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傳統出版業在信息時代的影響下,正走向全新的融合發展時代。在由傳統出版向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約定俗成的工作習慣和既有的工作模式影響,無論是出版行業還是出版行業的從業者——圖書編輯,均遭遇了一定的陣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傳統出版業向融合出版轉化的進程。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分析出版業融合發展的現狀,指出困境,并提出在此時代下處于風口浪尖的圖書編輯適應這個時代的策略。
關鍵詞:融合時代;圖書編輯;困境;轉型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4-0174-01
一、出版業融合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概念已從我們的生活必需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要求包含出版業在內的各行各業快速完成與互聯網的結合,實現傳統與新興的結合,以滿足人民群眾和企業發展的新需求。基于此背景,出版業積極尋求融合發展道路,無論是在技術融合還是在內容融合方面均取得了一定進展。
技術融合:大數據、云計算、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移動APP、微博、微信等內容平臺的推陳出新,加快了出版融合的發展。傳統的紙面文字和圖片內容,已變成了集音頻、視頻、線上服務等于一體的立體內容。
內容融合:技術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內容的多元化呈現。在出版業融合時代,傳統出版業的內容核心被不斷地挖掘和再次創造,IP成為了由傳統出版向新型出版轉變的一大橋梁,《人民的名義》《如懿傳》等一些傳統出版業中的優秀作品被打造成了影視、動漫等立體新型產物。
二、出版融合時代下圖書編輯的現實困境
(一)編輯工作方式難以改變
圖書編輯工作方式依然由行業主流態勢決定。目前來看,圖書出版企業的盈利點和圖書編輯自身的業績增長點,依然停留在紙質圖書層面,并且大部分出版企業尚未將融合出版的效益增長同圖書編輯的提成掛鉤,因此大部分圖書編輯工作方式依然以線下的紙質圖書為主,即重視文字工作,忽視互聯網技術的掌握及互聯網思維的轉變。
(二)圖書形式單一,與出版融合時代調性不符
圖書編輯存在傳統的出版工作思維,缺乏互聯網思維,在產品策劃選題時傾向于傳統的圖書策劃選題,這樣單一的形式不符合出版融合時代要求的多媒體、多維度產品調性。為了迎合出版融合時代市場的需求,圖書出版企業將傳統的圖書資源簡單地轉化后直接拋出,沒有經過互聯網思維策劃的產品被生硬地轉化為各種內容輸出形式,形式和內容上的不匹配造成了與用戶實際需求的脫節。這便是許多出版企業的經濟效益遲遲無法得到有效提升的原因之一。[1]
(三)數字和信息化編輯平臺使用問題
進入出版融合時代,傳統圖書編輯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如何快速掌握并熟練地使用數字和信息化編輯平臺。文科背景的傳統編輯,尤其是從事傳統圖書編輯有一定時間的編輯,較難掌握新型數字和信息化編輯平臺的應用,傳統的紙質工作時期遺留下來的習慣一時難以摒棄。年紀較輕的圖書編輯相比老編輯在新平臺的應用上要更加熟練一些,但就如今的出版業來看,缺乏圖書編輯業務能力過硬、數字信息化編輯平臺掌握熟練的復合型人才,大多圖書編輯在操作新編輯平臺時,由于不了解深層次原理,大多數時候是依靠死記硬背來操作,效率難以得到保障。[2]
三、出版融合時代下圖書編輯轉型對策
圖書編輯的轉型受到外部環境的一定制約,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對出版行業的要求,圖書編輯應擁有一定的職業危機意識,在出版融合時代尋找時間和機會提高自身素質,實現由傳統出版行業素質向出版融合時代素質的轉型。
(一)堅守職業品德,擔負文化傳播責任
伴隨出版融合進程的加快,出版形式日趨多樣化,作者出版作品相比過去更加便捷,造就了出版融合時代作品的急劇增多。基于時代和市場的變革,無論是寫作者還是閱讀者,他們的寫作與閱讀需求也在發生改變,對優秀作品的定義也與過去有所不同。作為文化輸出的把握者,圖書編輯應肩負起傳播優秀文化的責任,無論在何時都要以向大眾傳播優秀文化為己任,這就需要圖書編輯在新時代下不斷地提升自我,積極了解當代的流行文化與普世價值,以保證圖書編輯在編輯過程中去偽存真,傳播通俗易懂的信息,摒棄庸俗不堪的信息,去掉垃圾信息,保留有價值信息。
(二)保障圖書編輯質量,內容依舊為王
在過去的圖書出版業中,素有“內容為王”的說法。圖書出版看的不是包裝的精美和宣發的到位,圖書占領市場依托的永遠是為大眾所喜愛和迎合大眾需求的內容。在出版融合時代,出版業由傳統的紙質出版方式轉為了更加多元的音頻、視頻、網絡等出版方式,但是內容永遠是其內核。圖書編輯在編輯和審核內容時,依然要靠對語法、文字編排以及對應知識的了解來完成。出版融合時代給傳統的圖書編輯行業生態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自身業務素質能力的高低依然決定著未來圖書編輯發展的前途,依然要靠圖書編輯的個人業務和職業素養來保證圖書編輯質量,保證出版的圖書內容健康向上。這對圖書編輯個人以及出版行業都是幸事。[3]
(三)刨根問底,掌握互聯網思維
出版融合時代的來臨,需要傳統的圖書編輯在日常的工作中接觸更多符合出版融合時代需求的電子書等。由于傳統工作思維的影響以及傳統工作技能的重心偏移,在日常工作中技術人員同編輯之間的溝通需求與日俱增,如果編輯缺乏基本的對出版融合時代下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了解,會導致工作效率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出版內容同融合時代下的技術脫節。圖書編輯必須跟上潮流和趨勢,以互聯網思維引領工作節奏,完成新時代下編輯工作的編、排、校一體化的工序。因此在出版融合時代下,圖書編輯應當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出版融合時代要求具備的數字編撰平臺的基本使用方法,應用互聯網思維與技術開展工作。
(四)站在全局角度,選題多元化
不同于以往紙質出版物的策劃選題,圖書編輯只需要考慮健康有益的價值觀、符合紙質出版物單一形式的策劃選題。出版融合時代下,一部出版物最終的展現形式可能是一個音頻作品、一個影視作品,又或者多種形式并存。“一個內容多元化展現”正是出版融合時代的特征,這就要求圖書編輯站在全局角度進行策劃選題,要求選出的內容符合“多元化展現”的方式和目標,綜合思考“該內容是否適合改編為影視作品”“該選題是否有多元化開發的潛力”等問題。
(五)基于對內容的了解,做好出版物宣發工作
出版融合時代下,新數字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僅限于出版物的刊發上,還包括出版物的網絡宣傳。相比其他崗位,圖書編輯基本參與出版物出版的全程,對出版物的內容、思想、表現形式等的了解無人能出其右,因此其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百家號等新媒體平臺上開展作品的宣發工作,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這些平臺的宣發,圖書編輯既可以對外宣傳出版物,又可以了解網友和受眾對出版物的反饋,及時制定更好的內容呈現方式。
四、結語
在出版融合時代背景下,圖書編輯要與傳統的圖書出版業同步完成向數字化和信息化的轉型,通過個人業務技能和職業素質的轉型,為圖書出版業在出版融合時代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在出版融合時代中,圖書編輯應當通過擔負文化傳播責任、保證圖書編輯質量、掌握互聯網思維、站在全局角度進行多元化選題以及應用網絡平臺做好出版物宣發工作等方式,完成個人在時代下的轉型,將圖書編輯在出版融合時代的核心作用發揮出來,確保自己與企業能夠在出版融合時代下更加符合受眾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于巍.媒介融合時代圖書編輯轉型對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12):55-57.
[2] 高云松.“互聯網+”時代的傳統圖書編輯融合創新[J].編輯學刊,2016(2):17-22.
[3] 范莎莎.出版產業化視角下圖書編輯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商洛學院學報,2013(3):68-72.
作者簡介:叢志軍(1970—),男,山東威海人,研究生,中級編輯職稱,研究方向:出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