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媒體融合視域下,廣播電視行業擁有更多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媒體融合意味著大眾媒體之間的聯系增強,媒體資源得到了高度共享。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行業應該如何走以后的路,就成為廣播電視行業改革發展的首要問題。本文基于媒體融合視域,對廣播電視行業發展問題進行相關研究。
關鍵詞:媒體融合;廣播電視行業;發展問題
中圖分類號:G22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4-0036-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媒介融合背景下廣電行業的改革創新”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9XWD229
媒體融合是各種媒體不斷向前發展的必然趨勢。近些年,媒體融合在我國的熱度不斷增加。紙質媒體、廣播電視媒體等傳統媒體都開始與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建立了聯系,并開發出具有信息共享、資源集中處理功能的信息產品,為廣播群眾呈現了不同感官享受的體驗。在媒體融合視域下,廣播電視行業要如何發揮自身傳統媒體的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已經成為當前廣播電視行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
一、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的發展路徑探究
(一)圍繞節目拓展市場
在當前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媒體急需重新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領略不同的傳播等級,將自身的目標受眾以及市場受眾清晰地劃定,并以此為藍本與核心,將各個媒體的平臺有機結合,在找尋目標客戶的前提下輸送高質量的節目。[1]在廣播電視產業中,我國相關部門統一排查發現,目前已有超過70%的客戶與市場實現對接,得益于良好的對接和互通,實現了廣播內容的制作精良。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積極與社交平臺的聯動,使得節目的標準與選材更貼近當下的市場。通過傳統的聽眾領域,向包括短視頻、微博、微信等多元化的平臺輸出,咨詢獲取更為便利。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機融合,達到了不同的節目格局融合,市場效益與經濟效益也能顯著提升。
(二)廣播電視節目提質增速
在當前多元化節目井噴的狀態下,廣播電視節目在媒體融合視域下,進一步提升質量與加快速度成為關鍵要義。目前,絕大部分的廣播電視節目在當地的要求下制定了相應的考核機制,對節目內容的審核要求也日益提高。其審核的目的不僅僅是查看節目是否符合國家要求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要考察節目的內容是否能夠得到認可,是否能夠正向推動廣播電視節目品牌的樹立,是否具有更好的傳播力。從現有的經驗來看,在絕大多數的廣播電視節目中,訪談、交通以及民生話題為主的節目內容是媒體融合視域下最為熱門的項目,其精確把控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以及喜好,基于此形成了一個良好且龐大的廣播電視節目市場。此外,在現有的廣播電視節目中,除了將新鮮的一手資訊內容在廣播電視節目中播出以外,其新聞的延伸和后續情況,大多會在媒體融合視域下形成新媒體、微博微信等平臺的拓展,實現了線上線下多媒體平臺的融合互通。這拓展了節目多元化的額外內容,使得現有的廣播電視節目質量不斷提升,順應了媒體融合視域下的發展要求。
(三)實現立體傳播和多元創收
當下的媒體融合視域,也可以理解為在大數據、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和呈現形式更為立體與多元,用戶還可以使用天線或Wifi等功能實現收聽。以廣播節目為例,駕駛員可以在駕駛的過程中收聽,部分年齡較大的聽眾大多使用收音機聽,其余人群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設備收聽。通常情況下,不論是收音機還是手機,只要具備移動信號即可實現及時的節目收聽以及節目參與的需求。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近幾年來,我國廣播節目的品牌廣告商創收比例明顯上升,這在新媒體迅速崛起,傳統媒體優勢消融的情況下實屬不易。而究其原因,更多元化的傳播、更便捷的收聽、更多的參與性和互動、更豐富的線下衍生活動,起到主要作用。這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支撐,離不開媒體融合的相互助力,讓廣播發掘出自己的“第二春”。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廣播行業創新策略
(一)培養新“新聞人”
在當前媒體融合的視域下,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人已經逐漸無法跟進新聞制作節奏,培養新“媒體人”成為當務之急。而新媒體人的要求與能力,除了具備良好的新聞素養以外,最為重要的即為具備前沿的戰略目光以及一定的互聯網思維。這是當下廣播電視媒體思考的重點。如果沒有良好的創新求變意識,廣播電視媒體勢必將面臨淘汰。只有做好新時代的人才培養工作,才能在當下廣播電視媒體急需轉型的現實情況下,推出更多的應用型人才,為幫助廣播電視產業再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轉型的過程中,還需要更多的媒體和平臺之間碰撞融合,實現良好的案例帶動,為人才的交流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實現可持續化的廣播電視產業循環。[2]
(二)增加電視節目的多維傳播
結合過往的實際經驗來看,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內容大多是單向傳導的,每當播放結束后,節目的傳播即可停止,缺乏與用戶和受眾之間的交流,作為內容的創作者也沒有第一時間得到用戶的反饋。缺乏交流、互動以及溝通是最為突出和顯著的問題。而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和媒體融合的視域背景下,實現廣播電視節目的互動門檻不斷降低,在節目開始前就可以完成節目的互動和交流,使得節目的聯動性更強。以國民受眾程度最高的春節聯歡晚會為例,其在2016年加入了互動環節——整點搖一搖功能,并在節目上設置了一定的獎品,用以更好地增強用戶的使用體驗感,促進交流活動更多開展,使得觀眾和用戶本身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節目放送的一環。這樣的多元化形式以及豐富的交流機制,能夠更好助力廣播電視節目進一步擴展用戶群體,取得更好的觀影效果。
(三)推動新媒體與廣播的融合
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加持下,傳統一維的廣播內容能夠走向多維度的綜合立體傳播。眼下,廣播、紙媒涉足視頻制作并不鮮見,它們在手機端的微信公眾號、社交平臺、電腦終端上不斷創新。信息化技術的持續發展,未來勢必會進一步加快信息傳播速度,為用戶帶來更好的試聽體驗。與此同時,轉變傳統的單線交流,使得節目內容更為豐富和具體,也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拉近節目與用戶之間的距離,使得廣播電視節目的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因此,在媒體融合的視域下,未來廣播電視產業的發展將會更為多元,效果也會更好。[3]
(四)做好當地文化特色新聞建設
在融媒時代背景下,傳統電視廣播媒體如何能夠可持續發展,還與其品牌的特色建設與內容開發有著直接關系。首先,傳統媒體要結合地域色彩,充分開發當地媒體特色,構建屬于自己的媒體品牌。這樣不僅可以增加電視廣播媒體的社會影響力,而且還能夠樹立優秀的品牌形象。
其次,廣播電視行業要做好品牌推廣工作,結合當地特點構建品牌,打造電視廣播節目品牌,管理者根據品牌特色進行特色化管理。打造以當地風土民情、風俗習慣為內容的節目產品,并進行合理創新和改革,把當地民俗風情作為創新背景,把人們所關注、所喜歡的事件作為內容,充實品牌內涵。最后,要不斷提升和強化廣播電視工作者的專業技能,制定科學的用人機制與人才培訓機制,通過人才培養與工作路徑規劃,為廣播電視媒體資源整合提供支持。
三、結語
媒體融合是媒體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媒體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媒體融合促進了資源共享,增加了媒體影響力和信息的傳播力量。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媒體融合符合社會大眾信息獲取的多元化需求,能夠為傳統媒體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途徑。廣播電視行業作為傳統媒體的典型代表,其如何應對融媒時代帶來的挑戰,如何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優勢,實現優勢互補,會直接影響其未來發展,甚至是生死存亡。
參考文獻:
[1] 孟慶玲.探析廣播節目在融媒體環境中的發展[J].傳媒論壇,2019,2(24):38.
[2] 何楚涵.融媒體視域中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創新探究[J].傳媒論壇,2019,2(24):29-30.
[3] 周思軍.縣級廣播電視臺融媒體發展探索[J].傳媒論壇,2019,2(24):64-65.
作者簡介:韓思雨(1988—),女,山東昌樂人,碩士,黑龍江外國語學院中文系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講師,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