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溫針灸療法對腎陽虛IVF-ET反復移植失敗患者子宮內膜厚度的影響。方法:將72例腎陽虛IVF-ET反復移植失敗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溫針灸+藥物組)36例予溫針灸療法配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療,對照組(單純藥物治療)36例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療。3 個周期后統計IVF-ET移植妊娠結局,并比較未妊娠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結果2組未妊娠患者治療后內膜厚度較單純用藥前均增加(P<0.05 ),且溫針灸+藥物組治療后子宮內膜厚度較對照組增加更明顯(P<0.05 )。治療組(溫針灸+藥物組)臨床妊娠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溫針灸療法能改善子宮內膜厚度,促進子宮內膜的生長,有利于胚胎著床,提高臨床妊娠率。
【關鍵詞】不孕癥;溫針灸;子宮內膜厚度;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近年來不孕癥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約占生育年齡婦女10%左右[1]。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主要是運用醫學技術和方法對配子、合子和胚胎進行人工操作,以達到受孕目的的技術[2]。其中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輔助生殖技術,成為眾多不孕癥患者的選擇,對幫助不孕癥患者懷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1?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7.12-2019.3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生殖遺傳科行IVF-ET反復失敗的子宮內膜厚度<6mm的腎陽虛型患者72例,隨機分成2組。溫針灸療法+藥物治療組和單純藥物對照組,兩組間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兩組間不孕年限比較
表2 藥物+溫針灸組中平均不孕年限(5.50±1.65)年,藥物組中平均不孕年限5.42±1.74),兩組患者年齡經統計學分析均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資料構成具有可比性。
2中醫診斷標準
主要依據、《中醫婦科學》[4]、《中醫證候規范》[5]及相關文獻論述而制定:
腎陽虛證
主癥: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睡眠偏多;次癥:月經少,神疲乏力,頭暈耳鳴,脈沉細無力。
3溫針灸禁忌癥
①極度疲勞忌灸;②皮膚病忌灸;③大血管、心臟部忌灸;④皮膚感覺遲鈍者忌灸。
4納入標準:
①經子宮輸卵管造影或腹腔鏡檢查證實不孕原因為輸卵管因素或輸卵管再通手術2年以上未妊娠;②患者月經周期規律(27-35d),并且自然周期有正常排卵;③月經第2-5天血清bFSH≤15mIU/ml,雙側卵巢基礎竇卵泡數≥6個;④患者均為IVF-ET移植反復失敗需再次移植的患者。
5排除標準
①年齡<24歲或>45歲者;②患者既往有IVF卵巢低反應病史者,或者前次常規IVF卵子不受精或受精率低于30%者;③夫婦雙方染色體檢查異常;④月經周期和基礎內分泌異常。
6 治療方法
6.1治療組(溫針灸+藥物治療組)在IVF-ET失敗月經來潮第8天起開始服用戊酸雌二醇片(日一片,服用3個月經周期),同時配合溫針灸療法治療。
操作:選用一次性無菌針灸針,直徑為0.3毫米,長短規格為1.5寸和2寸的針灸針。定穴后局部常規消毒,腹部腧穴采用緩入緩出的針刺導氣法,針感下傳至外陰,余穴采用平補平瀉手法。根據周期不同,將艾條截成長約2cm艾炷,將艾炷點燃后置于針柄上,燃灸條行溫針灸以患者有溫熱感為宜。
6.2對照組(單純藥物治療組)
在IVF-ET失敗月經來潮第8天起開始服用戊酸雌二醇片,日一片,服用療程為3個月經周期。對照組在IVF-ET失敗后休息三個周期,均進入IVF-ET常規方案胚胎移植周期。胚胎移植后14天測血尿hCG,定期隨訪,B超了解胎數。
7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 子宮內膜厚度、形態: 記錄前后兩個IVF-ET周期中hCG注射日及胚胎移植日的子宮內膜厚度、形態。①子宮內膜厚度監測方法: 采用彩色超聲診斷儀,陰道探頭測量子宮內膜厚度時在子宮縱切面顯示子宮內膜全段時凍結圖像,測量內膜厚度,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②子宮內膜形態: 采用 Gonen 等提出的 TVS下子宮內膜形態分型標準: A型為典型的三線征。B型內膜為A型至C型之間的過渡類型,即仍可見三線征,但子宮肌層與內膜基底層交界處強回聲增厚,變模糊,而中央宮腔線回聲稍低、模糊,此二者之間的回聲為相對較低回聲區。C型內膜為整個子宮內膜表現均一強回聲,三線不清晰。
8討論
傳統的溫針灸方法在針柄末端放置大小不等的艾炷,后來艾條在適應臨床同時又滿足了療效,被臨床針灸醫生廣泛采用。溫針灸不僅具備了針刺的疏通經脈、行氣活血,也兼具了艾灸的溫陽散寒功效。
綜上所述,針灸和艾灸兩者的結合療法可以明顯提升不孕癥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妊娠率也相應提高。隨著溫針灸在治療不孕癥臨床中應用,為治療不孕癥提供了一種新的療法,也為中醫藥療法在輔助生殖領域的應用中作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彩虹.輔助生殖技術進展[J].中國婦產科臨床,2002.3.(2):66-68
[2]譚楓,王健.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發展的評折〔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09,38(2):154-156.
[3]張玉珍.中醫婦科學[M].1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121-124
[4]賀成功.溫針灸療法及其應用[J].中醫學報,2015.30(200):143-144.
[5]馬寶璋,齊聰.中醫婦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M].226-230.
作者簡介:夏春林(1995.1),女,漢族,云南省宣威市人,云南中醫藥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針灸防治婦科病。
(云南中醫藥大學?云南?昆明?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