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憲朋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財務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加強各項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企業財務管理效率和質量,所以說信息時代下的財務管理工作發展有著較大的機遇。本文就當前信息技術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突破展開具體論述,并提出相關創新策略與手段,希望能夠有效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加強對于信息技術的融合與應用,進而推動整個財務管理工作的科學高效發展。
關鍵詞:信息時代;財務管理;突破;創新策略
1.前言
在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之下,為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帶來了巨大的契機,通過對其合理的技術應用能夠有效把握財務管理的優勢,進而為相關決策的制定以及企業的發展提供保障。所以說必須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以此來尋求財務管理工作的突破和創新。
2.信息技術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突破
隨著科學技術在財務管理中的不斷運用,有效地改善以往的財務管理模式,對財務評估、財務決策等環節產生巨大的影響,有效地提升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避免了以往的管理環節的復雜性、管理周期的長久性等會問題的出現,有效地促進企業在生產、管理、運營、銷售等方面的發展和進步。
2.1打破傳統財務監管方式,實現現代化管理
在以往的財務管理工作中,主要的財務監管方式是以人作為主體,局限于某個區域內而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上面進行運用的時候,財務管理模式發生重要的改變,不再局限于某個區域,而是發展達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有效地實現遠程管理,可以充分保證財務的遠程查賬、遠程報賬、遠程審計等工作一體化的監管,為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便于企業長久的發展和進步。
2.2實現了動態處理的及時性
在以往的財務管理工作中,財務信息的管理大多數是靜態的和不動的,極大程度上是依賴于人員的收集、報送、審批、處理,程序相對復雜,操作時間相對較長,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和進步。而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能夠使得財務信息實現實時的動態轉化,極大地改變了財務動態處理的方式,有助于及時更新各項數據和報表,為企業的發展和進步奠定扎實的基礎。
2.3實現財務的共享與監控
信息財務基礎網絡信息的傳播,可以將財務信息在各個電腦終端上實現共享,同時亦可在后方對所有的財務數據實行集中監控。這對于企業的各個分公司與分銷代理機構而言,可實現財務的無縫對接,加強了總部對分公司和子部門的控制力度,增強了財務的集中控制和資金流動,整體降低了企業財務管理的成本。
3.信息時代下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
3.1財務融資渠道的創新
信息科技時代下,企業的融資渠道更加多樣化,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為他們提供了一些新型的融資方式。比如,銀行與電子商務提供商聯手推出的網商融資,可以無需要擔保,建立在企業網絡信用之上的一種特殊融資方式,不僅為企業節約了成本,更為企業在規定范圍內取得了資金。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企業可以通過網絡尋找資金提供方。企業與企業間通過網絡了解資金需求與供求信息,節省了企業尋找資金與貨品的時間與精力,大大提高了融資的范圍與融資的效率。
3.2財務管理方式的創新
由于信息化體系構建周期比較長,其注重長遠發展,也就是在既定企業目標的情況下,對其加以優化和完善。受到大數據時代的影響,為了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還要對財務工作人員進行科學規劃,注重組織框架設定。利用大數據系統,將企業數據不對稱現象進行處理,提升財務數據的合理性和公開性。企業還要結合財務管理環節中信息化管理真實情況,實現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利用云技術等方式,加強數據處理和采集,促進企業財務數據處理質量的提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實力,以此給企業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3加快財務數據與業務一體化建設
企業可以通過開展財務數據與業務信息一體化建設工作,提升相關數據應用效率,將地域以及空間帶來的局限性進行突破,落實資源傳遞和共享目標。并且,企業還要加強各個等級權限設定,提升數據共享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比如企業能夠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快推進不同產業供應鏈之間的融資擴充,尤其是對于各項金融款項的收支問題進行把控,從而實現對企業內部各項數據的應用,提高企業的業務能力。
3.4加強宏觀調控,提高運營能力
信息時代下,各種理財項目層出不窮,這即為企業帶來盈利創收的可能,也為企業帶來一定的資金風險。除卻企業在激烈競爭環境下的經營風險外,企業還將面臨著一定的金融風險。新經濟環境下,各種金融與理財工具的創新,交易費用的減少,資金市場的配置更為高效,這些都為企業的理財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通過對金融工具的一些把控和使用,可以有效規避一些風險,通過一些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提高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增強企業的投資回報率。然而金融工具畢竟是一把雙刃劍,有其自身存在的風險可能。一旦金融市場動蕩,對企業產生的打擊是致命的,因此企業財務管理必須增加防范意思,增強企業抗擊風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顧一琛.淺談信息時代下財務管理工作的突破與創新[J].科學與財富,2017(24):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