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媒體傳播手段、受眾需求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對于改革發展新形勢下的國有企業而言,如何通過自有媒體做好輿論宣傳引導、樹立企業品牌形象,形勢更加嚴峻、任務更加艱巨。因此,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矩陣傳播平臺,進而增強宣傳引導效果,成為國有企業自有媒體發展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國有企業;自有媒體;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3-0168-01
一、必須認清企業自有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
國有企業要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引領,必須提高輿論宣傳工作水平。特別是當前面對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更要充分認識推進企業自有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目的和意義。
(一)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是順應黨對重要輿論陣地集中管理的迫切需要
2019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深刻詮釋了全媒體的概念:“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國有企業推進自有媒體融合發展,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既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新時代國有企業加強輿論陣地管理、提升新聞宣傳工作水平的重要舉措。國有企業必須增強擔當意識,抓住難得機遇,積極主動作為。
(二)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是深化改革調整的必然選擇
企業自有媒體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場化運營機制,打造形成媒體產業品牌集群,推進形成新聞輿論工作強勢。目前,很多國有企業都建立了內部報紙、電視、互聯網、微博、微信等媒體矩陣。媒體融合發展的方向就是集成融合這些媒體資源,講好企業故事,弘揚企業精神,凝聚員工力量,為企業深化改革,做強、做優、做大提供堅強的輿論支撐和思想保障。
(三)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是提升思想文化引領作用的重要舉措
可以說,企業自有媒體在鼓舞士氣、凝聚力量、推動工作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媒體融合發展有利于避免編輯記者重復工作、單兵作戰,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有利于充分發揮報紙、電視、“兩微一端”的優勢,形成輿論宣傳引領合力。
二、必須明確企業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任務
媒體融合發展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人員和業務的“物理捏合”,而是追求其有機的“化學反應”,順應企業改革發展和融媒體發展的新形勢。媒體融合要打破壁壘,整合資源,破解難題,實行一體化運行,真正構建起符合時代要求的融媒體發展新格局。
(一)融入中心、服務大局是關鍵
就國企而言,新聞輿論工作是關系企業發展、品牌形象的一項重要工作。新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綜合性強,涉及業務面廣,國有企業必須準確把握新聞輿論工作在企業中的準確定位和職責任務,緊緊圍繞企業的戰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對內統一思想、鼓舞士氣、創造價值,對外傳播經驗、展示形象、塑造品牌,把新聞宣傳、輿論引導、文化傳播的作用發揮得更好。與此同時,要以更寬廣的視野審視企業改革發展大局,謀劃好新聞宣傳、文化傳播工作的整體思路,融入中心、服務大局,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更好地體現方向性、導向性。
(二)建章立制、理順流程是基礎
新的體制要有新的機制。媒體融合發展必須重構策采編發業務流程,打通報、臺、網、微、端,實現全媒體一體化運作,進一步擴大陣地覆蓋面,完善提升媒體功能,讓員工群眾都有條件、更方便接收新聞信息,提升新聞宣傳落地率。要適應全媒體傳播的要求,推進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運行,使隊伍、業務、機制真正實現從相加到相融,不僅要業務“融”,更要技能“融”、思想“融”。[1]因此,要加強業務培訓,引導媒體采編人員學“新”迎“新”、以變應變,努力培養拿起話筒能講、對著鏡頭能演,全媒體策采編業務樣樣精通的復合型新聞人才。
(三)營造聲勢、提升效果是目標
新形勢下,企業新聞輿論引導的任務越來越重,新聞輿論傳播工作實現新的提升,必須抓好信息化支撐、區域化協作;既要發揮自身優勢,又要調動全系統的宣傳資源,形成大宣傳體系,做到上下聯動、內外聯動、陣地聯動,形成合力。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內容優勢和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加快融媒體建設,做到目標一致、工作同向。同時,要加強宣傳效果評估反饋,持續改進完善業務流程和傳播方式,準確把握融媒體條件下的新聞宣傳規律和傳播特點,摸清不同受眾的關注熱點和新聞需求。運用員工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形成全媒體同步傳播的宣傳格局,真正讓企業的聲音“入眼、入耳、入人心”,進一步增強報道的傳播力、引導力。
三、必須處理好企業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環節
推進企業自有媒體融合發展,既是企業增強實力、提升形象的自身需求,又是媒體適應改革發展形勢的必然趨勢。對企業媒體而言,其必須妥善處理好要求與需求、內與外、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關系,在提供更實用、更有效的新聞信息上下功夫。
(一)要處理好企業要求與員工需求的關系
國有企業新聞媒體作為企業黨組織的喉舌,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架起企業和員工溝通交流的橋梁。在新聞報道中,如果只是將企業發展的戰略部署原封不動、死板地傳遞給員工,勢必會讓員工不愿接受,難以理解。因此,企業新聞媒體要統籌企業的要求和員工群眾的需求,找準企業關注的和員工關心的切合點,針對多樣化的受眾、多元化的需求;從供給側入手,改進報道語言風格、表述方式,在企業發展大局下找坐標,用員工熟悉的話講故事,做到“接天線”與“接地氣”的統一。企業新聞媒體要加強新聞策劃,把新聞報道思維、報道方式的創新融入每一次重大報道的策劃中,把報道內容、表現形式的創新融入每一篇報道稿件的采寫中,進一步提升新聞質量,打造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
(二)要處理好對內宣傳與對外宣傳的關系
盡管在互聯網條件下,新聞傳播已經沒有邊界,但是從企業想要宣傳的和社會想要知道的這兩個維度來看,宣傳內容、角度、表述都有內外之分,企業需要把握好內與外的關系。在報道內容上,對內,企業領導的關注點就是新聞報道的重點;對外,企業與社會的共鳴點就是新聞傳播的著力點。但是在傳播無邊界的情況下,企業新聞媒體必須站在社會公眾的角度去看待對內的新聞報道。那種自說自話、專業呆板、語言生硬的報道,不僅企業內部員工群眾不愿看,社會公眾更反感,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企業的美譽度。因此,企業必須把內和外有機統一起來,多站在社會的角度審視報道的內容和形式,既體現行業特點,又滿足社會需求,實現媒體宣傳內外一體化、傳播實效更大化。
(三)要處理好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關系
相比傳統媒體,新媒體傳輸速度更快,覆蓋面積更廣,表現形式更豐富,契合了碎片化、快餐化時代讀者的便捷性、片段化和主動性的需求,企業員工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隨時迅速瀏覽新聞。[2]傳統媒體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品牌效應、公信力、管理體制更為完善。傳統媒體的生存和發展進步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3]加快推進與網絡媒體融合發展,實現優勢互補、效果提升。企業自有媒體不同于社會媒體,在新媒體的開發上不可能像社會媒體那樣快,但也必須緊跟融媒體發展形勢,盡快掌握全媒體信息傳播規律;深入了解供需關系,根據不同媒體受眾的職業特點、年齡結構、文化層次、閱讀習慣等,探索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傳播形態、表達方式和內容,努力實現受眾需求和信息提供的高度匹配、無縫連接。
四、結語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既要打破體制機制的壁壘,又要破除思維觀念的障礙。特別是對于國有企業自有媒體而言,要充分用好企業內部的信息內容、人才隊伍、技術手段等資源,進一步整合優勢,形成強勢。同時,國有企業更要具備開放的思維,決不能閉門造車搞融合發展,要善于借力用力,充分借鑒其他媒體的成功經驗,運用他人成熟的技術、手段和平臺等,積極創新傳播方式、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才能實現融合更深、效果更好、發展更快。
參考文獻:
[1] 肖文婷.以媒體深度融合推進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N].安徽日報,2017-12-05(006).
[2] 陳偉英.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媒體發展策略探究[J].視聽縱橫,2015(04):34-35.
[3] 章文忠.如何處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關系[J].新聞傳播,2013(09):136+138.
作者簡介:王光照(1982—),女,黑龍江克山人,碩士,中級職稱,研究方向:傳播學。