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也使新聞傳播的效果得到了優化。本文以融媒體框架下新聞傳播形式為出發點,分析其在新聞傳播上所取得的效果,以此來確保融媒體框架下,新聞傳播質量可以得到優化,并保證其最理想的傳播效果。
關鍵詞:融媒體框架;新聞傳播;媒體融合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4-0125-01
一、引言
隨著網絡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國媒體傳播環境發生了深刻變革。尤其是融媒體框架的出現對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與影響,也使得新聞傳播形式的發展創新迎來了新的機遇和突破。為此,我們需要通過不斷的思考與探究來實現新聞業的創新與發展。
二、融媒體框架下對新聞傳播形式產生的影響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它與傳統媒體相比,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對其原有的新聞傳播形式產生了巨大影響。
(一)新聞傳播渠道的變化
在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媒體在進行新聞傳播時所使用的渠道往往較為單一。隨著融媒體框架的出現,報紙、電視、互聯網、手機軟件等媒體渠道的綜合化發展已經成為當前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必然情況,使得媒體進行新聞傳播時所應用的渠道也變得更加豐富,并能夠實現相互之間的互利共贏。
例如,作為我國新聞業權威代表的《人民日報》,在融媒體框架下,通過建立起對應的官方網站、電子報刊、短視頻等媒介,取得了良好的新聞傳播成效。而當前我國各個領域的媒體也都如《人民日報》一樣,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融媒體背景下多渠道傳播的方式,并逐漸形成了一個融合電視、報紙、網絡、移動客戶端等相結合的“矩陣”體系,實現了新聞傳播“形與態”的融合發展。
此外,融媒體框架的逐漸形成與應用,能夠對一部分自媒體傳播虛假新聞的問題進行緩解。一方面,主流媒體以及官方媒體在融媒體形成后對新媒體各個領域的入駐,并通過專業新聞人員的進入,對新媒體由于過快傳播而帶來的虛假問題進行了有效改善。同時,由融媒體構成的多元渠道傳播模式,能夠對受眾反饋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矯正新聞的偏離性,從而保障了新聞內容的質量和真實性。另一方面,新聞傳播者在進行內容編輯時,也開始重視文字、視頻等多種媒介的應用,而不是單一地發布某一類消息,促使新聞傳播向著多元化方向展開,從而避免受眾流失,提升了新聞傳播價值。
(二)新聞交互形式的優化
早期傳統媒體在進行新聞傳播時,往往會基于其自身所選定的傳播目標進行信息傳遞。在此過程中,所涉及的新聞傳播者會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并確保新聞內容的權威性與真實性,將新聞的“刊登”與“發布”作為新聞傳播的終點。但這樣往往難以進行傳播效果的評估,而且其所對應的受眾也只能通過報紙以及廣播等媒介來獲取與接收相應信息,缺乏對內容的交流與互動。這種單一的“傳—受”模式也正是傳統媒體難以解決的問題所在。
隨著互聯網與移動終端在人們生活中的不斷普及,新媒體尤其是自媒體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可以吸引大量的傳統媒體受眾?;谄鋸娬{互動與實時性的背景,受眾能夠在網絡上與其他人交流并得到回應。然而,對于新媒體來說,信息生產的成本往往較低,也降低了“入行門檻”,使得新聞業不再被專業新聞從業人員壟斷。這種情況的出現雖然使得信息傳播的時效性與廣泛性得到了提升,但也對新聞傳播的專業性與真實性帶來了嚴重沖擊。
隨著融媒體框架的形成,新聞傳播者門檻過低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而且對傳統媒體中無法實現相互交流的問題進行了平衡。另外,各大傳統媒體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開通了相應的專屬網絡平臺賬號,實現了對受眾意見以及反饋信息的接收,并且可以做出即時性的相關回應。此時的新聞傳播受眾者轉變成用戶,新聞信息發布也不再是傳播的重點而是開端;同時,用戶對相關問題的反饋也成為了新聞傳播者所需關注的重點,并對其與受眾之間距離相對遙遠的問題進行了彌補。[1]
(三)新聞傳播內容的融合
在融媒體框架中,不同的新聞媒介往往會表現出不同的形態,而不同形態使得其在新聞傳播過程中也具備了對應的優勢。這就使得在傳統媒體背景下,各司其職的新聞內容傳播形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時代的需求。
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媒體在對同一事件以及同一內容進行傳播時,可以采取不同形式來展開。文字、圖片、聲音、影像4種新聞內容傳播基本形式的組合以及相互交織佐證,能夠將新聞事件更加立體地展現在用戶面前,這也是在融媒體環境下媒體進行新聞報道時的必然選擇。另外,除了這4種基本新聞內容傳播形式外,還有數據新聞、AI(人工智能)、VR(虛擬現實)新聞等新的新聞傳播形式也為新聞傳播帶來了新的血液。
融媒體在實現傳播渠道以及表現形式之間有效結合的同時,其內容也逐漸表現出了相互融合的趨勢。其可以通過對內容的互補融合,將其在不同媒介形態下所對應的新聞傳播側重點進行結合。例如,在進行新聞傳播時,可以基于文字對新聞的內容進行表述與深度分析,通過音視頻來對新聞事件的現場感進行增強,并結合圖片來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與感受其相應的內容,從而增強新聞事件現場感。通過對圖文音視的多層次結合與應用,確保新聞內容傳播的有效性,使其新聞的可信度與可讀性隨之提升。
三、新聞傳播形式基于融媒體框架應用所取得的效果
隨著各類新聞傳播媒介的融合,其在新聞傳播過程中能夠對傳統的傳播效果進行優化與改善。而且基于多元化的媒介表達,其可以實現對反饋接收模式的不斷優化。在融媒體框架下,新聞傳播內容不再是以單一的受眾接收信息作為標準,而是能夠使其作為用戶參與該過程中,并且實現“受眾—用戶”的有效轉變。[2]
在融媒體框架下,新聞傳播既來源于大眾又傳向給大眾,形成了一種交由大眾進行審批,實現全民全面傳播的模式。在多種媒介相互融合的機制下,用戶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對新聞信息進行接收,其自身可以在各種渠道中對自身的意見進行發表,甚至用戶個人也可以轉變為新聞的傳播者對相關內容進行表述或是拋出質疑。[3]比如,新聞在傳播的過程中產生較強的輿論質疑時,新聞傳播者要對新聞內容進行回爐再造以及重新調查,同時,事件所涉及的官方機構也可以介入其中最終讓用戶接受,以此完成對新聞的有效傳播。
基于這個背景,新聞傳播的效果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提升,并且用戶介入其中,是其相較于傳統媒體傳播具有的最大優勢之一。在融媒體框架下,新聞的傳播形式在其自身的形態、渠道、內容、速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但經過多重融合,可以實現新聞傳播效果“1+1>2”,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能夠取長補短、優勢互補,達成多方共贏的目標。而且在多元渠道的影響下,其能夠形成更強的覆蓋能力,讓主流媒體與小眾媒體相互并存,令其在相互碰撞、相互競爭的過程中,引起兩者的相互融合滲透以及觀點的交織,從而使這種傳播效果不斷優化和放大。
四、結語
在融媒體框架下,新聞傳播的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聞傳播的效果得到了明顯提升,新聞傳播的渠道得到了極大豐富。這優化了新聞的交互形式,促進了新聞內容的多重融合,從而使新聞傳播的相關內容更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有助于實現新聞業的不斷創新與突破發展。
參考文獻:
[1] 鞏兆恩.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變革分析[J].傳媒論壇,2020,3(02):32+34.
[2] 奚欣晨.新媒體傳播形式下文化新聞的創新與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2):249-250.
[3] 徐楠云.融媒體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與新聞教育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3(27):34.
作者簡介:王瑋祥(1988—),男,山東威海人,本科,助理記者,長期從事區域新聞以及熱點新聞的采寫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