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鵬寧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教師應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取最大化的教學收益,即高效課堂。自新課改推行以來,構建高效課堂已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的普遍認知和共同心愿。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
現如今,傳統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缺陷和弊端日漸顯現了出來,由于教師習慣性地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便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主體性的發揮。因此,為使高中化學教學由低效走向高效,教師必須及時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同時樹立對高效教學執著追求的理念。
一、重視項目選擇,開展項目教學
項目教學法是依托具體的項目來開展的,項目選擇是否精準、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化學課堂學習效率。要想提高化學課堂學習效率,教師不僅需要全面重視項目的選擇,而且還需要積極的提升項目的質量。如何開展有效的項目教學呢?其一,項目要涵蓋主要的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難點。我們借助項目教學法實施教學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借助項目教學法的優勢來促進學生參與課堂,對教學重難點進行理解和學習,才能構建高效課堂,真正體現項目課堂教學實施的意義及價值所在。其二,項目教學要有啟發性。項目的設計要以問題為導向層層遞進,啟發學生思考,以讓學生在項目的學習中找到學習的方向,明確學習的具體思路,更好的發散思維,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化學學習能力。其三,項目教學要具有開放性。項目中包含的內容不應是封閉的,而應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例如,在教學《氯氣》內容時,教師可以將項目設定為:氯氣的制備及性質探究。在項目的任務中可以設置以下任務:通過項目的學習掌握氯氣的制備實驗原理、凈化、收集及通過實驗探究理解氯氣的化學性質及生活中的用途等等,通過實驗教學告知學生合理使用有毒的氯氣能為人類創造更大的財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化學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學生開展高效的學習。
二、引入現實生活之水,滋養高效之花
高中化學教學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關系。所以,高中化學教學不能與現實生活相脫節。然而,不少高中化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時候,往往不能主動地在生活與教學之間搭建一座互通有無的橋梁。如果教師不能有效解決此問題,那么這不僅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所以,教師應當積極構建生活化課堂,引生活之水,澆灌化學教學,使其綻放高效之花。
以《重要的體內能源油脂》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是《重要的體內能源油脂》。在生活中,我們在炒菜的時候需要放入食用油。那你們知道油脂具有哪些化學性質嗎?下面,我們就來進行探究。其次,教師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油脂進行分類。有的學生說:花生油、大豆油屬于植物油。還有的學生說:豬油、牛油屬于動物油。教師對學生說:植物油雙鍵多,具有不飽和的特點。動物油雙鍵少,具有飽和的特點。
三、化學實驗教學方法探究
(一)提升實驗教學效能,要借助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具有展示效果好、課堂容量大的突出優勢,化學教師要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來有效的提升實驗教學的形象性和具體性,不斷的優化實驗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實驗室制取蒸餾水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開展教學。其一,化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對實驗的用具(如酒精燈、冷凝管、錐形瓶等)進行直觀的展示,對實驗的目的、原理、步驟等理論性的東西進行細化講解,讓學生在形象化的展示和講解中對實驗有一個較好的理解和學習。其二,化學教師可以對實驗的具體步驟進行逼真而又形象化的演示,并引導學生仔細觀看多媒體視頻的展示,做好相應的筆記,從而不斷的加深對實驗過程的學習和理解,有效的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學習興趣。其三,化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分模塊的微課視頻,動手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跟著微課視頻一步步的開展實驗,大大的提升實驗操作的精準性和規范性,有利于促進實驗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
(二)提升實驗教學效能,要實施分層教學
高中學生化學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各有差異,化學教師要在實驗教學中充分的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積極的結合學生對化學實驗的理解程度,合理的開展分層化的教學,不斷的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例如,在學習探究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實驗時,化學教師可以開展分層化教學。其一,分層。化學教師應當結合對班級每個學生的了解,積極的將不同化學學習水平、化學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精準化的層次定位,為分層教學打好基礎。其二,分層任務布置。化學教師要根據具體的實驗內容、每個學習層次的特點,為學生布置符合其學習能力的學習任務,如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學習要求如下:①知道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有哪些;②了解實驗的具體步驟和實驗的現象;③能獨立的進行實驗探究等等,對于提高層次的學生而言,教師要適當的拔高要求,不斷的拓展學生的實驗思維和實驗視野。其三,分層指導。化學教師應當給予每個層次的學生精準化的指導,耐心的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積極的提升基礎層次學生的自信心,不斷增強提高層次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讓課堂充滿化學教師人性化的關懷。
四、小組合作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際能力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最好的方式便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引導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步習得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通過實驗探究,不僅可以充分保障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實現教師引導者身份與學生探究者身份的和諧統一,而且還能夠增進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拓展學生的化學思維,使課堂教學收獲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制備Fe(OH)3膠體的實驗中,筆者先是用網絡中搜索到的圖片和視頻導入新課,然后引導學生了解氫氧化鐵膠體的制作步驟,還要告訴學生幾個重要的操作細節要點。在方程式中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氫氧化鐵后邊要標注“膠體”的字樣,以此說明不是沉淀。接下來,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擬定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步驟,再根據所提供的器材動手完成實驗,已驗證猜想,得出結論。如此,通過實驗探究,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精神,達到了教與學的最佳平衡。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教師要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重視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空間,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提供契機。
參考文獻
蔡伍南.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高考,2019(20):155.
云南省昌寧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