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東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新時代各大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基于目前整體趨勢向好,局部有待進一步規范優化的形勢,遂以雙師型培養模式助力思政教學改革提出四個途徑:加強高校思政教學與政府、行業、企業的四方聯動;進一步培養與發展思政教育專業的師資隊伍;加強思政教學的實踐性,建立長期的實踐教育機制;改進和完善思政教學的課程體系等,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學整體素質。
關鍵詞:雙師型培養模式;思政教學;助力改革
中圖分類號: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5-0140-02
雙師型教師是高職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大特色,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還要具備實踐能力。雙師型教師是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經驗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對提高職業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思政課教學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以雙師型培養模式助力思政課教學,不僅可以促進教師隊伍建設,還可以通過分析研究教師培養模式,發揮其標桿作用,沿著規定路線不斷做出符合自身的創新。
一、以雙師型培養模式助力思政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雙師型培養模式助力思政教學改革缺乏聯動性
利用雙師型培養模式助力思政教學改革,可以有效地促進高校思政教學的成效,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雙師型培養模式在引入的過程中缺乏聯動性和合作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政府、行業以及企業相脫節,沒有形成多方聯動,導致思政教學改革的效果不理想,大大降低了思政課教學的質量,從而削弱了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熱情。
(二)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機制不合理
雙師型培養模式要求教師既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也需具備較強的成熟的實踐操作能力。首先,就目前來看,雙師型教師隊伍缺口比較大,來源渠道較單一,培養模式較落后,缺乏科學性和時效性。教師的實踐能力趕不上專業能力,雙師型教師自身缺乏實踐能力,這就導致學生缺乏創造性和實踐性。其次,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課上講解為主,不僅教師實踐的機會少,而且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也非常少,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模式只停留在表面,高校引入雙師型培養模式更是蜻蜓點水。最后,缺乏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激勵機制,高校對雙師型教師的重視程度較低,在選拔和錄用等方面給予較少的優惠,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雙師型教師助力思政教學的積極性,更有可能流于形式。
二、以雙師型培養模式助力思政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政府、行業、企業的四方聯動
在對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的相關方面研究發現,在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途徑上,高校與政府、行業和企業的聯系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以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企業與行業提供實踐基地和兼職人才的方式,對高校思政教師進行深層次培訓,打造全方位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這樣的聯合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建設樹立了良好榜樣。在思想政治教學改革中,政府、行業、企業的聯動也是必須把握的一個重要方面。政府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發展提供相關方向上的政策支撐、提供一定額度的政策資金、明確的目標和保障相關企業、行業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人才培養提供兼職教師資源。高校通過邀請政府與相關行業、企業的高層人員開展知識講座、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數據庫;將行業、企業科研項目引進學校,建立科研基地;聘請行業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交流合作、搭建產學研的合作交流平臺;教師定期到行業掛職鍛煉、企業行業人員到學校兼職等形式來加強高校與政府、行業、企業的聯系。這樣多方結合的聯動機制從整體和局部發展上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做出了具體規劃且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政府、行業、企業和高校的聯動機制,有利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上更加合理地進行教育改革,實施更加積極的教學方法。同時,高校通過參與政府、行業以及企業的實踐,比較完善地了解社會的發展需求和行業的發展現狀,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之相聯系的方面及時做出調節,使得思政教學始終與社會、行業的發展需求相適應,也使經歷過思政教學的人更加適合社會發展需求,使之在思想上保持先進性。
(二)進一步培養與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師資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1]。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對思政教學改革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以雙師型培養模式助力思政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在師資力量的來源渠道、類型、培訓、激勵機制、保證機制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規定,從整體上促進了隊伍的完善與發展。
根據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發展模式,加強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教師的重要地位,使得教師對自身的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有更高的認識,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自我理解對教學積極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在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中對師資來源、培訓、激勵機制和考核機制所作出的改革是在對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必須認真了解,并給出對策的基礎上。在教師的來源上,拓寬渠道,采取多元化的聘用模式,對于創新型和雙師型的高層次人才要積極引進,使教師隊伍數量得以有效擴充。在教師的培養上,應建立終身培訓制度和相應的激勵機制,通過與政府、企業和行業的聯動,高校根據自身需求,與有關部門共同制定教師的培訓制度,形成分層次、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多形式的教師終身培訓體系。積極組織思政教師定期進行培訓,使其樹立終身學習的自我發展理念。同時,相關部門和高校應定期安排教師參與學術交流、訪問名師指導等活動,為其能力提升營造一個相對穩定的學習環境,引導和支持教師在教學改革上積極創新等工作。制定完善的相關建設條例措施,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能夠穩定發展、逐步前進。政府政策的導向性和支持性干預都是保障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相關的條例措施制定上,必須包含界定教師的資格、職務、聘用機制和懲罰獎賞等方面,使得思政教師能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學校還可以在教師之間建立一種良性的、與時俱進的競爭機制,增強其緊迫感和危機感,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三)加強思政教學的實踐性,建立長期的實踐教育機制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模式中對教師的培養和教學中所開展的實踐培訓及結合實踐教學都是教師培養和成長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2]。實踐是理論知識發展與升華的必要渠道,只有對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進行不斷分析研究,才會發展成為被廣泛推廣的知識。在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教學中過于注重理論性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一般還是沿用理論灌輸的方法,對于教學的實踐性、應用性培養方面不夠重視,也沒有及時采取其他的教學形式進行彌補,致使思想政治教學在理論建設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建設輕視實踐發展、注重教學說教而輕視實踐養成、注重教學形式上的教化而輕視內容的內化,忽略了思政教師教學的實踐性建設和學生的自主性發展。社會實踐是判斷教師與學生在理論知識層面是否扎實、能否靈活應用于實踐發展的檢驗。
對于思政教學中出現的這種現狀,必須對教學的實踐性方面進一步強化,建立一個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性質和教學特點相符合的、迎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實踐教育基地,建立長期的、定期的實踐教育機制,使高校與社會、行業和企業形成共同合作、互利共贏的局勢。同時,還應該做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地位與其他專業課一樣,享受實習、培訓等相應級別的待遇。做好思政專業教學與實踐應用的合理分工,在踐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師數量安排的合理性,教學任務上應減輕,實踐教學環節應加強。在開展的實踐教學環節中教師應本著堅持理論知識與實踐相互轉換的原則,積極大膽地對實踐教學方法的進行創新性改革,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融入實踐教學,使其感悟實踐、升華知識。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不斷加強教師的實踐學習,通過舉辦兼職專家、企事業單位優秀人才的講座和跟隨他們一起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對思政教師在實踐性、應用性方面的培養,使得思政教學的實際效果進一步提高。
三、結語
通過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模式的分析探究,從實踐環節、培養環節、聯動環節和后期保障上的一些做法與對策,合理借鑒其中的優秀策略。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實際出發,高校與政府、相關行業、企業環節應該怎樣做,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怎樣做好教師隊伍建設、怎樣進行專業學科及相關學科建設及如何提升教師、教學的實踐性等方面,積極做出改革、創新。通過相關方面的改革和創新,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更加適合社會發展對高校建設發展的新要求,從而建立一個更加合理的、適應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的、得到更多人認同的思政教學體系,促使高校思政教學始終保持與時俱進和不斷前進的姿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3-19(1).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林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