職工的付出加以肯定和回應。
五、結語
逐漸深化的融媒體建設改革,將帶給新聞宣傳及企業報工作更多資源、機會與可能。堅持改進創新,不斷進行內容、體裁、形式 、方法、手段的新嘗試,才能獲得路徑、理念、機制的新成果,推動融媒體傳播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白家偉.探析融媒體時代新聞宣傳的挑戰和機遇[J].傳媒論壇,2019(14):102.
[2]欒軼玫.融媒體時代新聞生產的流程再造[J].視聽界,2010(1):28-30.
[3]朱春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經驗坐標、發展機遇與路徑創新[J].新聞界,2018(9):23-29.
[4]張劉剛.論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難點和路徑[J].新聞知識,2019(6):84-87.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