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 崔秀蘭 李季平
摘 要:基于國際學生評價項目2018(下文簡稱“PISA2018”)大閱讀觀和程翔經典閱讀觀,分析二者的差異與共性,探究二者的啟示:構建以單一文本為契機的多文本閱讀系統、通過元認知策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整合多媒體資源更要回歸教學文本、注重學生親身體驗的原始閱讀。
關鍵詞:PISA;2018 大閱讀觀;程翔;經典閱讀觀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5-0102-02
2016年10月出版的《PISA2018閱讀素養框架(草案)》,創造性地構建出一個包羅萬象的閱讀策略層級體系——大閱讀觀。與國內閱讀教學相比,程翔在眾多具有經典閱讀理念的教師中脫穎而出。本文將PISA2018大閱讀觀與程翔的經典閱讀觀進行比較,探索二者對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的策略啟示。
一、PISA2018大閱讀觀與程翔經典閱讀觀的差異
(一)關于PISA2018大閱讀觀
根據《PISA2018閱讀素養框架(草案)》中對閱讀素養的含義、維度等相關內容的重新界定,PISA2018閱讀素養的測評總體呈現出“大閱讀”觀。
1.PISA2018閱讀素養概念的新發展
PISA2018將閱讀素養定義為“為達到個人目標,增長知識和發展個人潛能及參與社會活動而對文本的理解、使用、評價、反思和參與的能力”[1]。該定義明確了閱讀的個體目的性,不再僅僅關注獲得的知識容量,更注重個人潛能的發展以及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體現了閱讀素養提升的階段性、過程性和遞進性。與之前相比,PISA2018在定義中還首次將閱讀載體“紙質文本”改為“文本”,這就意味著電子文本將以各種各樣的形式進入閱讀過程,擴大了閱讀對象的外延。
同時,其還側重于“評價”“反思”“參與”能力在閱讀過程中的地位,形成了“理解→使用→評價→反思→參與”這種層級遞進、難度增加、范圍廣泛的閱讀過程。比如PISA2018樣題《宇宙探索的黃金時期結束了嗎?》[2]一文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問題一(單選題):依據文章內容,探究私營企業對宇宙探索有何影響?
A.私營企業已經表明可以更有效地開展宇宙探索項目
B.民眾質疑官方公布的宇宙工程的必要性
C.與私營企業相比,相同探索宇宙項目上,政府機構稍顯遜色
D.政府機構和私營企業逐漸朝著合作共贏方向發展
問題二(主觀題):請考慮作者是如何撰寫本文以及評論者們是如何回應的。根據文字信息,請寫一篇評論,歸納宇宙探索的兩個主要的好處。請用文本中的細節支撐你的論點。
PISA2018這道樣題設置的兩個任務完整地呈現出“理解→使用→評價→反思→參與”的閱讀過程,這一逐級深入的閱讀過程豐富了閱讀素養的內涵,促進了閱讀素養的提升。
2.PISA2018閱讀認知過程框架的細化
第一,文本認知策略細化。PISA2018在文本認知策略上的一大亮點就是把隱性的閱讀流暢性提到了顯性位置,它直接影響我們閱讀體驗的成效。閱讀流暢性是指“能夠準確、自動地閱讀文本,以便充分理解的關聯文本的能力”[3]。流暢的閱讀有助于讀者更準確地將自己的注意力分配到閱讀過程的各個層面,相反,阻塞的閱讀迫使學生將自己的注意力分配到較低級的閱讀體驗過程中,以至于設定的閱讀時間處于“失控”狀態,總體說來,這樣的閱讀體驗較低級。從這個角度來看,提高學生的閱讀流暢度更有助于學生閱讀體驗的有效生成。
第二,任務管理策略細化。PISA2018構建的任務管理策略主要體現在閱讀元認知策略的設置上,PISA2018認為“元認知閱讀策略包括閱讀目標的設置,并且在該目標下進行有效閱讀,準確篩選并精準定位重要信息,監測閱讀生成過程,及時調整閱讀策略,進而解決閱讀理解問題”[4]。這一策略的設置下,閱讀的過程更加完善,趨于完整,也比較符合學生閱讀體驗“感知→理解→抒發”的必定過程,該策略使學生的閱讀體驗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讓學生實時監控自己的閱讀過程,充分獲得閱讀體驗的自主權。
(二)關于語文特級教師程翔的經典閱讀觀
程翔作為一名學者型的語文特級教師,在語文教育教學工作中默默耕耘幾十載,程翔的閱讀教學主要呈現出一種“經典閱讀觀”,其源于一線閱讀教學的實踐具有可操作性,具有驅動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層價值[5]。一是從閱讀載體的角度看,程翔倡導的閱讀主要依賴紙質文本,閱讀中國從古至今各個時代的大家之作。而且,程翔閱讀教學中過多使用多媒體持消極態度。他認為閱讀應是純粹的過程,要善于為學生營造適當的閱讀氛圍。二是從閱讀素材的角度看,程翔主要關注名家名篇,對于生活中的閱讀關注不夠,但程翔善于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與閱讀聯結,從而迸發出符合時代發展的閱讀內容。三是從閱讀體驗建構的角度看,程翔將閱讀分為“原始理解”“后續理解”“基本理解”三個階段,并且設置了閱讀教學的三層級目標。盡管十分關注閱讀體驗的生成過程,但對閱讀體驗過程的反思不夠,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學生閱讀體驗的生成,學生的閱讀體驗在無形中被割裂。
二、PISA2018大閱讀觀與程翔經典閱讀觀異曲同工
(一)重視閱讀主動權——閱讀體驗的關鍵
PISA2018閱讀素養的定義使得無論在閱讀目標的確立、閱讀文本的選擇,還是閱讀過程評估和閱讀結果輸出的各個方面,學生都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對于閱讀主動權的問題,程翔的立場是無論怎樣都不能剝奪學生的原始閱讀,原始閱讀就是初始閱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閱讀體驗的主人。
(二)倡導讀寫聯系體——閱讀體驗的生成
PISA提出的閱讀素養強調學生的閱讀要放在社交環境中,不僅要求學生從閱讀對象中獲取所需的知識,還要求學生要具有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將自己的閱讀所獲能夠自主、流暢地表達出來的能力。PISA2018 閱讀測試增加了單元文本的比例,例如在《宇宙探索的黃金時期結束了嗎?》一文后,插入多位評論者的不同觀點,要求學生選擇其一并加以論述。閱讀只有通過表達,才能實現最完整的閱讀過程,PISA倡導為閱讀和寫作搭建溝通的橋梁,將閱讀落實到實處。關于“讀”與“寫”的關系,程翔認為不能割裂二者之間的聯系,在課堂教學中,程翔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來表達自己的見解,甚至不顧課時的束縛,就某一個學生十分專注的問題,開展專題課,鼓勵學生輸出自己的閱讀體驗。
(三)鼓勵批判性思考——閱讀體驗的提升
由PISA2018閱讀素養的定義,我們能夠看到批判性思維的整個生成過程,學生在閱讀之前就可以辯證地來觀察文本,閱讀時更可以就某一開放性的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閱讀結束后學生可以將自己的閱讀體驗遷移到閱讀之外,閱讀是學習的過程,更是批判的過程。程翔在多年的一線教學中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具有敢于質疑、批判權威的勇氣,能夠發現并提出問題,并給予學生時間搜集資料支撐自己的觀點,程翔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更來自于自己對于文化的堅守。例如程翔發現《愚公谷》選自《說苑·政理》,但是教參提供的翻譯有誤,于是就找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驗證核實,由此激發了程翔對《說苑》這本書的濃厚興趣,《說苑譯注》的完成正是源于他對練習題中的一個小問題的批判性思考。
三、PISA2018大閱讀觀和程翔經典閱讀觀的啟示
(一)PISA2018大閱讀觀的啟示
1.構建以單一文本為契機的多文本閱讀系統
在閱讀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傳統的單文本閱讀不但不能增加學生知識的儲備量,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束縛學生的思維想象力。PISA將連續文本的線性閱讀轉換為非連續文本的非線性閱讀,例如PISA2018《宇宙探索》主題單元設置的三個任務,任務一屬于連續單文本,任務二屬于非連續多文本,任務三屬于連續性單文本,這種連續單文本與非連續多文本交叉考察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多維閱讀素養。但是多文本閱讀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仍需要依托于單文本閱讀,二者是互補的,都應受到重視,盡管形式不同,但殊途同歸——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2.通過元認知策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在PISA2018閱讀素養測試的背景下,閱讀元認知策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閱讀前,主要體現在觀察閱讀材料、設定閱讀目標、估計閱讀時間和選擇閱讀方法等。閱讀中,主要體現在監控閱讀時間、靈活轉換閱讀策略以及圈改批畫閱讀感悟等。閱讀后,主要體現在梳理與整合閱讀感悟、評價閱讀效果以及反思整個閱讀過程等。PISA2018提出的閱讀元認知策略比較符合學生的閱讀規律,有助于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它使學生的整個閱讀過程更符合個人現實狀況,真正將閱讀還給了學生。
(二)程翔經典閱讀觀的啟示
1.整合多媒體資源更要回歸教學文本
程翔認為,在信息時代應該適當采用多媒體教學,這不僅是教學方法的發展和創新,更是創新型社會賦予教育的使命,培養學生獲取、整合、運用信息的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中高效地提取信息,進而提高學生的批判、創新能力。但是語文閱讀教學還是要回歸到教材文本中來,這是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所決定的。學生正是通過閱讀作者富有藝術性的語言,通過想象和聯想來體會作品語言的藝術魅力。陸蠡《囚綠記》中有“綠”,朱自清《綠》中也有“綠”,語文教師不必通過多媒體過分展示綠的顏色,而要引發學生對生命之綠的“幻想”。語文課上,再美的顏色也不需要“圖解”,或者說,正因為美,所以不用“圖解”。語文的魅力莫過于通過文字提供無限聯想和想象的空間。
2.關注學生親身體驗的原始閱讀
程翔執教《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時設置了兩課時,起初學生很不喜歡這篇“無趣”的文章,但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教師的指導,學生逐漸認識到文章的邏輯美,對這篇文章產生“好感”的人數大幅度提升。反觀我們的閱讀,主要是以教材上的經典文章為主,這部分文章主要的文體是記敘文和議論文,學生通過閱讀得到的有效信息不過是作者在文本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和相關的寫作手法,這種閱讀多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是相互脫離的,學生不可能通過一味地回顧傳統獲取未來生活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那么學校教育就必須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閱讀文本,多一些像《中國石拱橋》《景泰藍的制作》《人民英雄紀念碑》《蘇州園林》等說明文應走進學生的視線,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將會得到更具有時效性的鍛煉。PISA2018已經為我們完善了閱讀素養的生成構架,更加符合知識經濟及提倡終身學習型社會的要求,對于我國的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應該借鑒。同時,也一定要繼續傳承程翔提出的經典閱讀觀,我們要根據我國各地區的學情,在借鑒與傳承并舉的理念下,著力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參考文獻:
[1]OECD.PISA 2018 Draft Analytical Frameworks[EB/OL]. http://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PISA-2018-draft-frameworks.pdf.2016:11,7,106,107.
[2]潘涌.語文核心素養:“表達力”和“思想力”——基于PISA最新分析報告[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45-152.
[3]Kuhn,M.R. &,Stahl,S.Fluency:Areview of developmental and remedialpractices[J].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Psychology,2003(95): 3-21.
[4]OECD.PISA 2018 Draft Analytical Frameworks[EB/OL]. http://www.oecd. org/pisa/pisaproducts/PISA-2018-draft-frameworks.pdf.2016:11,7,106,107.
[5]崔秀蘭,許勇.淺談程翔的語文教育理念及其對“卓越教師”計劃的啟示[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34(5):129-131.
(責任編輯:林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