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莞茹
摘要:當前,我國處于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階段,物品的流通速度非常迅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將其作為推動物流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要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加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2020年9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強調,要加快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動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對于增強實體經濟活力、提升區域經濟和國民經濟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對交通物流運輸對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進行分析,詳情如下。
關鍵詞:交通物流運輸;地方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分析
引言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推動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交通一體化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交通運輸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未來我國保持較大規模的交通建設投資,還有十年左右的寶貴“窗口期”,也是國家幾個區域性重大戰略的加速推進期,以及在“新基建”政策下推進交通協同治理水平和系統整體效率提升的重要機遇期。當前,應當抓住有利時機,深化交通運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多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加強先進技術應用,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運輸服務的一體化,促進交通運輸提質降本增效,全面實現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為建設交通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1交通運輸關聯產業
交通運輸為其他產業提供人和物的空間位移服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需要和先決條件、生產生活的基礎支撐和重要紐帶、現代產業的先驅和國民經濟的先行行業。交通運輸自身的產業鏈較長,涉及了交通設施規劃設計、材料生產、勘探冶煉、建設施工、維護養護、運輸裝備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維修、運營、銷售、運輸以及交通運輸管理等多個環節,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群。產業鏈群上關聯的產業和領域眾多,包括原材料、制造、商貿、服務等。交通運輸產業對其他產業發展的影響具有普遍性和廣泛性,直接或間接的涉及了制造、建筑、金融、住宿餐飲、房地產等各個產業,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574—2017)中的20個門類、97個大類、473個中類、1380個小類幾乎都有關聯,對企業生產經營和百姓生活的影響范圍極廣。
2交通物流運輸對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措施
2.1新產業、新業態要求物流場站體系從功能到布局實現轉型
從產業發展角度看,中國大部分城市都在向高科技、創新型產業轉型,這些產業對于物流設施的需求與傳統加工制造業完全不同。傳統加工制造業對時效性要求相對較低,物流作業流程相對簡單,物流空間功能相對單一,倉儲和配送空間的關聯性不強。高新科技產業的產業鏈更加復雜,對于生產即時性和個性化要求大大提升,物流服務要求更加綜合和高效,要由傳統的單一功能向倉、配、加工等更綜合的物流功能轉變,而且傳統的倉儲在功能、形態、品質方面已經無法適應未來的需求。同時,為了保證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時效性,要求圍繞產業布局形成網絡化、節點式的物流空間結構。
2.2新技術相互促進
交通運輸是其他產業新技術孵化與推廣應用的重要載體,諸多其他產業的新技術均選擇將交通運輸作為試驗田進行嘗試。如交通工具的動力從人力、畜力到機械動力,所用能源從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一次能源到電力二次能源,從非清潔能源到清潔能源,以上技術都是在交通運輸領域進行了先期探索后逐步成熟,并向其他產業拓展應用。另一方面,交通運輸的建筑材料、工程施工、運載工具等領域均是技術密集型領域,技術含量高,更新換代快,刺激推動了相關技術的研發。如車輛、線路、橋梁、隧道、港口、機場、樞紐等交通工程設計建造水平的提升,推動了裝備制造和工程建設技術的進步以及新材料的研發應用。
2.3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暢通國際國內物流循環
物流是經濟循環的基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將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新的發展格局要求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以更經濟、更便捷、更高效的物流服務,激活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暢通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物流與供應鏈、產業鏈融合發展,增強對提升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作用,夯實國內大循環基礎。同時,要求加快國際物流和貿易通道建設,積極助推中歐班列和國際航空貨運等物流組織模式發展,打造安全便捷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保障國家產業鏈安全和國際供應鏈穩定。
2.4以多式聯運為重點,推動干線組織模式高效融合
多式聯運的本質是跨運輸方式無縫銜接、便捷換裝、快速轉運,提供全程―門到門‖經濟高效的貨物運輸服務,能夠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整體優勢和組合效率,是貨運物流服務的高級形態。其核心是解決跨運輸方式、跨部門、跨區域一體化運輸組織問題,包括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運行規則、銜接順暢的基礎設施網絡、標準通用的運輸裝備技術、開放互聯的信息共享機制、經營規范的聯運市場主體、支撐有力的產業發展政策等方面。1)提升多式聯運樞紐專業服務能力。專業化多式聯運樞紐不足、服務能力和水平不高是制約多式聯運發展的突出瓶頸。加快推進多式聯運樞紐方式銜接水平、集疏運能力、貨物轉運效率、運營管理效能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等的提升,統籌發展貨物集拼、中轉分撥、流通加工、轉口貿易、交易結算等多元化服務,進一步提升多式聯運樞紐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
結語
交通物流運輸給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全新的發展活力,也在推動區域經濟規模化、優化區域生產力布局、促進區域經濟資源的整合、帶動城鄉一體化進程及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區域內部及區域之間聯系的更加緊密和生產要素交換的更加頻繁,大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項目合作的模式日漸形成,在搞活現有生產經營模式的基礎上,規模經濟效益和專業化生產效益凸顯。
參考文獻:
[1]傅志寰,孫永福,翁孟勇,等.交通強國戰略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2019.
[2]耿彥斌,李可,陳璟,等.中國特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實現路徑研究[J].綜合運輸,2016(5):1-9.
[3]張泰,蔡垚,張哲輝,等.加快完善我國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分析和思考[J].綜合運輸,2017(5):1-5.
河南工學院 河南 新鄉 45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