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萍
摘 要:針對教材中探究綠色植物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實驗中的不足,從選擇實驗材料、改進裝置、改變實驗原理等角度進行改進,從而更加科學合理設計實驗方案、使實驗現象更加清晰具有說服力。
關鍵詞: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實驗改進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通過三組演示實驗驗證了綠色植物的呼吸時釋放了能量、產生了二氧化碳、消耗了氧氣。從而為“呼吸作用”概念的建構、理解呼吸作用的實質打下基礎。
1.教材中的實驗原型及不足之處
1.1教材中的實驗原型
(1)驗證植物的呼吸過程產生了二氧化碳。一個廣口瓶中是萌發(fā)的種子。在瓶口塞插入一個帶閥門的導管和一個塞著棉絮的漏斗。實驗開始時閥門是關閉的。過一段時間后,拿掉漏斗上方的棉絮,往瓶子里注入清水。同時打開閥門,使瓶內的氣體進入試管。觀察試管內澄清的石灰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驗證植物的呼吸過程消耗了氧氣。甲瓶中裝有萌發(fā)的種子,乙瓶中裝有等量的煮熟的種子,把甲,乙兩瓶同時放到溫暖的地方。24小時以后,把點燃的蠟燭伸入廣口瓶內,觀察蠟燭在甲、乙兩瓶中的燃燒情況。
1.2教材實驗的不足之處
1.2.1第一個實驗,驗證植物的呼吸過程產生了二氧化碳的不足之處。
(1)材料采用廣口玻璃瓶裝種子,利用彎曲帶閥門的導管疏導氣體。然而在玻璃管插入瓶塞和挪動實驗裝置時,玻璃管很容易碎。(2)用清水注入漏斗,整套裝置比較繁瑣。扭動起來很費勁。(3)沒有對照組,缺少說服力。
1.2.2第二個實驗,驗證植物的呼吸過程產生了二氧化碳不足之處。(1)把裝有種子的甲,乙兩瓶同時放到溫暖的地方。沒說明是有光、無光。(2)剛做完第二個實驗,驗證了植物呼吸會產生二氧化碳,學生會認為伸進甲瓶的蠟燭熄滅是因為二氧化碳所導致的。這個實驗存在兩個變量。也就不能科學的證明是瓶內種子呼吸消耗了氧氣,還是蠟燭是因為缺氧導致熄滅。
2.對教材中實驗的改進
2.1實驗材料
萌發(fā)和煮熟的黃豆種子、新鮮和煮熟的菠菜、礦泉水瓶、匯源果汁瓶、細線、帶滑輪開關的輸液管、小燒杯、澄清的石灰水、大廣口瓶、20%的NaOH溶液、火柴、竹簽、小試管。
2.2實驗原理
(1)植物呼吸產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2)NaOH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4)植物呼吸消耗了氧,缺氧條件下、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擾,燃燒的竹簽火焰會熄滅。
2.3實驗裝置及方法
2.3.1實驗一:植物的呼吸產生二氧化碳
(1)取四個同樣大小的礦泉水瓶。分別裝入等量萌發(fā)和煮熟的黃豆種子、新鮮和煮熟的菠菜。(2)擰緊瓶蓋,把帶滑輪開關的輸液管插入瓶蓋,關好滑輪開關。(3)四小時后,把輸液管另一端插入裝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小燒杯,打開輸液管的滑輪開關,擠壓礦泉水瓶壁。把瓶內氣體導入到小燒杯內。觀察澄清的石灰水的顏色。
2.3.3實驗二:植物的呼吸消耗了氧氣。
(1)取四個同樣大小的匯源果汁瓶。分別裝入等量萌發(fā)和煮熟的黃豆種子、新鮮和煮熟的菠菜。(2)取四個同樣大小的玻璃試管,注入等量的20%的NaOH溶液,試管口保留1cm的空間。分別插入裝有黃豆種子和菠菜的匯源果汁瓶內。為防止試管傾倒,用細線系注,把細線拉出瓶口。(3)蓋緊瓶蓋。(4)24小時后打開瓶蓋,把點燃的竹簽分別伸入到匯源果汁瓶內。觀察各瓶內竹簽燃燒情況。
2.4實驗現象及理論
實驗一,改一個萌發(fā)種子實驗為對照實驗,萌發(fā)種子與煮熟種子。改廣口瓶為塑料瓶,帶閥門的玻璃導管為帶滑輪閥門的輸液管,更方便安裝,就不用再插入漏斗,倒清水排放二氧化碳實了,直接擠壓塑料瓶導入氣體進入燒杯內的呈請的石灰水,即簡便容易操作,又節(jié)省時間。
并且改為兩組對照實驗。萌發(fā)和煮熟的種子,新鮮和煮熟的蔬菜,分別放在見光與不見光的條件下,充分證實了綠色植物的種子和植株在見光與不見光條件下,都能產生二氧化碳。見光與不見光條件下,都要呼吸。
實驗二,直接把點燃的蠟燭伸入到萌發(fā)和煮熟的種子的廣口瓶內,改為兩組對照實驗。萌發(fā)和煮熟的種子,新鮮和煮熟的蔬菜,分別放在見光與不見光的條件下,利用NaOH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在大廣口瓶內插入裝有20%的NaOH溶液的試管。避免錯誤誘導學生在實驗一的基礎上,錯誤認為實驗二是萌發(fā)的種子及新鮮的植被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抑制了蠟燭的燃燒。而是萌發(fā)的種子和新鮮的菠菜呼吸時消耗了氧氣,使燃燒的小木條熄滅的。
3.改進實驗的創(chuàng)新
第一,實驗用具選取更恰當,實驗操作更簡潔科學。
就地取材,使用簡單易得的實驗用具,如保溫杯、注射器、帶滑輪閥門的輸液管、小木條等,不僅節(jié)約了實驗成本,簡化了實驗裝置,而且操作方法更簡便,實驗效果更明顯。
第二,實驗原理科學可控,實驗現象更直觀。
利用NaOH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特性,把裝有20%的NaOH溶液的試管萌發(fā)的種子裝置,保證實驗中只有一個變量,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擾,當把燃燒的小木條伸入萌發(fā)種子裝置,小木條火焰熄滅或燃燒變弱,而煮熟的種子和菠菜瓶內,火焰沒變化。毫無疑問的說明是萌發(fā)的種子和新鮮的菠菜呼吸時消耗了氧氣。
這樣完成兩個實驗的探究后,學生自然而然理解歸納出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理解呼吸作用并不是呼吸,實質是有機物的分解,釋放能量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