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俊杰
摘 要:在高中教育體系具體教學策略逐步轉變背景之下,生物課堂的教學改革創新應當從課堂表現,學生興趣和教師理解三個方面對教學進行具體化提升。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改革創新;信息技術
在滿足基本教學目標和學生生物知識需求的前提下應當進行一定教學策略引入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應用新型教學方法過程中要以提高學生的基本知識儲備為核心目標,這不僅滿足了課程中變化還使學生加深了對于生物的理解。
1 高中生物教學現狀分析
1.1 教學模式變化不及時,四不像現象加劇
很多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設定存在混淆的情況以至于不能完善的落實新課改所要求的教學計劃。部分老師以生物能力教學作為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教育手段,卻沒有清晰的認識到高中生物能力教育的具體范圍,學生的大腦發育不完全思考問題簡單,很容易在范圍過大的教育中對問題理解不夠深刻。盡管實際上所有高中生物老師都接受了與新課程變更相關的培訓,但仍然有一些老師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應當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新,與此同時將教育重心在課堂教學上進行落實。在學生獲得知識過程中教師們的作用相對與引入新型教學方式以建設教學改革及創新的作用較弱,所以教師更應該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尤其是使用傳統提問技巧使學生獲得知識并提高技能雖然有一定作用。如果教學體系存在著不同的漏洞和誤差會使得學生進入學習興趣降低的狀態,甚至有些學生覺得課堂教學變得無聊無法積極參加課堂生物活動,不利于有效的教學建造。
1.2 缺乏對于學習興趣的提升
部分生物教育工作者不注重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反而一板一眼的對學生進行應試教育嚴重破壞了教學改革及創新的建設。除此之外,某些地區的老師習慣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適應新教學方法使其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具體的教學環境建設。
1.3 教學改革及創新的認識不正確
為了在高中建立高效的生物課堂,老師的技能提升與對于教學改革及創新的認知意識提高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師沒有足夠以教學改革及創新建設為教學指導方針的知識儲備,即使他們正在建立所謂的更高標準教學改革及創新也很難獲得真正的價值。對于秉持原有教學方式的教師來說,新型的教學方法很難學習,在建立功能良好的教學環境時不能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容易造成混亂,難以達到教學目標。
2 生物課堂的教學改革創新的建設策略
2.1 注重學生個人發展,優化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學目標不在局限于專業知識和考試成績,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也成為了教學過程總必不可少的一環。高中生在引用互聯網技術的學習狀態下中不僅掌握了與別人進行有效溝通的辦法也習慣的協助的工作方式。在高中生物的學習過程當中,思考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生物的知識與思考緊密相關,并且融入到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在課堂的理論教學當中,教師的關注點應不僅僅局限于知識,而更多的進行本身的講解以提高學生對于生物的理解。提高能力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方法和策略的培養在生物教育中格外被看重。
2.2重視課堂評價
不同的教學對象對于同一個教學任務的分析結果一定有差異,教師應該對每一個教學對象的學習成果做一一點評。檢查學習成果的優異也是個人學習的動力。新課改中學習模式要求教師做到不偏不倚,評判學習成果時也不僅僅徘徊在學術方面。在互動過程中教師不可以袖手旁觀,學生自主學習由于經驗的不足,難免在思考的過程中陷入一定的誤區,老師應當制定公平合理教學成果評價系統。合理的評價會讓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準確的檢驗,學生在追求學習成果的目標下會逐漸改善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學生在一次次朝著正確的學習目標努力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身的學習模式,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加強對生物的認知。
2.3 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
教師是高中生學習中的主要參與者和領導者,老師的個人素質也間接的影響了學生們對于個人能力的要求。新課改下的學習模式要求教師意識到互動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從傳統觀念中走出來將二者進行有效的融合。
2.4 全方位建設生物課堂高效化
在生物課上,教師應專注于創造符合課堂教學主題的情境并幫助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深度的討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工具,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生物現象。通過觀察,學生可以建立對生物知識的初步理解,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小組討論和探討以調整對于生物學習的思維。課堂內容的選擇應基于學生的專業知識,充分整合不同的人才培養策略和指導方針,并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設置每個工作組要求的基本適應性指標。人的價值觀反映了所用課程的框架,課程是在此基礎上確定的,因此基礎教學實際上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課程。在課堂的理論教學當中,教師的關注點應不僅僅局限于知識,而更多的進行本身的講解以提高學生對于生物的理解。方法和策略的培養在生物教育中格外被看重,教師應該發揮自身能動性,改變教學模式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
2.5 規范語言表達方式,營造互動氛圍
高中生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始終保持專心,這種情況下需要老師使用豐富的語言和動作來激活教室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勤奮學習,使課堂充滿信心。此外,老師作為知識的領導者需要嚴格控制他們的言行,因為受教者是生物學系觀念尚未完全形成的高中學生。在這個階段,學生學習的第一特征就是模仿,學生非常喜歡模仿和觀察教師的一舉一動。因此在教學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格外注重自身的對于生物的理解,良好的方法會對學生的生物能力產生正面影響。因此老師需要特別注意其對于生物的理解符合規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上課前,老師必須為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掌控教學的主要內容和相關要點。在難度較大的情況下,教師務必進行針對性的分析以使得學生能夠完全的參與到課堂的互動過程中。
3 結束語
在高中生物教學改革及創新的建設中,科技時代的新興產物在教學中的應用使得教育工作者更加容易打破固有觀念的閉塞。教師應當深刻理解教育的內核以及生物教學改革及創新建設的含義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以促進教學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周淑紅.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學周刊,2018(12):76-77.
[2]胡曉容.提高高中生物教師核心素養的對策[J].科學咨詢 (教育科研),2018(01):20-21.
[3]張曉光.生物學習中課堂教學提高策略.[J]河南教育出版社.2017.(2).36-38.
浙江省東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