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提問是教師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式,教師可通過設置巧妙的提問來帶動學生,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所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對于當代的語文教師來講,應當重視語文課堂中的提問藝術,巧妙運用這一教學方式。
關鍵詞:中職語文;提問
一、中職語文課堂提問的不良傾向
現如今,人們越來越不贊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師生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受到了追捧,為了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提問這一方式成為了課堂中日益流行的方式,變“滿堂灌”為“滿堂問”。看似熱熱鬧鬧的教學場景和頻繁的教學互動,實則不然。褪去公開課的華麗外表,常規課堂上更多的是老師們的自問自答。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被動接受新知識,沒有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
究其原因,大抵是教師的提問沒有很好的與學生的學情對接。這里就需要考慮教學效益,假如教師提問時問題的內容過于細碎,在對課文進行講解的時候往往會呈現出支離破碎的現象,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反之,如果提問的內容太過深奧,將會導致學生不知該如何下手;假如問題過于容易,也會對學生的積極性產生影響,在培育學生、提升其智力方面發揮的作用也相對有限。
由此可知,課堂提問不僅是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一門藝術。
二、中職語文課堂提問技巧
(一)牽一發動全身
教師所設置的問題應當具有針對性,即可發揮牽一發而動全文的作用。課堂提問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故此,提問應當具有提綱挈領的功能,通過提問引起學生對全文進行思考、統領全文主旨。
如《雷雨》這一課時,課文很長,如果教師的提問太過瑣碎則會把課文分解的支離破碎。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提綱挈領的問題: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愛是否真實?這個問題起到了統領全文的作用,學生沉默了片刻,隨即便有各種回答的聲音,伴隨著激烈的討論。
在教《哦,香雪》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對香雪夜行30里路,用40個雞蛋交換一只自動鉛筆盒的行為是否值得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學生各抒己見,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
(二)大事化小
課堂提問應當是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在由淺入深的提問過程中豁然明朗。因此,教師應當結合文章內容以及學生學情合理設計問題的難易程度,確保在適宜的難度下學生能夠有思考的空間、都具備回答的條件,并且通過學生的回答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一些教師急于求成,在學生還沒有就課堂問題進行足夠的思考時,教師就要求學生回答問題。如此一來,所導致的直接結果是提問并未發揮其對學生思維的訓練作用。如此一來,課堂提問不只是未能夠起到預期效果,導致學生思維受限還挫傷了其積極性。這樣的教學并不符合新課標“高效教學”的要求。
《項鏈》一文的作者最終批判的是當時法國社會所盛行的崇尚浮華勢力的現象。不過,教師應當如何引導學生,使其意識到作者的這一主旨思想呢?如果只是對人物進行分析所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但是如何教師直接向學生們提出略顯勉強。因此,我對文中瑪蒂爾德的性格進行了分析,設計了課堂提問的問題:第一,結合剛才我們的學習,在你看來瑪蒂爾德有著何種性格特征?頑強有毅力、愛慕虛榮、誠信、喜愛享受。第二,當她意識到自己丟失了項鏈之后,她的性格出現了轉變,是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嗎?瑪蒂爾德的本性依舊是愛慕虛榮的,這些在她空閑時的回憶中能夠發現。第三,什么影響了瑪蒂爾德的變與不變?影響其改變的是社會風氣。對這三個問題的分析,逐步引導學生意識到了作者借助《項鏈》一文想要揭示的是這種不良風氣帶來的影響。這三個問題的提問,不只是鞏固了學習內容同時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逐步加深了對文章主旨的認識和理解。
(三)明知故問
教師的提問應當制造一定的“沖突”、“障礙”,以激發學生思維,發揮鍛煉學生思維的作用。對于任何一篇課文來講,學生在初始學習的時候并沒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應當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研讀、分析,以巧設“障礙”,以形成一種心理“沖突”,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在這種急于解決這種“沖突”的過程中而得到了調動,如此一來,也實現了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學生對課文思想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教《我愿意是急流》這一課時,引導學生找出詩歌的意象,學生在回答到 “荒林-小鳥”這組意象時,我故意問到:為什么不是“茂林”?學生愣了一下,我接著說道,茂密的樹林不是更能為愛人遮風擋雨,提供蔭蔽嗎?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借此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為了愛人甘愿犧牲自我、無私奉獻的愛情理念。
三、結語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所設置的問題能夠于學生心理上形成一種“沖突”,即觸及其心理,面對心理上的困惑、疑慮,學生會急于解決,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的感情閥門被打開,其靈感被激發,學生會帶著興趣更加主動的投入到問題的思考之中。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講,都應當就問題設置而下一番功夫,以不斷提升自身的提問藝術。
參考文獻:
[1]夏衛華 關于課堂提問的幾點看法[J]學語文(2010)3
[2]方穎 試論課堂提問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0(16)
作者簡介:
竺青,浙江省寧波市鄞州職業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